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指导思想:
本学期数学教研工作将以课标和学校工作要求为依据,大力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指导纲要》落实,切实抓好信息化课堂教学,立足新课程,转变教与学的方式,重能力,重探究,重体验,研究新教法,探索新方法,把“支持深度学习的课程结构研究”作为本学期的教研主题,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辛庄学校的数学教学质量。为更好的开展数学组的课堂教学,特制定本学期教研工作计划。
二、教研组织:
教研组长:张洋洋
(负责制定教研计划,组织教研活动)
组 员:张秀清、于文举、张其英、马一田、邹林佐、冯希杰、刘菲、孙建妮、王瑞杰、刘雪梅。
(负责研讨、记录、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集体备课分工:各年级根据本年级情况自行安排。
三、教研目标:
1、发挥教研组优势,以研促教,以教促思,提升教师群体科研能力。
2、开好三会(教师集体备课、理论学习会、交流研讨会),形成教育共同体,加强主题研究、实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加强学习习惯训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培优辅差,采用多种方式分层辅导,层层推进,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4、加强青年教师培养,继续特色作业研究,张扬学生独特个性,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四、教研主题
1.支持深度学习的课程结构研究。
2.数学教学中问题串设计研究
五、教研重点: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以便更好掌握《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原则、内容编排及实施建议。开展学习体会交流,积极撰写学习心得,推广学习经验,将学习所得应用于教学。
2.上好研究课、示范课,加强集体研讨
公开课是教师共同提高的又一种形式。认真做好公开课教学活动,评课要落实并有记录,课后及时研讨,研讨时要谈理念、谈观点、找问题、讲困惑、提建议,通过学习、研讨予以解决,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提高整体实力。
3.继续深化改革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师观念转变的载体,是新课程实验的关键环节。教学中,教师要确立牢固的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新课程理念,以课堂教学创新为重点,以信息化技术为载体,以课堂教学研究为目的,以“一课一名师、一师一优课”为主线,积极开展“支持深度学习的课程结构研究”、“数学教学中问题串设计研究”的主题教研活动,大力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全力打造高效课堂,
4.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狠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加大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与训练力度,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水平。
5.配合教导处认真做好教学计划、教学总结、教学反思等工作
总之,我们教研组要多进行合作交流,发挥整体效能。教师间要建立积极互助的伙伴关系,加强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分享教学资源,形成教研合力,寻找新的教研途径,以尽快提高教研组整体教学水平。
六、保障措施:
1.定期召开教研组会议。
2.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教材、《数学核心素养》,以便更好地把握和理解二者的特点和知识体系。面向全体学生,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和课堂教学的质量 。
3.加强对青年教师备课和上课的指导,探讨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和方法,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学习,帮助青年教师熟悉教学业务,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4.本学期数学组的教学重点放在如何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教学中的问题串上,要求教师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注重知识形成过程教学和计算能力培养,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学生数形结合的技能和创新能力。
七、教研活动模式
本学期我们在进行教研活动时,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确定教研专题——组织理论学习——组织说课研讨
同伴互助备课——组织观课会议——进行课堂观摩
组织评议研讨——实践反思备课——教研活动总结
八、教研活动日程安排
时间 | 研讨专题 | 执教人 | 执教课题 | 主持人 | 参与教师 |
3月14日 | 支持深度学习的课程结构研究 | 张秀清 | 《100以内加法》 | 张秀清 | 全体数学教师 |
4月12日 | 数学教学中问题串设计研究 | 刘菲 | 《2.3.5倍数的特征》 | 刘菲 | 全体数学教师 |
第一次:
时间 | 科目 | 专题 | 执教人 | 执教课题 | 主持人 | 参与 教师 |
3月2日 | 数学 | 制定计划 | 张洋洋 | 小学数学教研工作计划 | 张洋洋 | 张洋洋 于文举 张其英 马一田 邹林佐 冯希杰 孙建妮 刘菲 王瑞杰 刘雪梅 |
3月2日 | 数学 | 理论学习 | 张洋洋 | 支持深度学习的课程结构研究 | 张洋洋 | |
3月8日 | 数学 | 备课研讨 | 张秀清 | 100以内数的加法 | 张洋洋 | |
3月10日 | 数学 | 同伴互助备课 | 张秀清 | 100以内数的加法 | 张洋洋 | |
3月14日 | 数学 | 观课准备会议 | 张秀清 | 100以内数的加法 | 张洋洋 | |
3月14日 | 数学 | 上课 | 张秀清 | 100以内数的加法 | 张洋洋 | |
3月14日 | 数学 | 课后评议 | 张秀清 | 100以内数的加法 | 张洋洋 | |
3月16日 | 数学 | 实践反思备课 | 张秀清 | 100以内数的加法 | 张洋洋 | |
3月17日 | 数学 | 教研活动总结 | 张洋洋 | 支持深度学习的课程结构研究 | 张洋洋 |
第二次:
时间 | 科目 | 专题 | 执教人 | 执教课题 | 主持人 | 参与 教师 |
4月3日 | 数学 | 制定计划 | 张洋洋 | 小学数学教研工作计划 | 张洋洋 | 张洋洋 张秀清 于文举 张其英 马一田 邹林佐 冯希杰 孙建妮 王瑞杰 刘雪梅 |
4月3日 | 数学 | 理论学习 | 张洋洋 | 数学教学中问题串设计研究 | 张洋洋 | |
4月7日 | 数学 | 备课研讨 | 刘菲 | 2、3、5的倍数特征 | 张洋洋 | |
4月10日 | 数学 | 同伴互助备课 | 刘菲 | 100以内数的加法 | 张洋洋 | |
4月12日 | 数学 | 观课准备会议 | 刘菲 | 100以内数的加法 | 张洋洋 | |
4月12日 | 数学 | 上课 | 刘菲 | 100以内数的加法 | 张洋洋 | |
4月12日 | 数学 | 课后评议 | 刘菲 | 100以内数的加法 | 张洋洋 | |
4月14日 | 数学 | 实践反思备课 | 刘菲 | 100以内数的加法 | 张洋洋 | |
4月18日 | 数学 | 教研活动总结 | 张洋洋 | 数学教学中问题串设计研究 | 张洋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