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全市职业教育融合创新发展暨‘全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的市’”新闻发布会

日期: 2023-05-16 16:39      来源: 市教育局

字号:

       5月16日,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烟台职业学院举行“全市职业教育融合创新发展暨‘全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的市’”新闻发布会,烟台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丽介绍了烟台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烟台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邵侠,烟台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于萍,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张越,烟台经济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张晓宁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烟台抓住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等重大机遇,深入贯彻落实部、省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部署要求,不断深化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培养高水平工程师、高技能人才、技术蓝领和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持续提高新时代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不断增强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推动力。全市现有高职院校10所,在校生10.5万人;中职学校27所,在校生4.9万人。2020年1月,山东省成为全国部省共建职教高地的第一个省份;2020年8月,烟台成为部省共建职教高地的首个省级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2022年4月,烟台入选全省首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的市,入选全省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今年3月,烟台名列榜首再次入选全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的市,是全省16地市中唯一一个连续两年入选的城市。
       一、聚焦统筹并进,强化提质培优
      树立“大职教”观念,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市政府成立由市长担任组长的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顶格谋划推进全市职教工作。在全省率先解决了公办职业院校归属不同部门、不同区市分散管理的问题,破解了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多头管理”“条块分割”问题,为教育部门统筹、统管职业教育打下良好基础,该做法入选全省年度教育改革和制度创新十大典型案例,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八大中央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进一步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高职院校中层干部管理权限全部下放到学院党委,实行备案管理,激发职业院校办学活力。携手烟台电视台打造年度大型职教节目《筑梦职教》,全方位展示职业教育办学成果,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美誉度和认可度。
       二、聚焦育人成效,畅通培养渠道
       优化专业结构,围绕构建服务全产业链的职业教育体系,全市重点建设高职专业群31个、中职专业55个,其中49个进入省级以上品牌专业、高水平专业(群)行列。组建产教联盟,成立电子信息、医养健康、现代物流等6个产教联盟,吸纳400多家市内外企业、行业协会、高校院所参加。强化校企合作,联合成立“万华产业学院”“百纳餐饮学院”等24个产业学院,建成6个国家示范性、省级骨干职教集团,3个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23个国家、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获得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大力实施职业院校“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程,10名教师、2名校长被省教育厅认定为第二批中等职业教育齐鲁名师、齐鲁名校长。在全市范围内推广“1+4”中职德育一体化课程体系,德育典型案例写入教育部《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报》。  坚持就业和升学“两手抓”,就业方面,高职院校年均输送毕业生3.5万人,就业率95%以上;升学方面,在全省率先实施中考招生录取改革,将职教高考班列为中考招生录取第一批次并划定最低录取分数线,目前烟台市中职升学比例达到89.6%,位于全省前列。3所市属高职院校、2所中等职业学校分别与本科院校合作举办“3+2”“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近三年,全市职教高考本科升学8501人、硕士研究生172人、专业博士14人。
       三、聚焦办学条件,加大投入保障
       近三年,全市新建和改扩建高职院校6所、中职学校5所,新增学校用地1496亩、校舍面积83.28万平方米,规划总投资43.87亿元。经过持续投入,职业院校综合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招生规模增加近3万人,全市优质骨干院校整体规模位居全省前列。烟台职业学院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建设院校,成为山东省15所入选院校之一;烟台职业学院、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等3所高职院校入选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数量居全省第2位。另外,全市有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6所,数量居全省第2位;省示范性及优质特色中职学校14所,数量居全省第1位;省高水平中职学校7所。2023年,全省新增3所高职院校,烟台市占2所,分别是烟台城市科技职业学院以及由山东省城市服务技师学院转设的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
       当前,烟台正全力以赴迈入万亿级城市行列,烟台市教育局紧紧锚定“走在前、开新局”,聚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方向,紧密结合“9+N”制造业聚集培育工程和16条重点产业链企业,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深化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加强内涵建设,在塑造品牌、做精做细上下功夫,向抓治理、抓常规、抓质量上转变,高水平打造省级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让职业教育真正“香”起来、“亮”起来、“热”起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