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新闻发布会 > 文字实录

2023年5月23日2023年医保惠民政策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日期:2023-05-23      来源: 市政府办公室

字号:

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于2023年5月23日举行2023年医保惠民政策新闻发布会,邀请了烟台市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永秋;烟台市医疗保险事业中心主任李大鹏,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宫海涛:

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医疗保障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一直是群众关心的热点,社会关注的焦点,民生工作的重点。今年以来,烟台市医保局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今天,我们召开专场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医保惠民政策的具体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出席本场发布会的两位发布人,他们是:烟台市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永秋女士;烟台市医疗保险事业中心主任李大鹏先生。

下面,请王局长介绍有关情况。

烟台市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永秋:

尊敬的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烟台市医疗保障局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医疗保障是民生保障的重要内容,群众期盼、社会关注,关乎千家万户幸福安康,关乎社会和谐稳定。2022年,市医保局围绕群众看病就医所需所盼完善制度政策体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持续减轻,群众“基本医疗”满意度评价位居全省第二。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提高门诊待遇。建立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制度,为150多万人次报销普通门诊医疗费8000多万元,门诊医疗费用负担大幅减轻。

二是提高大病保险待遇。将门诊慢特病医疗费用纳入职工大病保险合规费用范围,职工大病保险起付标准由1.6万元下调至1.2万元,报销比例统一提高至80%;居民大病保险起付标准由1.6万元下调至1.4万元,3类困难群众的居民大病保险起付标准降低至7000元,重大疾病患者医疗负担进一步减轻。

三是提高用药待遇。将12种药品纳入国谈药品门诊用药保障,总数达到44种。全面执行2021版《国家药品目录》,纳入报销的药品有1273个西药、1312个中成药部分、275种谈判药品。对303种药品实施“双通道”保障,新增“双通道”药店达到19家,实现“双通道”药店“县域全覆盖”。降低266种药品个人首先自付比例。

四是加强长期护理保障。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员达到263万人,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7322人,支付医疗护理费用8000万元。 定点医护机构达到144家,覆盖全市的长护服务网络基本建成。

五是抓好疫情防控保障。对中小微企业实施阶段性缓缴政策,1.3万家企业缓缴职工医保单位缴费1.62亿元。3次下调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价格,及时足额支付疫苗、核酸检测费用。

今年以来,市医保局深入推进高品质民生建设,努力提高群众满意度,制定出台了多项惠民举措,努力让人民群众在看病就医更满意。

一、医疗待遇方面

(一)提高职工医保普通门诊待遇

今年1月1日起,在职职工普通门诊医疗费用,一、二、三级医疗机构的支付比例分别由70%、60%、50%提高至75%、65%、55%,退休职工在上述比例基础上再提高5个百分点。同时,年度最高支付限额由1800元提高至2300元。截至目前,已为48.82万人次报销职工普通门诊医疗费用8507.45万元。

(二)增加门诊慢特病病种

职工门诊慢特病病种增加9种、病种数量达到78种,居民门诊慢特病病种增加14种、病种数量达到72种,将更好保障慢特病患者门诊医疗需求。

(三)提高居民“两病”门诊用药待遇

糖尿病、高血压“两病”用药报销比例由60%提高到70%,高血压患者年最高报销由400元提高至600元,糖尿病患者年最高报销600元,同时患有“两病”的患者年最高报销由800元提高至1000元,切实减轻“两病”患者门诊用药负担。

二、重特大疾病保障方面

(一)提高职工大额医疗费用补助待遇

将参保职工住院、门诊慢特病和国家医保谈判药品门诊用药保障机制医疗费用中医保目录(含药品、医疗服务项目、耗材)范围内的个人首先自付部分,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大额医疗费用补助保障范围,年度起付标准1.2万元,支付比例为70%,一个自然年度内最高支付限额为20万元,减轻参保人员医疗费用负担。

(二)加强医疗救助保障

强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功能,做好医疗救助对象的参保资助、医疗救助工作,建立依申请救助机制,将因病致贫重病患者纳入医疗救助保障范围,政策范围内个人负担费用超过1万元以上的部分,按60%的比例给予医疗救助,年度救助限额3万元。

三、生育保障方面

提高职工生育保险保障水平,参加生育保险女职工产前检查费补助标准由800元提高至1000元,女职工异地分娩医疗费用补助标准由4300元提高至4500元。提高居民医保生育补助标准,参保居民孕产妇产前检查、住院分娩按孩次实行定额补助,二孩、三孩补助标准由1000元分别提高至1500元、3000元,减轻生育医疗费用负担。

四、长期护理保障方面

将失能等级3级纳入专护保障范围,扩大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受益面。日常照护费用保障标准从450元/人/月提高至600元/人/月。截至4月底,全市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员264.35万人,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6575人,支付长期护理待遇2103万元,更多失能群众享受到了长期护理保险待遇。

五、药品和医用耗材保障方面

(一)落地执行药品和医用耗材集采成果

一是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种植体系统集中带量采购、牙冠竞价挂网“三位一体”综合治理。明确我市一级至三级公立医疗机构单颗常规种植牙医疗服务实际价格分别不超过3181元、3579元、3977元。种植体系统中选产品平均价格降至900多元,降幅超55%。口腔单牙种植全瓷牙冠类耗材挂网均价为340元,降幅超50%。单颗常规种植牙医疗服务收费的控制,加上种植体集采和牙冠竞价挂网降价,总费用从15000元左右降至6000至7000元左右,降幅超50%。

二是落地执行骨科脊柱类高值医用耗材集采结果,平均降幅84%,其中,占脊柱手术量三分之一的胸腰椎后路固定融合术,耗材平均每套价格从3.3万元下降至4500元左右。

三是执行省第三批中成药集采结果。67个药品平均降价44.31%,其中价格降幅最大的是心脑血管疾病常用药银杏叶片,由原来的39.9元/盒降至4.8元/盒,降幅达87.97%。

(二)执行最新版国家药品目录

最新版国家药品目录3月1日执行,药品价格平均降幅60.1%,新增111个药品,目录内药品总数达到2967种,其中西药1586种,中成药1381种,还有医保基金可以支付的中药饮片892种。最新版医保药品目录新纳入了慢性病、抗肿瘤、抗感染、罕见病等领域的药品。新增的药品绝大部分是5年内上市的新药,其中23个药品是2022年上市的新药,更好满足了临床需求。

(三)降低医保药品和诊疗项目个人首先自付比例

降低28种乙类药品个人首先自付比例,下调至5%。降低872项诊疗项目职工医保个人首先自付比例,进一步减轻参保职工就医费用支出。

(四)优化药品管理服务

新增73种药品纳入“双通道”管理,总数达到376种,患者可以在定点医院或药店购买,并享受与定点医院相同的医保报销政策。新增12种药品纳入门诊用药保障,总数达到56种,患者不需要住院,可以通过门诊报销药品费用。

各位媒体朋友,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医保惠民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将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首位,紧盯群众医保领域急难愁盼问题,一点一滴突破,一步一个脚印,努力提升群众医保获得感和满意度。

谢谢大家!

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宫海涛:

感谢王局长的全面介绍。

接下来,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李主任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请大家举手示意。

中新社:

为了“让群众少跑腿”,医保部门在医保“智慧服务”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烟台市医疗保险事业中心主任 李大鹏:

市医保局以让群众办事“少跑腿”为出发点,充分利用互联网服务渠道,建设网站、微信“办事大厅”,71项业务可“掌办”,23项可秒办,让群众和企业能在指尖上把事办好。

在参保登记方面,实现新生儿参保登记“零跑腿”,新生儿父母只需在线申请、在线提交材料即可“一次办好”。为了提高参保人员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工作效率,开通官网、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和手机app4个线上办事途径,参保人只需在线申请和提供资料,无需再到窗口办理,大大提高了医保关系转移业务的便捷性和准确性。

在资格认定方面,推出门诊慢特病“医院办”。71种门诊慢特病可在全市183家就诊医院直接申请,无需再回参保地医保窗口办理。依托微信公众号实现足不出户长期护理保险资格申请“掌上”申办,切实方便了失能群体办事。

在报销结算方面,开通医疗费用“移动支付”。以往,参保患者报销普通门诊和门诊慢特病费用需先全额垫付,再到医院医保处报销,存在跑腿多、排队久等问题。现在,参保患者通过医院的互联网医院、掌上医院即可线上报销门诊费用,无需再到窗口或者自助机排队。目前全市15家医院已开通“移动支付”业务,年内将在全部三级定点医院和日均结算量超过1000笔的二级定点医院开通医保移动支付。推行医保电子凭证“一码办”全流程应用,参保患者在烟台市三级定点医院看病,使用一部手机轻松实现建档、挂号、就诊、支付、取药、取报告等全部就医环节,群众就医无需携带身份证、社保卡。今年将重点在二级定点医院推广,进一步方便群众就医。

除了以上这些,市医保局还在全省首个上线医保电子票据;全国首创医保电子凭证“五位一体”医保身份识别;全省首家推出互联网医保购药服务,覆盖1000家药店。通过这些实打实的信息化建设,烟台市医保业务办理时限缩减85%、申办材料精简69%,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胶东在线:

医疗保障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医保部门在健全医保服务体系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烟台市医疗保险事业中心主任 李大鹏:

银保联动“就近办”。与金融机构合作,利用银行网点广泛分布的优势,在全市14个区市151个银行网点设置医保服务点,14项高频业务嵌入银行自助终端,银行网点直接办。

医保服务“直接办”。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学校医院等建设基层医保服务站点474个,服务范围覆盖全市164个镇街,14项高频业务下沉至医保服务站办理,逐步实现医保业务“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目标。

窗口服务“舒心办”。推行“综合柜员制”,实现简单业务“一窗受理、一次办结”、复杂业务“前台受理、后台速办”。在大厅开设老年人优先窗口,提供代办、预约办、自助办、容缺办等便捷周到服务,以最优医保服务助力最好发展环境。

水母网:

在2022年全省居民满意度评价中,烟台“基本医疗”位居全省第二。近年来,市医保局在提升群众医疗满意度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烟台市医疗保险事业中心主任 李大鹏:

开展“医保干部进基层”和“医保政策进万家”活动。组织全市医保干部走进“五类场所”,即进基层经办机构、进医保工作站(点)、进“两定机构”、进参保单位、进村入户,了解基层经办工作开展情况,体验“五个流程”,即体验窗口办事流程、体验经办业务实操流程、体验“不见面”办事流程、体验医保工作站点服务流程、体验就医结算流程,通过实地走流程,了解群众办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推动医保政策进电视、进网络、进手机、进报纸、进医院药店、进镇街社区,让医保政策“飞入百姓家”。

提升医保政务服务。组建“12345”政务服务热线医保专席和医保电话业务中心,设置8个接听座席,2022年,累计接听群众来电10.6万个。同时,各区市医保部门都对外公布了专门的咨询电话,有效解决了一大批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上线“智多星”智能交互咨询系统,在网站、微信公众号为群众提供线上智能交答服务。通过微信、短信提供办事通知、信息提示、政策宣传、满意度调查等服务,年累计推送消息7000万多条,让老百姓清清楚楚办事、明明白白报销。

常态化开展电话满意度回访。组织市、县两级医保部门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回访抽查,每名工作人员每月至少回访20名住院患者,同时,不定期进行满意度调查,旨在通过社情民意调查,切实找准当前烟台医保工作存在的问题短板,从人民群众“不满意”处着手,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

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宫海涛:

各位记者朋友!

通过刚才两位发布人的介绍,我们看到,2022年,市医保局围绕医保惠民、智慧服务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群众“基本医疗”满意度评价位居全省前列,这里面有很多的工作亮点、举措成效需要我们去挖掘提炼。希望大家结合今天发布的内容,发挥各自平台的优势,精心采制稿件、创新报道形式、拓展传播渠道,把我市医保惠民利民政策和便民服务举措解读好、宣传好,为推进健康烟台建设新局面营造浓厚氛围、创造有利条件。大家如果还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背景材料里的联系人。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两位发布人,谢谢记者朋友。

相关文件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