为贯彻落实健康教育工作精神,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群众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潜力,全面提高居民的生活和环境质量,推进社会健康发展,结合社区实际状况,制定如下计划。
一、工作目标
透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进一步指导社区的健康教育工作,以到达营造健康的环境,培育健康的理念,优化健康的设施、完善健康的服务,拥有健康的人群的目的。使辖区居民群众掌握有关的健康知识和卫生保健常识,增强建立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构成必须的健康行为规范,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主要工作任务
依照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要求,做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各项工作任务。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为主要资料开展各种个体和群众健康教育的行为与方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三、计划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
依据居民需求、季节多发病联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排讲座资料,按照季节变化增加手足口、流感等流行性传染病的资料。选取临床经验相对丰富、表达潜力较强的医师作为主讲人。每次讲座前认真组织、安排、通知,在讲座后理解咨询、发放相关健康教育材料,尽可能将健康知识传递给更多的居民。
1、举办健康教育讲座
2023年1月 弘扬时代精神,消除麻风危害
2023年2月 低盐饮食知识
2023年3月 结核病防治知识
2023年4月 儿童预防接种知识
2023年5月 控烟知识
2023年6月 预防近视
2023年7月 中医药知识
2023年8月 中医药低盐膳食知识
2023年9月 减盐防控高血压知识
2023年10月 精神障碍健康管理
2023年11月 糖尿病防治知识
2023年12月 艾滋病防治知识
具体讲座时间地点将于每月月初在一楼大厅公开。
2、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并做好发放记录。利用各种形式,积极传播健康信息。
3、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活动。有针对性的对前来就诊人员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向广大居民宣传卫生保健知识。
4、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结合活动安排,对居民进行经常性健康教育指导。开展预防艾滋病、结核病、计划免疫、妇女、儿童保健、传染病、地方病等常见病多发病的健康教育活动;开展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等家庭健康教育;卫生法规宣传;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行为习惯。
5、充分发挥取阅架的作用,将居民需要的健康教育材料摆放其中,每月定期整理,供居民免费索取。
一、健康教育方式:个别指导、集体讲解、文字宣传与图片及影视资料等。
二、健康教育内容:
(一)门诊患者教育
1.门诊诊疗环境、就诊流程。
2.传授相关疾病与健康知识。
3.合理用药指导。
(二)住院患者教育
1.入院教育
(1)告知患者住院期间应享有的权利义务。
(2)告知患者分管医师和责任护士。
(3)指导患者熟悉病区的生活环境:病床、床头呼叫器及其他常用设施的使用。
(4)告知患者医院规章制度,住院期间不得擅自离院,不得使用自购药品等。
(5)指导患者掌握标本留取、常规检查要点及用药常识。
2.住院期间教育:
(1)评估患者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的接受程度,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
(2)讲解诊疗活动的一般常识及配合要点。
(3)讲解疾病的一般常识、药物指导。
(4)心理卫生教育。
(5)介绍住院费用的查询与告知。
3.特殊检查治疗前的教育:告知检查的目的、注意事项及检查时配合要点。
4.手术前后教育;
(1)术前教育:
①给患者讲解手术的流程及术前、术后需患者配合的注意事项。
②讲解术前准备的内容及意义。
③告知患者术前签字的意义。
④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安慰鼓励患者,减少恐惧心理,增强信心。
(2)术后教育:
①给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后的注意事项:情绪的调节、卧位要求、引流管的保护、减轻疼痛和不适的方法、进食的时间和饮食种类、活动时间及注意事项、用药的相关知识等。
②指导早期康复、功能锻炼。
5.出院教育:
(1)出院后继续用药方法。
(2)饮食、活动、休息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3)心理调节方法和重要性。
(4)复诊时间安排及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