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升高,蜱虫进入繁殖活跃期,目前全国多个地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进入发病高峰期。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由新布尼亚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目前,该病的流行季节为3月至11月,其中4-10月份为发病高峰。
该病主要通过蜱虫叮咬和接触患者血液和血性分泌物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生活、生产的居民和劳动者以及赴该类地区户外活动的旅游者感染风险较高。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可能为1~2周。一般急性起病,发热、消化道症状、血小板减少、白细胞降低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等。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危重病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现在正是外出游玩好时节,蜱虫叮咬也到高发季,户外活动时千万注意做好防护!
1、穿着长袖衣服
到草丛地区,将双袖口、双裤脚和领口等处扎紧,不要穿凉鞋。应当佩戴帽子,以免头部被蜱虫叮咬。
2、使用驱避产品
在皮肤上涂抹驱避产品,并在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上适当喷洒。
3、检查衣物和宠物是否携带蜱虫
当在蜱虫生活地区旅行时,需检查衣物是否有蜱虫(浅衣服有利于发现蜱虫)。携带宠物离开时,要仔细检查宠物体表是否有蜱虫附着。
4、清理和消杀环境中的蜱虫
生活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的居民,应当注意家居环境中的蜱虫和饲养家畜身上附着蜱虫的清理和杀灭工作。
被蜱叮咬后担心自己的健康状况?
并不是每个蜱虫都带毒,只有被携带病毒的蜱虫叮咬才会发病,如果被蜱虫叮咬后2周内出现:
1、发热,体温超过38℃,特别是高热不退;
2、乏力、头痛、肌肉酸痛或关节痛;
3、明显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
应该及时就诊,并告知医生相关流行病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