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宝宝这几种“怪现象”根本不是病!不用着急去医院

日期:2023-05-12     

字号:

1、新生儿肚子大

这是由于腹肌发育不完善,腹壁比较松弛而受胃肠空盈的影响所造成的。有的家长常常把宝贝的腹部膨隆误认为是腹胀,其实是正常现象。虽然宝宝容易因为啼哭、吃奶等容易吸入更多空气,但月嫂只要观察宝宝能吃能睡精神状态良好肚子摸起来软软,就不用担心。

不过当牛奶蛋白过敏、乳糖不耐受时也会产生大量气体引起腹胀,但通常还会伴随皮肤过敏、腹泻等其他不适症状,这时家长们就要排查并对症处理。

2、吐奶、溢奶

新生儿宝宝胃呈水平位,胃容量小,吃奶过多、过急,很容易溢奶或者吐奶,是常见的现象。建议宝妈尽量采用坐喂、半卧位等姿势哺乳,防止婴儿吸入大量的空气。

记住哦,喂奶后,及时拍嗝,宜采取右侧卧位,大部分宝宝在6个月左右逐渐改善。  

3、生理性黄疸

大约70%以上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5天会出现皮肤巩膜黄染现象,在两周内左右逐渐消退,早产儿及低体重儿约持续一个月。这是正常现象,称作生理性黄疸。

如果出生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严重,或消退后又反复,宝宝精神不好、吃奶不好都属于病理性黄疸,应及时就医。

4、粟粒疹

在鼻尖、鼻翼、颊、颜面等处,常可见到如针尖大小黄白色的小疹子,这就是婴儿粟粒疹。因皮脂腺分泌旺盛皮脂堆积而形成的。粟粒疹既不疼也不痒,不需治疗。家长们千万不要用手去挤,以免引发感染。一般在宝宝出生后数周就会自然消失。

5、胎脂

足月的初生儿皮肤上会覆盖一层灰白色的皮脂,能够保护新生儿娇嫩的皮肤,这些胎脂的分布并不均匀,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自然消失,不需要刻意擦拭。

6、生理性脱皮

新生宝宝出生几天或几周后会开始出现脸部和全身脱皮的现象,不论是轻微的皮屑,或是像蛇一样的脱皮,只要宝宝饮食、睡眠都没问题就是正常现象。

脱皮期间,可以涂抹润肤油/霜,以保持皮肤滋润。其次,不要撕宝宝的蜕皮,存在感染的危险!等待自然脱落。

注意:若脱皮合并红肿或水泡等其他症状,则可能为病征,需要就诊。

7、口腔内白点(马牙、上皮珠)

在新生宝宝口腔的上腭中线附近会看到针头或米粒大小的灰白色小点,叫上皮珠,上皮珠是细胞脱落不完全所致;在宝宝牙齿牙龈边缘也会有白色小珠或灰白色硬块,看起来好像萌出的牙齿,俗称“板牙”或“马牙”。

上皮珠和马牙对宝宝没有不良影响,不必做处理,会自然消失哦~

8、生理性抖动(惊跳反射)

多数新生宝宝在浅睡眠状态中当遇到声音、光亮、震动时常会出现出现四肢或身体无意识、短暂不协调的抖动,被称为新生儿睡眠惊跳,是种正常的生理表现。

跟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家长不必紧张。

9、一吃就拉

新生宝宝常会一吃就拉,但这并不是消化不良。而是胃里进入食物后,对肠道从上到下产生刺激,形成胃———结肠反射。

有些宝宝会持续这种情况到几个月。母乳喂养的宝宝会更为明显,甚至每一次吃完奶或吃奶时都会排便。

10、女宝阴道出血

部分家长会发现新生女宝宝在出生几天后有少量血液从阴道排出,好似来“月经”。

新生女宝出生时体内存在一定的雌激素,主要是胎儿期妈妈由胎盘传给胎儿,出生后雌激素来源突然中断不断下降,7天左右时降至最低,便出现了阴道充血的细胞脱落的“假月经”现象。

11、打嗝频繁

看到宝宝总打嗝,很多妈妈担心宝宝会难受或者生病了。其实,这是由于小宝贝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引起的。

家长可尝试拍嗝、喂温开水、喂奶等方式来缓解,随着宝宝的成长,打嗝现象会逐渐好转。

12、打喷嚏、鼻塞

当给新生儿洗澡或换尿布时,受到凉风刺激很容易打喷嚏,这跟新生儿鼻腔的生理结构特点有关,新生儿鼻腔狭小,鼻道狭窄且短,但鼻粘膜血管丰富,因此容易受到空气和灰尘刺激容易产生神经性反应,引起打喷嚏。

其实并不是宝宝着凉了,妈妈观察只要无其他异常情况,就不必担心。

另因宝宝鼻腔的生理结构,当有分泌物时,就容易出现鼻塞的情况,家长学着及时给宝宝清理鼻道,以免形成鼻痂堵塞鼻道影响呼吸。

13、腿弯

胎儿在子宫内因为空间限制,四肢呈屈曲状,出生后虽然可以自由伸展,但小腿会延续之前的轻度弯曲所以呈“O”型,属于正常的生理性弯曲,不必包蜡烛包来强行“纠正”。

如果你是新手爸妈,当你碰见新生宝宝出现这些情况时,大可不必太过慌张!多些学习了解,育儿路上会更加从容......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