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706000042604590/2023-04735 成文日期: 2023-05-24
发布机构: 市教育局 组配分类: 文化建设

第142176号:“关于利用农业文化资源进行劳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案的答复

日期:2023-05-24      来源: 市教育局

字号:

冯钢铭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利用农业文化资源进行劳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的关注和宝贵建议!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来,劳动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劳动实践基地是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增强劳动观念、练就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养的实践性学习与劳动体验场所,是劳动教育的基本依托。近年来,我市一直在重视和加强中小学校内外劳动教育基地建设,先后通过《烟台市教育局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烟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关于推进“1+1+X”劳动教育体系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对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提出明确要求,并通过会议部署、现场调度等方式,要求采取自建、共建和充分利用现有社会资源等方式,加快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建设工作。
       一、各中小学加强了校内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我市要求每所学校至少开辟1处校内劳动教育基地。2018年烟台市遴选了42所中小学校启动了校内综合实践与劳动教育中心试点项目建设,为每所学校提供10万元经费支持,撬动数百万元用于校内劳动教育基地建设。2019年提出了“袖珍菜园”的理念,不让学校一寸土地闲置,创意建设了校内劳动基地。很多学校利用学校狭小闲置的空地,在房前屋后开发了“袖珍小菜园”等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即使寸土寸金的城区学校也用泡沫箱或木箱等制成了一个个“一米菜园”。目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中97%的小学和82%的初中利用校内或周边资源建立了自己的校内劳动实践基地。
       二、整合社会劳动教育资源,开辟了“社会实践大课堂”,定期遴选劳动等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烟台“社会大课堂”活动最早开始于2014年,迄今已连续开展了九届,每年确立120所左右“社会大课堂”基地场馆免费为全市中小学生提供劳动实践教育服务,对学生完全免费,对家长优惠开放。2014年9月中国教育报以《烟台中小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为题进行了专门报道。2017年烟台在全国首家推出了社会实践基地电子版图。自2017年在全省率先启动研学旅行以来,我市已遴选公布了74处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有23处被评为省级研学实践基地、2处国家级研学实践基地。我们鼓励98所学校与周边社会场馆建立起一对一“基地课程开发共同体”,多彩劳动基地课程成为其中的亮点。目前全市中小学大多已开设了多彩劳动实践课。《“学校+基地群”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荣获山东省首届特色课程评选一等奖。
       三、创新机制,与多部门合作共同打造多领域、多行业劳动教育基地。充分利用现有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机制。农村地区利用相应土地、山林、草场等作为学农实践基地,城镇地区利用一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作为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的实践场所。2021年4月,市教育局与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局联合研制了《烟台市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管理办法(试行)》,今年3月又联合印发了《烟台市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营地管理办法》,进一步实现了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运行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定期遴选市级研学实践基地,包括综合实践基地、劳动基地和研学旅行基地等。市农业农村局一直对我市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给予高度重视和爱护,2022年4月,有关领导、烟台农学会、莱阳市农业农村局有关领导等共同见证了莱阳万第镇赤山村与烟台北方果蔬公司举行《万株400岁莱阳古梨树保护与文化传承责任》交接仪式,与教育部门合作,将莱阳万第镇赤山村400年历史的慈梨树园文化教育实践基地纳入市研学实践基地的培育范围,既加强农业文化资源保护,有序推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健康开展,又有效利用特色基地资源为中小学生开展研学实践、劳动教育等奠定了良好基础。
       经过不懈努力,我市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效,逐步形成“以校内基地为主体、社会基地场馆补充、示范基地提升”的金字塔式立体化劳动教育基地体系。2021年6月,烟台成功承办了山东省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现场会并作典型发言。7月作为唯一地市级代表在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新实践经验交流会议上做经验交流。区域经验先后荣获省劳动教育优秀典型案例、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十大典型案例。
       下一步,我市将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山东省等劳动教育相关文件,根据劳动课程纲要与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您的宝贵建议,充分发挥我市独特的农业文化资源作用,切实发挥劳动教育基地在全域推进劳动教育发展中的有效载体作用,过沉浸式劳动教育,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促进全市中小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一、有序推进劳动教育基地共建。继续开展第十届烟台“社会大课堂”活动及研学实践教育。由各区市教育部门牵头,与农业农村局大力合作,与乡村振兴文化振兴充分结合,依托各区市现有基础和区域农业文化资源优势,逐步将莱阳市照旺庄镇、海阳市郭城镇古梨树群、蓬莱区刘家沟镇苹果古树、龙口长把梨古树园等农业文化资源,按“社会大课堂”或研学基地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有序纳入中小学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基地培育范畴。逐步形成“一县一品”、科学规范、布局合理的劳动教育基地格局,共建一批有烟台市农业文化特色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同时,积极推动由市级农业部门与教育部门的优势资源整合,围绕乡村振兴文化振兴,努力打造市级农业文化资源主题劳动教育示范基地。对于符合相关基地、营地条件的,推荐遴选相关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
       二、积极开发劳动教育基地课程。依托劳动教育基地特色资源,根据学生年龄的差异性和技能的梯度性等,积极研发基于劳动素养提升的劳动实践基地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需求。根据我市农业文化资源开发丰富多彩的生产劳动课程,如合理安排播种、嫁接、扦插、修剪等园艺或果树类生产操作,集中开展劳动周活动,让学生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直接经历物质财富的创造过程,体验从简单劳动、原始劳动向复杂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发展过程,学会使用工具,掌握相关技术,感受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既突出我市的优势农业文化资源,又与学校的劳动课程设计无缝衔接,在师资、教学方案(季节时间、适合年级、劳动内容)等方面,推动优秀劳动教育基地课程的研发,在课程的组织实施中有序推动农业文化资源利用,推动重要农业文化资源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
       三、稳妥开展劳动教育评价改革。新一年度我市积极探索劳动教育综合考评制度,推动做好市对区市、区市对学校、学校对学生三个层面的考核评定。按照当年市、区(市)的劳动实践教育重点工作考核要求,开展好对区市、学校的考评,考评结果纳入年终考核。根据学生劳动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任务等的完成情况以及标志性成果,开展好学生学年度课程的综合评价,学生劳动素养评价结果按要求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劳动教育评价改革将在很大程度上撬动劳动实践教育的有效实施,成为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杠杆,促进中小学生进一步增强在劳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和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我市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我们相信,通过强化农业文化特色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利用,会激发我市学生的民族自信,增强对烟台文化的强烈自豪感,从小爱烟台,学成后愿意返回烟台、建设家乡,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市”贡献烟台力量。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欢迎您继续关注教育事业的发展,多提宝贵意见。

 

烟台市教育局
2023年5月24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