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学校教育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向40分钟要质量,学校结合新一轮课改要求和学校实际,特制定如下课堂教学规范。
一、上下课要求
1.上课铃响前2分钟,教师站到教室门前,督促、检查学生备好各种学习用具,如课本、笔记本、字典、圆规、三角板等。桌面整齐,课本一律摆放在桌子左上角,练习本等用品摆放在右上角。
2.教师准时上课,登上讲台后班长或值日生呼喊“起立”口令,学生齐喊:老师您好!教师答礼后班长或值日生喊“坐下”口令。
3.下课铃响后,教师应及时下课不得拖堂。经班长或值日生呼喊“起立”口令,学生齐呼:老师您辛苦了!老师再见!教师答礼后学生方能离开教室。
二、课堂要求
1.教师服装整洁,教态自然大方,有亲和力;不坐着讲课,不接打手机;不说与讲课无关的话,不做与讲课无关的事。
2.所有教师都要重视学生课堂常规,随时纠正学生坐姿、举手、握笔和写字姿势等。
3.教师要面向全体,关爱学困生,不歧视、辱骂、体罚学生,无特殊原因不得让学生离开课堂,要采取有效手段保证上课秩序。
4.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环节完整,重点突出,思路清晰,要有课堂小结,要教给学生总结收获的方法,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5.语言表达要完整、精练、准确,使用普通话,杜绝课堂上出现知识性错误。
6.板书工整,布局合理,要用正楷,笔顺正确,不写错别字。能体现讲课重点,提纲挈领,要给学生梳理呈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7.课堂教学做到准备充分,不允许不备课就上课。教师要恰当使用教具,提前布置学生准备学具,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8.课堂教学方法科学、灵活,突出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师生双边活动得当,做到精讲多练,当堂消化。提倡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尤其是实验班级,要深入研究小组合作的形式、内容及评价方式。
三、教研要求
1.集体备课具体要求。
(1)集体备课基本要求、环节、流程。
①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②集体备课要做到“五统一”: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大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作业设计(作业要分层)、统一单元检测。
③集体备课要做到“六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学情、备教学过程、备评价方式。
④集体备课(备课组长需要提前安排好任务分工,先周备课)。中心发言人备出下个周的教学计划——备教材(内容、习题、考点)——备重点难点突破——备教学环节————备作业设计及当堂检测。个人根据集备研讨的内容制定自己的周教学计划,将《教学每周任务清单》填写好,留出两节课的机动时间。个人打印备课的要写二次备课,手写备课的要写课本备课。
2.每人都要研究课标,背课标,积极解读课标,每次教研活动,授课教师要从课标角度分析自己的教学设计。
3.课题研究要求
积极参加学校教科研实验课题,尤其是实验教师。我校近期重点实验课题:
(1)阅读工程(全员语文教师)
(2)五环适学课堂教学模式尤其每节课落实当堂检测(全员数学教师)
(3)信息2.0及学乐云教学研究(王佳倩、刘晓敏、邵红、崔琛琛、栾香菲、孙丽丽)
(4)学习小组合作管理(4.1李青霞潘振华 4.4陈鑫怡宋雪芹 5.3吕伟娜刘好秀 5.5 邵明琴董翠琴)
四、具体学科要求
(一)语文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课堂要求
1.语文课前进行每课一书,每课一默,要求上课前写一到两个字,写在上交田字格上就行,每节课一默写,语文教师将每单元看拼音写词语提前出卷子,每天进行常规默写。
2.语文课堂要以听说读写为核心,重视朗读和语言训练。提倡每节课要练笔。
3.语文每周都要有一篇大作文。
阅读要求
1.每天利用好早读,各班级诵读古诗、经典名篇,先进行20分钟的齐诵时间,背诵时要求打节奏,大声诵读,再自背、检查背诵等,五月将进行经典诵读表演比赛。
2.各班认真准备经典诵读展示比赛活动,五月上旬进行学校经典诵读比赛,班级一半以上参加,统一服装,优秀节目在六一展演。
3.各班坚持每天读书打卡活动,必读书目读完后进行选读书目的打卡,打卡结束,每月上交读书打卡截图。发到指定文件夹。
4.利用好班级图书角,让图书真正漂流起来,每学期图书借阅记录每班填写不少于20张。语文老师采用星级升级卡鼓励学生多读书,一学期读书5本以上发以上一星读书卡,10本二星卡,依次发到五星卡。注重积累,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
5.各班布置好班级文化,营造浓厚读书氛围,利用班级读书主题班会,做好学生读书的发动。
6.教师做好孩子读书典范,每学期写5页读书笔记,每周三下午第二节课为全校读书课,各级部教师到指定地点读书!
7.引导家长参与读书,带动家庭读书。每学期进行书香家庭评选。
书法教学
1.每周一三五为午练时间,语文老师组织好练字,级部统一内容。周四为学校书法课,不得随意挤占。可首先播放书法学习视频或老师自己讲解,周五晚学后为全校教师练字日。
2.每学期全校统一进行至少一次全校书法比赛!比赛结果计入书香班级考核。
(二)数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课前准备
1.教师要熟悉《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深入钻研教材,领会编写的意图,掌握重点、难点,研究各单元、章节、知识点在全书的地位、作用和内在联系。
2.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全面而具体,既要有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又要有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
3.教案要提前两天写好,教案要体现自己的教学特色和备课个性。没有手写教案的章节要在教材上备课。
4.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教学设备的实际,认真准备课件、教具,学生准备学具。
课堂教学
1.教学环节。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教学环节完整,开课有情境导入,结课有总结梳理。教学环节安排合理,层次清楚,过渡自然,根据我校的教改课题“五环适学”设计教学环节。
2.计算课课练。每节课有课前限时口算或者计算。
3. 当堂检测。为了实现“堂堂清”、“课课清”的高效课堂的目标,每节课要进行限时当堂检测,检测题要精心设计,检测题设计要有层次,有坡度,难易适度。检测题要当堂批改并赋分,当堂统计正确率。三四五年级要引导学生建立错题集本。
4.教学效果。学生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大部分学生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跟进练习和当堂检测,错误少。
5.教法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法灵活,能够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关注个性差异,重视对教学的反馈与评价。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倡导小组合作主动探究不断创新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实际操作,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6.教态板书。教师教态自然、衣着得体,不能手插兜或者坐在学生桌子上等讲课。板书有计划、美观、用正楷书写。教师板书用尺子划横线、等号等,例题板书完整,单位和答完整。
(三)英语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课前准备
1.认真研读《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深入钻研教材,掌握重点、难点.
2.教案要体现自己的教学特色和备课个性。
课堂教学
1.课前朗读。要求上课前安排两个发音准确的同学领读,养成指读习惯。
2.课前对话。上课铃响后五分钟的对话训练,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当堂检测。形式有二:课文的背诵,练习册听力部分第一题,通过以上两种方式当堂检测这节课的掌握情况。
4.教师口语。日常教学中,使用简单的课堂用语,Again ,please. Can you try?
5.教法评价。教师上课要用多样化的语言评价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教态板书。教师教态自然、衣着得体,三年级用四线格板书。高年级要求板书认真,不能连笔。
(四)科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认真备课
1.熟悉教材:教师必须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
2.钻研教材:熟悉教材内容以及教材编排意图。
3.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起点知识与能力,分析学生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预设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4.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重点难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提倡教学方法多样化。
5.撰写教案:严格遵照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课时的撰写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教学反思(课后完成)。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完成集体教研记录。
认真上课
1.按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教师课前要熟悉教案,做好教学准备。
2.根据科学课标理念,教师应创设良好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体现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科学知识;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认真做好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3.教学手段运用得当,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板书设计应高度概括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难点,位置安排恰当,书写正确,字迹工整、美观、规范。
设计实验教学
要尽可能认真完成新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规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材料准备不充分的实验,应该利用课件、微视频等媒体辅助完成,使得学生对于实验过程、实验方法有直观的理解和认识。
认真布置作业
1.作业的形式要多样,以教科书每课的拓展活动为主,结合《小学科学学生活动手册》进行布置。本学科的作业以课外活动为主,如搜集信息,科学小制作,种植饲养等。
(五)体育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为促进学生更好的掌握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发展体能,提升体质健康水平,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规范体育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现对体育教学常规管理做出以下要求:
课前常规
(一)教师的课前常规
1.教师要熟悉《课程标准》,按照教学计划提前做好课前备课和教案的编写。备课时,做到五备:备教学目标;备教学重难点;备教学对象;备场地器材;备教学方法。
2.经常与班主任沟通,掌握身体有特殊情况学生的相关信息。与体育委员沟通约定,本课如有特殊情况学生由其及时告知。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妥善安排。
3.做好场地器械准备和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组织指导学生或亲自动手,及时布置、检查活动场地,为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奠定基础。
4.教师要穿适宜运动的运动服、运动鞋。不得携带任何有碍运动和可能导致身体不安全的物品(如:钥匙、手机等)。
(二)学生的课前常规
1.学生因特殊情况不能正常上课或参加体育锻炼的(如:伤病、女生例假等),要课前主动向教师请假。
2.学生要穿适宜运动的运动服、运动鞋。不得携带任何有碍运动和可能导致身体不安全的物品(如:胸针、剪刀、小刀、钥匙、笔等)。
3.积极协助教师共同做好课前准备。师生在检查并整理好服装仪表后,课前3分钟到达指定的集合地点,等候上课。
课中常规
(一)教师的课中常规
1.体育委员报告后,师生问好。教师检查学生出勤,向学生宣布本课的活动内容、教学目标及安排见习生等教学程序,并强调本课的安全事宜。然后按计划进入教学状态。
2.教师按教案进行教学,在无特殊情况下,不得随意更改,若遇到不适宜室外运动的天气改为室内健康教育课。
3.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给学生做出正确的示范动作,做到精讲多练,集体讲解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科学把控课堂的运动量、强度、密度,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下课前3分钟集队点名,进行课堂讲评小结。让学生知道课中表现,提出课后锻炼要求,布置好体育家庭作业,畅述下节课的活动内容,指导学生做好归还器械和场地整理工作,有始有终结束一堂课。
(二)学生的课中常规
1.学生准时到指定地点集合上课。上课铃响后,体育委员进行整队,向教师报告班级情况,若有同学请假,需向教师出具班主任或代理班主任开具的请假条。
2.学生上课时,要专心听讲,仔细观看教师动作示范和启发引导,积极思考,分析理解动作要领,有疑难问题及时提出。
3.上课过程中,学生若突发身体不适状况,无法继续参加体育锻炼的,要第一时间告知老师。
4.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在教师指定的区域进行专项体育活动,爱护场地器械。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互帮互学,努力完成各项教学目标。
5.下课前3分钟集队点名,师生互动评价,协助体育教师完成归还器械和整理场地工作。
课后常规
1.下课后教师应检查场地整理和归还或移交器材情况,确保下节课教学的正常进行。
2.每节课后,教师都应总结经验,写好教学反思。
3.教师对缺课学生做进一步跟踪了解,必要时给予补课或辅导。
4.学生每天保质保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体育家庭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