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新闻发布会 > 文字实录

2023年5月16日全市职业教育融合创新发展暨“全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的市”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日期:2023-05-16      来源: 市政府办公室

字号:

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于2023年5月16日举行全市职业教育融合创新发展暨“全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的市”新闻发布会,邀请了烟台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丽,烟台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邵侠,烟台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于萍,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张越,烟台经济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张晓宁,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科科长 赵向阳:

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烟台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年3月,省教育厅对2022年度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的市评选结果进行了公示,我市名列成效明显城市的5个地市首位,也是全省16地市中唯一一个连续两年入选的城市。今天我们来到烟台职业学院,在这里举行专场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烟台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五位发布人,他们是:烟台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丽女士,烟台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邵侠先生,烟台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于萍女士,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张越先生,烟台经济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张晓宁女士。欢迎各位!

下面,请张丽局长向大家介绍烟台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有请!

烟台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张丽:

各位领导,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我代表市教育局,向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媒体朋友们表示欢迎,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烟台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我市抓住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等重大机遇,深入贯彻落实部、省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部署要求,不断深化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培养高水平工程师、高技能人才、技术蓝领和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持续提高新时代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不断增强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推动力。全市现有高职院校10所,在校生10.5万人;中职学校27所,在校生4.9万人。2020年1月,山东省成为全国部省共建职教高地的第一个省份;2020年8月,我市成为部省共建职教高地的首个省级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2022年4月,我市入选全省首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的市,入选全省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今年3月,我市名列榜首再次入选全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的市,是全省16地市中唯一一个连续两年入选的城市。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有力支持下,我们重点做好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聚焦统筹并进,强化提质培优。树立“大职教”观念,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市政府成立由市长担任组长的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顶格谋划推进全市职教工作。在全省率先解决了公办职业院校归属不同部门、不同区市分散管理的问题,破解了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多头管理”“条块分割”问题,为教育部门统筹、统管职业教育打下良好基础,该做法入选全省年度教育改革和制度创新十大典型案例,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八大中央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进一步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高职院校中层干部管理权限全部下放到学院党委,实行备案管理,激发职业院校办学活力。携手烟台电视台打造年度大型职教节目《筑梦职教》,全方位展示职业教育办学成果,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美誉度和认可度。

二是聚焦育人成效,畅通培养渠道。优化专业结构,围绕构建服务全产业链的职业教育体系,全市重点建设高职专业群31个、中职专业55个,其中49个进入省级以上品牌专业、高水平专业(群)行列。组建产教联盟,成立电子信息、医养健康、现代物流等6个产教联盟,吸纳400多家市内外企业、行业协会、高校院所参加。强化校企合作,联合成立“万华产业学院”“百纳餐饮学院”等24个产业学院,建成6个国家示范性、省级骨干职教集团,3个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23个国家、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获得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大力实施职业院校“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程,10名教师、2名校长被省教育厅认定为第二批中等职业教育齐鲁名师、齐鲁名校长。在全市范围内推广“1+4”中职德育一体化课程体系,德育典型案例写入教育部《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报》。坚持就业和升学“两手抓”,就业方面,高职院校年均输送毕业生3.5万人,就业率95%以上;升学方面,在全省率先实施中考招生录取改革,将职教高考班列为中考招生录取第一批次并划定最低录取分数线,目前我市中职升学比例达到89.6%,位于全省前列。3所市属高职院校、2所中等职业学校分别与本科院校合作举办“3+2”“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近三年,全市职教高考本科升学8501人、硕士研究生172人、专业博士14人。

三是聚焦办学条件,加大投入保障。近三年,全市新建和改扩建高职院校6所、中职学校5所,新增学校用地1496亩、校舍面积83.28万平方米,规划总投资43.87亿元。经过持续投入,职业院校综合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招生规模增加近3万人,全市优质骨干院校整体规模位居全省前列。烟台职业学院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建设院校,成为我省15所入选院校之一;烟台职业学院、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等3所高职院校入选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数量居全省第2位。另外,全市有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6所,数量居全省第2位;省示范性及优质特色中职学校14所,数量居全省第1位;省高水平中职学校7所。2023年,全省新增3所高职院校,我市占2所,分别是烟台城市科技职业学院以及由山东省城市服务技师学院转设的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2022年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首次将职业教育概念法定化,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政策体系的框架搭建已经基本完成。当前,市委、市政府正在加快构建“1+233”工作体系,全力以赴推动烟台迈入万亿级城市行列,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锚定“走在前、开新局”,聚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方向,我市紧密结合“9+N”制造业聚集培育工程和16条重点产业链企业,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深化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加强内涵建设,在塑造品牌、做精做细上下功夫,向抓治理、抓常规、抓质量上转变,高水平打造省级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让职业教育真正“香”起来、“亮”起来、“热”起来。

本次新闻发布会恰逢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在活动周启动仪式上,教育部和山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人对我市制造强国相关展示内容进行了参观和详细询问,对烟台职业院校的发展予以充分肯定和高度关切。我市也同步启动职业教育活动周,将举行市级产教融合体成立仪式,成立服务外包、电子商务产教融合共同体,举办全市技能大赛,签约产教融合项目等多项活动,各区市、各职业院校要做到“天天有活动、处处有看点、人人有收获”,通过“四开放”(开放企业、开放校园、开放院所、开放赛场)、“三贴近”(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两走进”(走进社区、走进乡村)等持续做好常规性活动。同时,要聚焦活动周主题,重点围绕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精心设计地方及本校的特色亮点活动。市里将对职业教育有关工作进行集中宣传,设置职业院校风采展、职业院校名师名班主任风采展、职业院校学习星、职业院校技能星、职业院校创业星等系列板块,集中展示我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最后,希望各位记者朋友继续关心、支持烟台的职业教育工作。谢谢大家!

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科科长 赵向阳:

感谢张局长的介绍。

下面,欢迎各位朋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请大家举手示意我。

凤凰网:

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影响深远。烟台市在高技能人才供给方面和学生高质量就业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绩?

烟台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邵侠:

近年,烟台职业学院各项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先后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单位”“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荣膺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教学资源50强”和“国际影响力50强”,被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黄炎培优秀学校奖”“省级文明校园”等称号,办学经验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中央和国家媒体报道。

学校大力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认真贯彻落实“立德树人、德技并修”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升格本科和“双高计划”建设等中心任务为引领,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推动职业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上下真功、求实效。做好“内涵”文章,增强了办学吸引力。紧密对接烟台市“制造业强市”发展战略,服务“9+N”制造业集群和16条重点产业链,打造优化“1+3+3+N”的专业集群,形成了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要服务方向、涵盖烟台主要产业和产品集群的专业体系,全面提升了专业与产业的契合度,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四链融合”。做好“改革”文章,增强了办学竞争力。依托“双高计划”建设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上不断提级进位,技能大赛、“三教”改革、创新创业等共形成标志性成果579项,其中,国家级成果163项、省级416项,以“优秀”等级通过中期绩效评价,架构起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做好“服务”文章,增强了办学贡献力。深耕产教融合,精心培育技能人才,与万华化学集团、东方电子集团共建“万华产业学院”“烟台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与德国手工业行会、西门子公司、美国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等国际知名跨国公司、产业联盟共建优质合作项目等,毕业生区域主导产业就业比例达到68.3%。共建研发机构,联合推进技术创新,成立13个博士科研团队,通过烟职京航大学科技园以及“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等9个国家和省级研发中心,开展科研攻关,年均技术服务及科技成果转化额达到1500万元,以绝对的实力入选“高职高专科研能力排行榜50强”。发挥资源优势,开展职业培训,牵头组建的烟台市服务外包职教集团成为全国第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在全省首创烟台工匠学院并组建烟台工匠孵化联盟,每年为企业和社会开展培训超过10万人次。做好“开放”文章,增强了办学影响力。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成为烟台市第一所招收留学生的高职院校;入选教育部“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项目”、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明材工赋学堂项目;与巴基斯坦共建海外分校“中巴国际学院”,获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一带一路国际教育交流奖”等荣誉称号。

学校秉承“高进优出”的育人理念,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为目标,多措并举推动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近三年,烟台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8.77%、 98.76%、94.55%。夯实平台稳就业。学校建有“万华产业学院”“烟台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上汽通用、中集来福士等81个优质校企合作项目,校企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学生“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打造出“年收入过12万”的“万华模式”等一批高端优质就业品牌,以产教融合“高平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硬支撑”。广开渠道抓就业。通过开展“相约烟台、职面未来”行动计划、“书记校长访百企”、全员访企拓岗、现场及网络招聘会、优质企业专场宣讲、留烟体验日等方式,引导学生“知烟台、爱烟台、留烟台”。精细服务促就业。依托市级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站,积极开展政策宣传、信息采集、岗位配置、指导培训、精准帮扶等就业创业服务工作,为促进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提供有力保障。学校入选教育部“全国百所毕业生就业工作布点高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山东省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大众网:

办学质量考核是推动职业院校办学质量提升的有力抓手。近年来,烟台不乏职业院校取得好成绩,甚至连续三年稳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学院考核成绩走在前列的主要办学经验是什么?

烟台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于萍:

烟台文化旅游职业学院位于烟台市莱山区,校园占地340亩,教职工511人,在校生7829人,是全国首批以“文化旅游”命名的两所职业学院之一,被授予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文化和旅游部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工信部重点领域产业人才基地。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

专业设置契合产业发展。对接烟台市“9+N”重点产业和16条产业链,推动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形成“餐饮管理、智慧旅游、文化创意、数智商贸、智能制造与控制、休闲康养”等特色专业集群。现开设高职专业22个、中职技工专业16个,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同频共振,实现了校地良性互动、供需有机衔接。

产教融合推进协同创新。依托餐饮管理专业群,获批“中国鲁菜学府”,入选“鲁菜山东标准”项目。依托文化创意专业群,共建“时光坐标影视制作产业学院”,成立“王辛敬大师工作室”“张广庆大师工作室”,推动非遗文化传承创新。依托智慧旅游专业群,成立“张裕文旅产业学院”“烟台市导游大师工作室”,设立“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烟台海岸休闲(研究)基地”。依托智能制造专业群,成立“颜永年教授工作站”“葛昌纯院士工作平台”,打造“工业级增材制造技术创新平台”。

“三教”改革激发内生动力。积极推行混合式教学和虚拟现实互动教学,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近3年省市教学比赛获奖208人次、技能竞赛获奖323项;编写校本教材60余部;获得专利授权56项;获评烟台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技工教育先进集体。

名师引领打造优秀团队。实施教师素养提升工程,完善人才“引育用留”机制,拥有副高以上职称126人、博士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2人,齐鲁名校长1人,齐鲁首席技师、山东省技术技能大师和山东省技术能手21人,烟台市首席技师、烟台市技术能手78人,“双师型”教师占比达66%。 

德技并修提升人才质量。牵头成立烟台市礼仪协会、烟台市漫画家协会,获批“国家新闻动漫传播示范平台漫画研创基地”。心理育人护航成长,连续两年获批中国计划生育协会青春健康高校建设项目。荣获创新创业省级奖项22项,成立“烟台市志愿服务学院”,获评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

“育训并重”增强服务能力。深入开展函授教育、网络教育,畅通学历提升、技能深造“快车道”,被山东开放大学、市委组织部确定为“基层干部学历教育主导合作院校”。搭建技能培训线上线下学习平台,广泛开展技术培训、金蓝领、大学生创新创业、乡村振兴等项目,“鲁菜师傅”获评“山东省十大劳务品牌”,学院被确定为山东省金蓝领人才培训基地、山东省全域旅游人才培训基地。

2023年学院招生计划2500人。其中,单招和综合评价招生计划830人,已满额录取;面向山东省夏考、春考学生招生计划1670人,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详情,可登录学院官方网站“招生信息网”查询。

学院要实现“走在前、开新局”,必须做到“六个坚持”: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坚持立德树人,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三是坚持改革创新,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建设、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学院专业链、人才链与区域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五是坚持系统观念,注重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六是坚持师生为本,搭建师生成长成才平台,增强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

中国山东网:

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如何理解职业教育的“适应性”,职业院校将会有哪些举措?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 张越: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前身为山东省烟台粮食学校,始建于1975年,2006年2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独立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是省内目前唯一一所具有粮食行业办学背景的高职院校。学校现有烟台和济南两个校区,占地1400多亩,在校生17000多人。目前,学校形成了以大学专科教育为主体、涵盖“3+2”高职本科贯通培养、校企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和行业职业技能培训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学校现为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全国粮食行业职教集团联盟理事长单位、全国第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行业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建校48年来,学校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直秉承“与时代同频、为地方服务”发展理念,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立足烟台实际谋发展,始终围绕区域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为山东“走在前列、全面开创”和烟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与技术支撑。

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端贯通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一端连接产业、科技和人才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提供有力的技术技能支撑和人才保障。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就是要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需要,呼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就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学校主要抓了两个方面的工作:

要适应产业优化升级,强化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让职业教育真正服务好国计民生。

学校主动对接区域产业需求,打造高水平特色专业群。聚焦国家战略和山东省“十大创新”“十强产业”需求,建成了独具优势的人工智能、粮食工程等覆盖山东十强产业的8大专业群45个专业。现有粮食工程技术等国家级骨干专业6个、省级品牌专业群3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1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3个,1+X等级证书试点专业40个。在2022年省职业院校专业发展水平考核中,学校6个专业位居全省第一名,4个专业位居全省第二,总成绩位列全省第二。学校深入开展集团化办学,推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牵头组建了“山东省粮食职教集团”“全国粮食行业职业教育集团联盟”“中国-东盟粮食国际职教联盟”,校企共同组建理事会,形成“政校行企”集团化办学机制,实现中高职衔接、专本贯通培养的校校合作和人才共育、培训服务等内容的校企合作,形成了具有行业特色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入选教育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学校积极搭建技术技能创新平台,不断提升服务区域发展能力。现有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市级工程研究中心、5个校级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形成了省、市、校三级科研平台体系;获批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科普专家工作室1个;获批授权专利136项。设有职业技能鉴定机构25个,开设职业技能鉴定工种48种,开展各类培训累计十一万五千余人次。

要适应办学类型定位,强化职业教育的系统性和精准性,让职业教育真正选拔培养出优秀人才。

在人才选拔方面,山东商务职业学院采用多元化录取方式,乘借山东省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发展机遇,全面落实“职教高考”制度,在夏季高考招生的基础上,增加单独考试招生和春季高考招生两种途径,使招考方式从以往的“独木桥”,拓宽成职教、普教并行的“双车道”,为同学们提供了更多升学选择。2023年山东商务职业学院计划招生6000人,前期单独考试招生已录取401人。在接下来的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中,学校将面向全国招收5600名学子。

在人才培养方面,山东商务职业学院秉承“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多彩人生”的教育理念,着力打造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先后培养出全国技术能手2名、全国粮食行业技能拔尖人才4名、山东省技术能手2名。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打造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共同体。先后与浪潮集团、莱茵科斯特、阿里、北京安天等头部企业共建9个产业学院,成立238个订单班,组建11个现代学徒班,共建137个生产性实训基地,合作企业接受实习学生4009人。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了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职业素养与专业素养的有机衔接。在昨天教育部刚公布的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公示名单中,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一项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果荣获国家级二等奖。2022年学校毕业生获取职业资格和技能等级证书达到90%以上,学生在行业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8人次,获得省级奖项23项。近三年山东商务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胶东在线:

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优化教育结构的现实需要。作为和普通高中并列的教育类型,中等职业教育为学生学习成长提供了多样选择机会。目前,学生到中职学校就读后,有哪些发展方向可以选择?

烟台经济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 张晓宁:

近年,烟台经济学校紧抓国家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省部共建职教高地的重大机遇,着力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学校先后被确立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山东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山东省高水平中职校立项建设单位,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21年8月,学校整体搬迁至莱山新校区,占地面积316亩,一期工程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规划建设充分体现了职教特色和产教融合理念,助力学校向高水平、现代化、智能化中职学校迈进。围绕“做一流职业教育”的目标,烟台经济学校主要做好四方面工作:

精准定位专业建设。目前,已形成以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财经商贸、现代服务、学前教育为主干的五大类、十个专业的发展格局,在校生4100多人。专业数量不多,却体现了烟台中职学校集中力量办优质专业和精品教育的规划布局。烟台经济学校服装设计和学前教育专业为山东省品牌专业,服装、幼儿保育、会计和机电一体化为烟台市示范性专业,服装、机电为山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山东省高水平校立项建设特色专业。

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聚焦教育教学主业,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推动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高。着力推进“三教”改革创新。以提升实训条件为依托,以岗课赛证融通为抓手,以学业评价改革为驱动,实施“教学产研”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强保障、固根本、提技能、激活力。五年来,烟台经济学校学生获国家级技能大赛一等奖12个、二等奖16个,省级一等奖24个、二等奖40多个,连续七年获烟台市中职学校技能大赛团体总分第一名。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主动走出去、请进来,与烟台几十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紧密型校企合作关系,通过人力及教学资源共享、“校中厂”“厂中校”建设、现代学徒制共育等多种方式,提升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水平。近五年,合作企业及产业链企业共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学生对口就业率达90%。

扎实开展德育教育。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五育并举”育人理念,根据学生年龄和专业特点,注重“三观”培育、文明习惯养成和职业素养教育,凝练出独具特色的“灯塔德育”体系,引领学生健康发展。不断加强管理团队建设。以名班主任工作室和德育团队建设为依托,营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注重精细化、人性化管理。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管理和服务理念,推进各项教育和管理工作精细化、人性化和规范化,学生综合素质得到用人单位、社会和家长的充分认可,学校荣获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省级文明校园、烟台市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加大订单培养力度。学校与时光坐标山东教育中心等8家企业开设了订单或定向培养班,实现学生精准就业。目前,学前教育、云计算、虚拟现实、机器人及自动化控制等专业的毕业生在我市就业形势良好,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90%以上。积极拓展社会服务能力。依托校内实训设备,扎实开展企业员工培训,牵头成立服装职教集团,联合企业开展项目申报和产品创新,推动教育链与人才链、创新链有效衔接。

目前,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后有多种发展方向。“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中职生经过三年的中专段学习,通过转段考试,进入本科院校进行四年学习,实现中职生升本梦想。烟台经济学校服装设计专业“3+4”学制已有六届学生成功转段,转段率99%。三二连读高等职业教育。经过三年中专和两年高职的学习获得专科学历,然后可以选择升学或者就业。目前,烟台经济学校9个专业举办了三二连读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和升学前景广阔。三年制职教高考班。学生经过三年学习参加山东省春季高考,进入本科或高职院校继续深造。

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科科长 赵向阳:

各位记者朋友!

今天的发布会,是我们第一次走进职业院校,现场感受我市职业教育融合创新发展取得的积极成效。接下来,我们也会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大家一起把发布会开到现场,让我们的新闻发布更有新意、更接地气。刚才,张丽局长全面介绍了我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四位来自职业院校的负责同志从不同角度,结合院校发展实际,回答了大家和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应该说,内容丰富、措施有力、成效显著。希望记者朋友结合今天发布的内容,发挥各自平台的优势,创新报道形式,在重要版面、黄金时段、醒目位置,全方位地宣传报道好烟台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为烟台职业教育融合创新发展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大家如果还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会后可以联系背景材料里提供给大家的联系人。

今天的新闻发布环节就到这里,感谢五位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感谢为今天发布会付出辛勤努力的同志们。谢谢大家!

相关文件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