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0日,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会同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等10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烟文旅〔2023〕29号)。为什么选择在2023年出台这一文件?对文旅市场行业主体采取哪些奖补措施?在打造文旅产品方面有哪些提升?接下来,文旅方面会举办哪些活动来促进文旅消费?围绕这些问题,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刘学祥对文件进行了解读。
问:《关于进一步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烟文旅〔2023〕29号)是在什么背景下出台的?
答:文旅消费已经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刚需”,在推动消费升级、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山东消费提振年”和市委促消费十大工程决策部署,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更好发挥文旅消费带动效应,在落实好既定政策措施基础上,市文化和旅游局等10部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
问:此次出台的文件,对文旅市场行业主体采取哪些奖补措施?
答:此次我们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明确对对旅行社以包机、包船、邮轮、包列、自驾游团队等形式招徕客源给予奖励。继续落实《关于支持发展五星级酒店的意见》(烟政办字〔2020〕20号)对五星级酒店奖励政策。自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对属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旅游饭店、旅游民宿,减半征收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六税两费”,符合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困难减免情形的,可依规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困难减免税。此外,加大旅行社支持力度。2023年继续执行旅游质量保证金暂退政策,符合条件的旅行社,可申请将暂退比例提高至100%。暂退或缓交保证金补足期限顺延至2024年3月31日。对2022年4月1日(含当日)以后取得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旅行社可申请暂缓缴纳保证金。开展2023年度旅行社责任险补贴试点工作,对旅行社2023年度责任险保费进行补贴。
问:接下来,在打造文旅产品方面将会有哪些提升?
答:我们着力推动产品业态实现新升级。
一是提升“艺术烟台”层级。新创和打磨提升相结合,推出10部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代表性文艺演出精品。鼓励精品剧目市场化演出,推动市县两级专业艺术院团、优秀社会团体重点剧目展演巡演。年内评选推出“双演”工程优秀剧(节)目30件,引入芭蕾舞、音乐会等国内外高水平演出60场次以上。提升旅游演艺水平,打造《梦寻仙山》《渔号之夜》《唯有·烟台》《长岛情》等海洋文化演艺品牌。支持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至少打造1台常态化、特色化演艺项目。
二是擦亮“烟台非遗”名片。发挥“山东手造·烟台综合展示中心”主阵地作用,搭建非遗数据管理平台,健全“市中心馆+区市分馆+非遗传习基地(工坊)+传承人+高校”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建设烟台非遗文创推广运营中心,推进“烟台手造”进景区、进商超,申评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第二批“山东手造·优选100”,认定非遗工坊15家。
三是推动景区提档升级。优化景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升智慧化服务水平,打造元宇宙、非遗、购物、演艺、餐饮等体验新场景,重点支持打造5家智慧旅游样板景区、提升10家景区公共服务设施,每个区市打造1个景区提升先进样板。争取新创建2家4A级景区,长岛完成国家5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审。支持丘山谷打造国内首家葡萄酒文化旅游度假区。
四是推进文旅跨界融合。深化“康养+文旅”,支持长岛渔号小镇康养度假区、崑龙温泉、艾山温泉等积极争创省级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支持莱山区、龙口市、招远市等积极争创省级文旅康养强县。深化“教育+文旅”,支持市内中小学校开展研学旅行等社会实践活动,支持文博场馆、3A级以上旅游景区争创省级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深化“工业+文旅”,编制《烟台工业旅游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工业遗存、老旧厂房、工业博物馆、现代化工厂、特色园区等发展工业旅游。深化“体育+文旅”,举办马拉松、海钓赛、帆船赛、国际武术节等大型赛事,积极争创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深化“生态+文旅”,推出海洋生态、海岛生态、森林生态、田园生态等生态研学旅游产品。深化“会展+文旅”,鼓励具备条件的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场馆对基本陈列以外的特展项目开展适价有偿观展,举办“天宫逐梦”—中国航天科技展、烟台首届元宇宙数字艺术双年展等20次以上。
五是打造海洋旅游风景线。编制实施烟台市千里海岸观光廊道规划、烟台市滨海一带旅游船码头布局规划、海洋文旅发展规划,加快推进芝罘仙境、崆峒胜境、养马岛迷笛音乐营等重点项目,建设“仙境烟台”度假廊道。“一岛一品”推进崆峒岛旅游度假岛、养马岛生态旅游岛、庙岛文化生态旅游岛建设,打造“仙境海岸”精品海岛集群。推出芝罘湾夜游、长岛观岛游、长岛旅顺渤海列岛游、海洋牧场游等海上游产品。依托“耕海1号”,打造海洋渔业与海洋文旅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新标杆,培育烟台海上度假 IP;依托东方航天港航天科普教育研学基地馆,发挥海阳商业航天海上发射优势,打造国内首个集“发射观礼、航天科普、研学体验”为一体的海上航天文旅综合体。
六是扮靓鲜美田园乡村旅游。编制实施烟台“鲜美田园”乡村旅游带规划,建设“鲜美田园”休闲廊道。年内争创国家、省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省文旅名镇、省旅游民宿集聚区2处、省金星级、银星级乡村旅游饭店2家。策划开展“好客山东·乡村好时节”品牌主题活动,举办烟台大樱桃节、莱阳“陌上花开梨乡花语”、牟平温泉养生文化节、龙口南山长寿文化节、长岛北方海岛音乐节等节会,支持培育20个民俗文化浓郁、拉动消费明显的乡村旅游节会活动。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农事体验等乡村旅游业态。探索“村集体+运营公司”模式,培育2家乡村旅游创新企业。鼓励村民利用自有房屋、院落或者其他场所依法从事旅游经营,在规划指导、资金扶持、技能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
七是打造数字文旅消费新场景。依托“好客山东一码通”,实现文旅场所“一码通订、一码通验、一码通行”。依托“烟台文旅云”平台,整合文旅资源,持续开展“云推广”“云展览”“云赏艺”“VR体验”等数字文旅消费新场景应用。鼓励元宇宙相关企业在文旅领域开展应用场景开发和示范项目建设,支持企业、高校和行业组织搭建面向行业典型应用场景的应用体验中心,加快推进5G+VR成果应用转化。强化文旅虚拟现实科技融合发展引领,推进所城里朝宗门、莱阳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长岛梦寻仙山、黄渤海新区宇宙探索馆等沉浸式体验项目建设,打造数字文旅新场景。
问:接下来,文旅方面会举办哪些活动来促进文旅消费?
答:按照联通四季、贯穿全年、主客共享、覆盖全域的原则,聚力营造精彩纷呈的节会氛围。烟台市民文化节,按照“奏春之序曲”“舞夏之活力”“展秋之乐韵”“颂冬之赞歌”四大篇章,打造多彩多姿的文旅嘉年华。在黄渤海迷笛音乐节基础上,继续推出福山区河畔音乐节、莱山区梧桐音乐之夜、养马岛沙滩音乐节。“第六届国际海岸生活节”搭建全时全域文旅体验和消费平台,“第二届非遗文化节”带来非遗文化的饕餮大餐,“好客山东·黄渤海开海节”打造规模空前的开海盛典,“烟台市第三届青年文化艺术节”,塑造烟台特色青年文化品牌。区市层面,形成“一区一品”的节庆文化品牌格局。烟台大樱桃节、莱阳梨文化节、栖霞苹果艺术节、莱州月季花节接连上阵,共赏自然之美;海阳秧歌贺年会、招远黄金节多点齐发,共展文化之力;蓬莱八仙过海旅游节、首届海带文化节,整合文旅、农业、葡萄酒、体育等资源,共邀市民游客畅游仙境烟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