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海阳市凤城街道中心小学第二学期教学研究活动计划

日期:2023-05-12     

字号:

为进一步落实海阳市“新品质课堂”建设要求,推进本校“学评教”联动课堂建设与深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深化与完善本校学本课堂建设成果,进一步实施“教、研、训”一体化校本研究策略,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概念解读

深度学习: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性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 成为既具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的学习者,成为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

“学评教”联动课堂:学,指学生的学习,包括问题的提出方与倾听解答方,即从对话的角度来看,此处的学习,包括对话的双方。评,即评价,此处的评价,具体指对学习的评价。教,即教学。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以目标为指引,学生的学习、对学习的评价以及教师的教联动发生。“学评教”联动,即学教一体,学评一体,教评一体发展。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学评教”联动课堂建设:即进一步明确“学评教”联动课堂建设的目标,以培养与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为导向,继续推广、应用、深化本校前几年已形成的“学评教”联动课堂建设成果。以单元整体设计下的课时内容为学习内容,以“导学评价单”为支撑的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通过课堂上“学-评-教”有机联动,引导学生由自主学习走向深度学习,推动“学评教”联动课堂研究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二、基本目标

1.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能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度把握,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与本质,能建立知识间的意义联系,并以融会贯通的方式建构自己的知识的结构;能够有思想、有感情、有创造力、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发展核心素养。

2.教师能· 提升学科专业素养与课堂教学技能。具体表现在:一是理解学科专业知识,挖掘学科知识所承载的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掌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二是依托导学评价单设计能够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活动,组织开展课堂合作学习,提升学生深度学习和自主评价能力;三是熟练运用“学评教”联动教学策略,以一致性的目标-评价-教与学的联动实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校教研文化氛围,巩固我校“教-研-训”一体化校本教研运行机制。

3.学科专项研究团队, 开发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导学评价单,依托导学评价单,探索并形成基于学科本质的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实施操作

(一)成立研究组织

为保证 “学评教”联动课堂的有效推进,学校成立以下组织:

1.研究中心

邢京顺、黄祝杰、李忠杰、姜明明

2.指导中心

于见秋、王显丹、赵晓培  初雪娜

3.评价中心

研究中心成员代表、指导中心成员代表、以及各学科骨干教师

4.研究团队

学科

年级

领雁

群雁

语文

一年级

成笑其  

修誉铭  史琳妮 李婧 荣新蕾

二年级

张红梅

唐硕阳 李娜 于嘉玮 李怡娇 刘文涵

三年级

薛振华

白雪 石润蕾 初雪娜 贺晓媛

四年级

于晓霞 

赵潇婷 段奇帅 刘晓萱 王睿

五年级

臧富娟

鲁雪梅 李梦帆 高清清

专项研究团队

于晓霞

成笑其 李怡娇 薛振华 白雪 贺晓媛 段奇帅 初雪娜 鲁雪梅 臧富娟

数学

一年级

李洁

李宁 于卓民  黄晓钰

二年级

李辉

黄昱  谭文洁  丁参参

三年级

张春静

王强  韩林平 于锦鹏  孙媛媛

四年级

于美娟

任敦阔  丁娇

五年级

孙丽丽

孙玉 王显丹

专项研究团队

张春静

李辉 黄昱 李洁 于卓民 于美娟 丁娇 孙丽丽 孙玉 孙媛媛 王显丹 于锦鹏 王强

英语

隋月

赵晓培  石润蕾  张琳  于亚男

(二)确立活动推进思路

1.研究制定实施方案

根据方案组织各研究团队定期开展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学评教”联动课堂主题研讨活动,推进“学评教”联动课堂的深化实践与研究。

2.双轨推进研究与实践

一是学科雁式团队注重课题引领,开展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科研型课堂研究。

继续加强我校注重科研的传统,实施课题引领,依托《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研究》和《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悦思”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两个烟台市“十四五”规划课题展开研究工作。各学科基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究已有的策略成果,组织各教研组团队进一步开展单元整体教学的深化研究,探索和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视角下的课时教学策略,形成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策略和评价策略。

二是建立学科专项研究团队

各学科组织教师自主申报建立学科专项研究团队,深化学生深度学习研究,力争本学期形成基于学科本质的学生自主学习型课堂模式。

各学科在寒假教师专业研修基础上,立足学科知识本质,指向师生学科素养的提升,结合教研室和学校教研主题,自主确立本学科学期课堂研究主题和目标,制定本学科主题教研计划。各学科领导要以实施方案为参照,确保学科主题教研计划与学校方案、学科核心素养相结合,在落实学科素养关注点的同时,与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能力相结合。为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改变研课方式,通过“同课异构”或“异课同构”的方式,开展主题教研课例研修活动。各教研组在学科计划的基础上,确定本教研组的主题教研主题,制定本教研组的主题教研计划。

3.基本技术支撑与基本研修方式

一是技术支撑:着眼学改进教的课堂观察技术。三个维度:目标达成度(结果与参与次数)、教与学推进思路(看策略运用情况)。

二是基本研修方式:基于主题,跟进问题,三备三磨。

四、实施建议

㈠“学评教”联动课堂结构包含“三四三”环节

1.三个环节:

①依据课标,调研学情,师生共同定标;②围绕目标,依托文本,师生合作达标;③基于学习,及时评价,师生共同验标。

2.达标、验标环节的四项教学活动:

①教师设置情境(导学单),学生依标自学;②学生合作探讨,教师组织学习;③小组展示学习结果,教师指导学生完善;④学生互评学习结果,教师提炼、总结、评价。

3.课堂教学解决大问题的三个程序:

①教师设境,学生自学后生成问题;②教师组织学生在群学中探究问题;③教师指导学生在展示学习结果中发展问题。


㈢注意事项

1.确定目标

在学科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加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的研究,确定适合课标和学情的学习目标,基于学习目标设计导学评价单和教与学活动,形成融学习目标、教与学活动、各环节评价方式与评价标准于一体的《“学评教”联动课堂导学评价单》。


2.实施教学

“学评教”联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先学后评再教。先学:依据《“学评教”联动课堂导学评价单》,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新知,即以学促学;后评:针对学习目标进行多主体多元化的评价,即以评促学;再教:针对学习目标对呈现的学习案例实施教学,即以教促学。

⑴加强“雏凤小组”的建设工作

进一步加强“雏凤小组”的建设工作,落实小组建设、小组培训、小组合作的交流探究、语言范式、汇报展示等基本规范,从学校和班级两个方面做好合作小组的管理和评价工作,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⑵加强学科集体备课,落实推门听课。各教研组采取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的方式严格落实集体备课制度,每位成员提前备课在集体备课时间进行交流研讨,修订完成个性化备课,教研组长、学科领导和学校领导不定期推门听课,督查课案一致和课堂教学效果。

具体要求:

教师用于讲授、启发、点拨和用于组织教学的时间不能超过课堂总时间的三分之一,即不超过13分钟(低年级不超过15分钟);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活动的时间不少于25分钟。

①注重落实“学评教”三维一体,四方联动。三维一体,主要强调学、评、教一致性;四方联动,是指形成学和评、学和教、学和学、教与评四组基本的联动关系,有序运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②中高年级要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强化课前预习、课堂合作探究和小组展示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五、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

㈠组织阶段(2023年1月25日—3月11日)

各研究团队组织进行教材解读、学科核心素养,“学评教”联动课堂专业理论、单元教学已有研究策略学习与研究活动。

1.寒假期间开展教师学科教专业研修活动(1.25-2.25)

(1)语文学科

语文学科开展海阳优质课和烟台优质课观评课以及背诵新课标打卡活动,并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的探究

(2)数学学科

围绕新课标学习开展背课标、学科标、落课标活动。背诵课标关键素养内涵、新课标理念等内容;针对相应学段相关内容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教学实例展开深度阅读,教研组开学后感悟交流活动;观看烟台市课堂教学大比武的优秀课例,结合新课标理念撰写心得体会。

(3)英语学科

英语学科开展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研修方式,背诵新课标;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理论学习;自我尝试进行一个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并在寒假学习期间进行了研讨和修改完善,每人形成了一个较为成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2.学校研究制定《“学评教联动”课堂建设实施方案》,举行“学评教联动”课堂建设启动仪式。(3.6-3.10)

3.各学科召开专题研讨会(3.6-3.10)

各教研组制定本团队的具体主题教研计划,使学校实施方案进一步学科化,包括教研主题、教研形式、教研过程、具体措施、预期研究成果和活动配当等。

4.各学科上报主题教研计划和观课安排(3.13)

㈡实施阶段(2023年3月13日—4月1日)

1.各教研组研究团队开展“学教评”联动课堂主题教研教学实践课例研讨(3.13-3.31)

(1)确定研究的单元,开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究:

教研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根据学科具体要求确定研究的单元,应用已有的单元教学实践成果,开展教材分析、单元分析和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

(2)分课型实施,开展单元整体教学课时实践研究。

教研组成员分类型执讲同一单元下的不同课时,开展课时实践研究。实践过程关注课时间的联系和层次,体现出单元视角下的课时教学特点。

2.专项教研团队

(1)组织进行研讨课活动(2023年3月13日—3月17日)

(2)各学科组织进行基于学科本质的学生自主学习型课堂模式研究(2023年3月20日—4月2日)

(2)各学科组织进行基于学科本质的学生自主学习型课堂模式实践(2023年4月3日—4月21日)

㈢评价阶段(2023年4月6日—4月15日)

1.赛课验收

(1)以学科为单位,组织各年级教研组根据主题教研课堂授课能力成绩,对教研组成员进行年级初赛量化排序。

(2)校级赛课验收时,根据年级课堂授课初赛排序抽签进行校级赛课活动,按照年级初赛同一排序顺序,抽取1名教师参加校级赛课(30分钟)抽取1名教师参加单元整体教学视角下的课例解说(15分钟)

(3)赛课验收流程:

①提前一天,组织现场抽签,分别确定各教研组参加赛课的人选。

②第二天,组织现场讲课、课例解说活动。

2.专项研究团队

(1)组织专项研究团队基于学科本质的学生自主学习型课堂模式研究展示研讨活动。(4月25日-4月30日)

(2)学校组织专项研究团队进行日常跟进评价。(5月4日-6月30日)

(3)组织专项研究团队主题教研成果展示汇报活动。(5月22日-5月28日)

(4)组织对专项研究团队成员专业发展工作项目评价和专项评价活动。(6月22日-6月30日)

3.组织进行教研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成果评选活动。

4.整理装订“学教评”联动课堂主题教研档案资料。

六、保障措施

㈠专业引领

学校聘请教研科研专家对“学教评”联动课堂活动进行专业引领和指导,各研究团队结合研究主题进行专业理论学习,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㈡同伴互助

充分发挥雁群队形独特、借力飞翔、头雁轮换的飞行特点,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同伴协助、团队发展。

㈢时间落实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观课研课时间

各研究团队根据课程表先自自主安排,然后学校统筹协调。

集体备课时间

每周二下午第一节课

每周三下午第一节课

每周四下午第一节课

㈣评价激励

⒈本学年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学教评”联动课堂活动成效作为学年末评价优秀教研组的主要依据之一。

⒉各研究团队及每位教师的活动成效列入本学年的教师目标责任制课堂授课成果验收考核之中。

3.活动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团队或个人,将优先获得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

4.专项研究团队考核评价

(1)学校对参与专项研究的老师组织进行专项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在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奖励3-20分;

(2)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参与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工作项目评价人为专项研究团队成员。

(3)参与专项研究团队成员在学校“凤美教师”评选中奖励3分。

5.被评为一等研究团队的领雁,确定为学校“凤美教师”。


海阳市凤城街道中心小学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

教学研究活动计划配当表

时间

活动

责任人

2023年2-3月


1.寒假期间开展教师专业研修活动

各学科领导

2.学校召开专题研讨会,确定主题教研推进思路和实施策略,各学科研究确定本学科研究主题。

黄祝杰

3.各研究团队组织进行教材解读、新课标研究,“学评教”联动课堂专业理论、已有研究策略学习与研究活动。

各学科领导

4.学校举行 “学教评”联动课堂策略研究主题教研启动仪式。

各学科领导

5.各学科组织教研组上报磨课安排。

各学科领导

6. 各教研组研究团队开展“学教评”联动课堂主题教研教学实践课例研讨。

各研究团队领雁

2023年4月

1.教研组研究团队继续开展主题研讨观课议课活动

各研究团队领雁

3.开展“学教评”联动课堂策略研究主题教研赛课验收活动。

黄祝杰

各学科领导

4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成果汇报交流活动

校级团队

2023年5月

以导学评价单为依托的“学教评”联动课堂主题教研成果总结活动,整理装订“学教评”联动课堂主题教研档案资料。

黄祝杰

各学科领导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