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果蔬农产品安全管理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千家万户、国计民生。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指示精神,严把“产出来”“管出来”两道关口,双向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产品绿色生产、全程监管、优质安全,全力提高我市农产品品牌含金量,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多年来,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8.5%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稳中向好。
一、强化农产品监测,防范质量安全风险隐患
每年年初制定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围绕蔬菜、水果、畜产品等开展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充分发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预警作用,深入研判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全面评估监督抽检、风险监测结果,彻底排查风险区域、风险产品及风险,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执法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2022年,全市共完成省、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定量检测2752批次,合格率99%,问题处置率100%。2023年,为全市113个涉农镇街配备农产品农药残留速测设备,利用高效准确检测方法,抓住产品上市时间,检测韭菜、芹菜、普通白菜、豇豆、草莓、葡萄、番茄等重要果蔬,截止到目前,全市共完成速测3600批次,做到突出重要品种与排查问题隐患相结合,实现“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产品全覆盖,全面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道关口”。
二、聚焦关键点管控,稳保安全农产品供应
紧盯重点时间节点、重要品种、重点领域,实施精准化、具体化、常态化监管,集中开展元旦春节期间、两会期间、“315”期间等重要时间节点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查及监测10余次,重点开展豇豆质量安全违法违规用药专项执法行动、打击粮食安全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全市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等专项执法检查10余次,调度全市韭菜监管工作情况总结典型经验,每月开展“互联网+监管”累计现场检查种养殖单位12家,采取“点面结合、精准施策”等监管方式,确保优质安全“菜篮子”农产品稳定供给。
三、强化执法监管,维护消费者和农民切身利益
以各行业各领域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为抓手,严厉打击农产品领域违法犯罪行为,对各类违法行为产生强有力震慑。连续多年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联合公安、市场、检察院等部门,通过媒体宣传、农村赶集、集中培训、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宣传专项治理行动,普及农资识假辨假知识,让广大农民切实感受到“放心农资有人管、违法案件有人办”的良好氛围。严厉打击农资领域违法犯罪行为,2022年全年共开展执法检查1425次,出动执法检查7287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主体3806个,立案215起,罚没款90余万元;自2021年起,在全市范围开展“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强化农药销售使用管理,加强科学安全用药指导,建立安全用药定期培训制度,推广重点品种技术性指导意见,深入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行动,广泛开展种养殖业禁限用药物违法警示教育,公布监督执法典型案例,震慑违法违规生产主体,2022年,出动监管执法人员15761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主体16587家次,媒体宣传76次,发放宣传材料108026份,印发合理用药明白纸84659张,指导培训219场次,指导培训11750人次,查处药残案件12起,有效维护了我市农产品市场秩序,为提供绿色优质农产品保驾护航。
四、推行标准化生产,助推产业发展
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快标准制(修)订工作。率先成立了全市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先后组织制定了烟台苹果、龙口粉丝、烟台葡萄酒、莱阳梨等41项国家行业标准,以及烟台大樱桃等140项山东省地方标准和31项烟台市地方标准。市政府先后为38项标准制(修)订项目补贴115万元,为提升全市农产品品质奠定了坚实基础。推动农产品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整建制推进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设,蓬莱、福山、牟平、莱阳入选省级现代农业强县、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创建名单,助力栖霞市德丰食品公司建成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鼓励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开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有效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2022年,全市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产品110个。
五、加强科学用药指导,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强化科技支撑,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集成的“苹果免套袋技术”入选“科创中国”榜单。积极推进水肥一体化建设,全市共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9.8万亩,超额完成年度7.44万亩的任务;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药化肥减量增效使用行动,2022年共完成年度配方肥应用面积达12万公顷,商品有机肥用量14.5万吨;全面开展“一喷三防”工作,落实防控药剂126.45吨,同时充分利用生物防治等绿色技术控制病虫害,有力地减少了化学农药的用量,农田生态系统明显改善,绿色生态农业稳步发展。
六、加强批发市场监管,提升市场规范化水平
2021年开始,我市按照省局“五项制度”要求集中开展了农产品批发市场规范提升行动。一是驻场监管方面,区市局采取“2+2+1”模式开展驻场监管,即每个市场配备2名基层所监管人员,2名公益岗协管人员,1名区市局流通科监管人员,实现集中交易时段全覆盖监管。二是快检+互联网方面,为8家市场全部配备农残快检设备,配发试剂,并明确1名工作人员专职负责指导各市场快检数据对接“山东菜场”APP,截至目前,共组织快检人员培训60人/次,累计快检11.57万批次,总体合格率99.89%。三是定量监督抽检方面,将农批市场定量监督抽检经费纳入区市财政预算,实现8家农批市场14个重点品种每月50批次、每年全覆盖抽检。累计抽检8814批次,合格率98.9%。四是扫码追溯方面,8家市场内1639户入场经营者全部注册“山东菜场”APP,使用“山东菜场”APP完成进货查验14446批次。五是定期检查方面,市局每月对8家市场开展一轮暗访检查,每半年聘请专业第三方机构开展一次整体评估。针对发现短板弱项“一对一”制定整改提升方案,实施进驻式帮扶指导,持续提升市场规范化水平。
七、完善快检室建设,提升商超自检水平
为进一步提升我市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充分发挥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作用,我市自2020年起在全市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大型连锁商超开展了快检室建设。先后出台《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强化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快检室建设的通知》、《烟台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烟台市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快检室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烟台市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快检工作规范》等文件。明确了市市场监管局、市食药检测中心、各区市局、各市场主办方(经营者)责任,对快检室建设面积、设施、环境、设备、试剂、人员、制度、公示、检测、不合格后处置、档案管理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建立“奖优惩后”机制。自2020年12月快检平台建设以来,全市农批市场、农贸市场、大型连锁商超快检室共检测蔬菜、水果、水产品、畜禽肉等食用农产品38.4万批次,其中合格38.35万批次,合格率达到99.8%。
根据您的建议,下步我们将继续加大果蔬监测力度,实现主要生产主体监测全覆盖,鼓励商超等市场主体积极开展产品自测,严禁不合格产品流入餐桌;扎实落实日常巡查和监督检查制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使用禁限用农药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强化对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培训,进一步提升农户科学用药知识,严格执行停药期制度;积极研究推广低毒农药减量使用方法,切实保障我市果蔬等农产品质量安全。
感谢您对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也希望您多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建言献策、多提宝贵意见,我们将认真参照您的意见和建议,积极进取,加压奋进,推进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发展。
烟台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