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兼程慈善路 再创辉煌谱新篇——烟台市慈善总会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 ||
|
||
烟台市慈善总会第一届理事会自成立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体会员以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山东省慈善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遵守本会《章程》等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践行“依靠社会办慈善,办好慈善为社会”的宗旨,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慈善工作新思路新方法,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慈善事业发展,累计募集善款善物13.98亿元,发放善款物资等合计13.31亿元,救助困难群众67万多人次,在扶贫济困、助医助学、扶老救孤、应急救灾、疫情防控等工作中践行初心使命、履职尽责,有效提升了困难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烟台市连续五届荣登民政部“中国百名城市公益慈善指数”星级榜,市慈善总会荣获“中华慈善先进机构奖”“全国微笑列车慈善项目突出贡献组织奖”,市慈善总会办公室被授予“山东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慈善奖”“全省慈善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1名捐赠个人荣获“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华慈善行为楷模”,2名工作人员荣获“全国基层慈善会优秀慈善工作者”,2名五星级慈善义工荣获“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称号等等。 坚持党建统领,确保慈善事业正确发展方向 市慈善总会第一届理事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党建统领慈善事业发展”总基调不动摇,始终把牢记党的根本宗旨与践行慈善理念高度统一,将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传播慈善理念、弘扬慈善文化、筹募慈善资金、联合慈善力量、开展慈善活动、坚持依法治善等全过程,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实现全覆盖。创建党建工作阵地,为提升慈善影响力公信力搭建载体;推动党建与慈善业务融合发展,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能力;促进党建文化和慈善文化一同发展、一体进步,设立党员义工服务队,丰富党建工作内涵。总会办公室党支部优质高效承接总会各项工作任务,坚持把党建融入日常工作始终,先后扎实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常态化进行理想信念与政治理论学习,经常性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全体工作人员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为民情怀更加深厚,精神风貌更加振奋,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不断增强。2021年,总会办公室党支部被评为“市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总会党建文化室入选市直机关党员集中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 拓宽资金筹募渠道,夯实慈善事业发展之基 市慈善总会第一届理事会自成立以来,充分利用并发挥好市慈善总会的公募资格功能,始终把筹集慈善资金作为发展慈善事业的重中之重来抓,创新募集方式,拓宽募捐渠道,吸引更多的企业和单位、社会组织、爱心人士参与慈善捐赠,为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以及开展慈善救助提供持续资金保障。 一是做好爱心捐助资金接收管理工作。总会自成立以来,严格按照“依法组织、公开透明、广泛发动、坚持自愿、鼓励奉献”的原则,时刻秉承对捐助人高度负责的态度,严谨扎实做好每年一次的爱心捐助活动,通过设立爱心捐助资金账户,实行专人专账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截至2022年底,市慈善总会累计接收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爱心人士等共计124.08万人次爱心捐款57744.9万元,主动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组织的专项检查和审计,均对总会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二是完善应急募捐机制。为高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市慈善总会建立健全应急救助运行机制,制定下发《应急募捐和救助办法》,确保能够第一时间做出响应,迅速展开募捐工作。汶川地震全市接收和汇集赈灾捐款3.58亿元,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接收捐款2122万元,四川雅安地震接收捐款487.88万元,云南鲁甸地震接收捐款57.27万元,为西藏聂拉木地震捐款300万元,为潍坊水灾捐款528.72万元等。每次募捐工作完成后,能够在第一时间将款物捐赠到灾区,为救灾工作的有序开展增添烟台力量、展现烟台担当。2020年疫情发生后,市慈善总会第一时间吹响抗疫“集结号”,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全体返岗,第一时间设立募捐专户,第一时间在“慈善中国”网站进行募捐备案,公布账号,发出倡议,畅通24小时募捐渠道,共接收善款9000余笔、4337.2万元,从1分到2000万元,逐一记账、核账、打印凭证,做到了日清日结日公开,用实际行动助力疫情防控。 三是建立长效募捐机制。市慈善总会坚持多措并举拓展募捐渠道,推动慈善募捐走上多元化、社会化轨道。一方面,加强与爱心企事业单位的沟通协调,配合搞好服务,通过设立专项救助金加大募集力度,累计设立专项慈善救助金14个,总额3003.78万元,并在14个社区设立红色先锋慈善公益基金,募集善款125万元。另一方面,制定《慈善公益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个人(家庭)冠名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设立了145支冠名慈善基金, 募集资金6571.01万元。第三,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通过举办大型慈善公益活动、开通“慈善捐款电话热线”和“网上募捐平台”,设置捐款箱、举办义卖、义拍和销售附捐等多种方式开展日常化募捐,募集善款逐年增加,长效化捐款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突出救助重点,促进慈善救助效能最大化 市慈善总会第一届理事会自成立以来,围绕把爱的奉献传递得更远、传递到最需要的群体,汇聚慈善力量,提高慈善资源使用效率,先后组织实施了“爱心救助”“温暖烟台”等23个慈善救助项目,通过项目化的形式推动慈善救助覆盖面不断拓宽,实现慈善救助与社会救助的有机衔接,为健全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扎实工作。 一是打造精品救助项目。深入贯彻落实《慈善法》部署要求,先后在助学、助老、助残、助医、济困、救灾等六大方面,实施了23个救助项目。“爱心救助”项目重点救助全市困难家庭和困难学生,累计支出善款1.34亿元,11.06万人次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爱,此项目荣获“山东慈善奖”;设立“突发性”“临时性”困难家庭救助项目,为低保、低保边缘、大病、因意外发生重大变故等临时困难家庭发放救助金1390.23万元;“温暖烟台”救助项目累计为2.8万多名困难母亲、学子、劳模、环卫工人、残疾儿童等困难群众送去了温暖;“爱心复明”白内障手术救助项目让3382名贫困白内障老人重见光明;“情系学子”救助项目帮助1030名寒门学子圆梦大学,等等。另外,在社区和高校设立12家慈善爱心超市,救助困难家庭3.73万户、困难学生4.2万人次。 二是创新救助模式。发挥好市慈善总会的平台载体作用,加强与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交流,围绕满足社会困难群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求,不断创新救助形式,让更广泛的群体感受到更及时的慈善温暖。探索事前救助模式,在全省率先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立5家“肾友中心”,已免费为低保尿毒症患者透析21.77万人次。联合烟台市口腔医院合作设立“孝口福”关爱无牙颌老人救助项目,为200名符合条件的低保、特困无牙颌老人免费安装义齿。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开展关爱老兵“眼健康、耳健康、牙健康”系列公益活动,让困难老兵们感受慈善的阳光,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是助力脱贫攻坚。市慈善总会聚焦脱贫攻坚,整合慈善资源,坚持精准救助,助力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2016年,在总会设立扶贫专户,开通网上捐赠渠道,汇聚社会各方力量,助力脱贫攻坚。在脱贫攻坚期内,累计拨付爱心捐助资金2252万元,设立扶贫“孝德基金”,奖补给农村60周岁以上建档立卡贫困老人;协调烟台烟草公司、丰金集团等爱心企业拨付720余万元,为贫困村建桥修路、修水坝、建设扶贫大棚;结合重大节日开展各类慈善救助活动,温暖2026户建档立卡困难群众。 四是积极争取上级援助。经多方努力争取,市慈善总会于2012年引进中华慈善总会药品援助项目并在持续推进,已发放格列卫、特罗凯和多吉美等6种药品,救助烟威地区肝癌、肾癌、肺癌、白血病患者3.32万人次,发放药品价值5.43亿元;争取中华慈善总会在我市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和中慈爱心图书室,争取美国LDS慈善协会为我市孤儿、老年人、残疾人捐赠轮椅助行器等爱心物资以及实施旱厕改造、饮水安全改造等慈善项目,资金和物资折款250余万元;争取中华慈善总会圆梦基金为我市捐赠价值147.08万元的净水器、暖风机、洗衣液等爱心物资,争取省慈善总会资金637.61万元,先后开展“情暖万家”“情系学子”“夕阳扶老”“爱心复明”等系列救助项目。 五是推动慈善资源向基层延伸。2019年,市慈善总会在全市开展“党建引领·慈善惠民”慈善工作进社区(村)“五个一工程”,已先后在芝罘区毓璜顶街道、海阳市辛安镇、牟平区龙泉镇设立3处慈善工作总站,并在所辖社区建立村级慈善工作站,为扩大慈善影响力提供组织保障。大力实施“慈善幸福路”“慈善连心桥”“爱心化甘露”等慈善惠民工程,建立5处儿童之家和49个“微爱驿站”乡村儿童爱心候车亭。市慈善总会坚持上下联动、一体运用,积极服务会员,促进慈善资源向基层延伸,开展慈善助力乡村振兴“优居工程”献爱心活动,将募集爱心物资全部通过基层慈善组织发放到最需要的困难群众手中。 大力发展义工队伍,慈善志愿服务影响广泛 市慈善总会第一届理事会自成立以来,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和服务范围,通过加快发展壮大慈善义工队伍,深入开展慈善志愿服务活动,推动慈善志愿服务走进大街小巷,共同为倡树文明新风、助力文明城市创建贡献“红马甲”力量。 一是建立义工组织。市慈善总会按照“制定办法、建立组织、发展队伍、开展服务”的思路,于2006年在全省率先成立了“义务工作者分会”,大力发展慈善义工组织,壮大慈善义工队伍。截至目前,全市设立管理中心32个、工作站155个,注册义工7万多人,星级义工3万多人,形成了“市级设分会、县级和大单位设中心、街道和单位设工作站”的义工组织网络格局,一批慈善义工、义工服务项目和义工组织先后多次受到省、市有关部门表扬,慈善义工管理体系荣获“全国优秀志愿工作者案例二等奖”,全省慈善义工工作现场会和全省高校慈善工作现场会先后在我市召开。 二是广泛开展服务。遵照“社会需要、义工能做、群众欢迎”的原则,围绕扶贫、济困、助学、助老、环保等服务内容,广大慈善义工以志愿、无偿为前提,以“帮助别人 快乐自己”为格言,开展“慈善义工春夏秋冬在行动”“相约慈善·与爱同行 ”“党徽和你在一起”等系列慈善义工品牌活动,先后开展22个义工服务项目,无私奉献服务达1750万多小时。成立拥军义工艺术团等14个艺术团体,深入到军营、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等开展演出,累计义务演出2200多场次。 三是完善回馈制度。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在市慈善总会设立“关爱义工慈善公益基金”,长期救助遭遇大病、突发性困难的慈善义工。联合平安财险、中国人寿每年捐赠3万元,为全体慈善义工购买团体人身意外伤害险。建立6家义工定点关爱医院,定期为优秀义工开展免费体检、口腔保健、健康讲座等公益活动。开展“暖义工”慈善救助活动,为困难义工累计发放救助款物40余万元,为2000多名优秀义工订阅报纸。每年国际志愿者日期间,开展“纪念国际义工日”暨义工晋星、义工组织表扬活动,推树义工典型,弘扬义工精神。 传播慈善文化,大力弘扬慈善理念 市慈善总会第一届理事会自成立以来,持续强化宣传阵地建设,传播慈善文化,弘扬慈善精神,普及慈善理念,营造慈善氛围,凝聚社会力量,助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与传统媒体的联系沟通,与《中国社会报》《齐鲁晚报》《烟台晚报》以及大众网、胶东在线等10多家媒体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累计刊播各类稿件3000余篇。注重资料收集整理,坚持每年编撰《烟台慈善新闻报道汇编》,印发《烟台慈善信息》100余期,详实记录烟台慈善事业在各大媒体上的报道情况。创办和改版烟台慈善门户网站,年点击率达到200万人次以上。联合媒体、企业举办慈善晚会、慈善义演、“慈善之星”评选、“慈善团年饭”“纪念中华慈善日”等20余场大型慈善公益活动,适时召开慈善新闻发布会,主动介绍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开通“烟台慈善”微信公众号,发布各类信息1200余篇,及时公布募捐、救助和慈善活动情况。创作烟台市慈善总会之歌、烟台慈善义工之歌等,拍摄公益微电影、党建公益宣传片,使慈善宣传形式多样化、立体化,努力让慈善精神、慈善理念得到更有效、更全面的传播,为弘扬扶贫济困、团结互助、关爱奉献的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贡献力量。 强化自身建设,提升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力 市慈善总会第一届理事会自成立以来,坚持学法用法,注重并着力强化自身建设,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实行阳光操作、规范管理,努力提升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力影响力。 将学习贯彻《慈善法》《公益事业捐赠法》《企业所得税法》《山东省慈善条例》以及《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个人所得税条例实施细则》等纳入普法规划,接受市人大执法调研和监督。按要求规范执行公益社团财务制度,成立市慈善总会监事会,对善款善物的募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研究制定了《烟台市慈善总会资产管理办法》《烟台市慈善总会社会公开暂行办法》等内部管理制度,慈善总会捐款专户与总会办公室的经费账户完全分开,实行专户储存、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夯实依法行善、依法兴善、依法促善的制度保障。建立健全慈善信息统计制度,依法进行慈善信息公开,及时通过“慈善中国”、总会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公开捐助和救助信息。聘请10名社会监督员,主动邀请或接受审计、财政、民政、会计师事务所等部门进行行政监督和专业审计检查以及市委巡察组的巡察,接收和支出均未出现任何问题。连续十四年举办“社会公开周”“慈善开放日”活动,相关资料随时接受社会各界的查询,落实捐赠人、受益人、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市慈善总会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关心支持、鼎力相助的结果,也是爱心企业和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广大爱心人士积极参与、无私奉献的结果。 虽然我市慈善事业取得一些成绩,但放眼新时代新要求,放眼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还存在慈善氛围有待进一步浓厚、慈善募捐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慈善救助服务有待进一步优化等短板弱项,与先进地区相比还需进一步开阔思路,创新发展的步伐还需进一步加大等等。下步,市慈善总会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新时代对慈善事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党建引领,守正创新,突出特色,优化慈善募捐方式和救助服务模式,发挥党员义工先锋模范作用,用新思想、新理念引领新时代烟台慈善事业快速发展。 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奋进新时代的号角,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烟台慈善必将会凝聚力量,善作善成,为推进共同富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助力乡村振兴、参与社会治理贡献更多力量,为推进我市公益慈善城市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在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元目标的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