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70600004260512U/2023-03524 成文日期: 2023-04-13
发布机构: 市文化和旅游局 组配分类: 文化建设

第142425号:“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文化产业升级的建议”的提案答复

日期:2023-04-13      来源: 市文化和旅游局

字号:

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142425号提案的答复


教科卫体委员会: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文化产业升级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烟台市积极融入沿黄渤海文化廊道、胶东红色文化片区、昆嵛山传统文化片区建设,在全省文化廊道和片区建设中担当有为、走在前列。全面实施优秀文化传承、文旅宣传创新等八个创新行动,文化事业、文旅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烟台顺利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复核,入选2022中国游客满意度20强城市,荣获金沙滩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朝阳街—烟台山国家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蓬莱区省文旅康养强县等国家级示范品牌(奖项)20项、省级示范品牌(奖项)50项。

一、坚持高效统筹,文旅产业加快高质量发展

一是规划布局统筹有效。市委市政府成立党政主要负责人任“双组长”的烟台市文化旅游发展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实施文化旅游产业链链长制、纳入全市16条重点产业链,构建起顶格推进、部门协同、市县联动的文旅工作大格局。编制实施烟台市城市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烟台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烟台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正在编制《烟台市海洋旅游发展规划》,统筹引领文旅产业发展。

二是文旅项目加快实施。海上世界、中传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项目、古现里文旅科技小镇等在内的147个重点在建文旅项目高效推进,八角湾会展中心等8个项目建成开放。开展“烟台文旅招商突破年”活动,2022年举办3次文旅产业链网络招商推介会,走访和接待三类500强企业63批次,全年签约18个项目、总额228亿元。其中,登州古城项目投资50亿元,建设集文旅休闲、历史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项目。

三是品牌争创走在前列。靠上对接、靠前指导,全力争一流、树标杆。示范园区(基地)方面,开发区金沙滩成功获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蓬莱区获评全省10个之一的首批山东省文旅康养强县,栖霞市获评2021年度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新增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2家。景区、集聚区方面,朝阳街-烟台山获批第二批国家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国家级旅游街区,新创建3处省级夜间文旅集聚区、2家4A级旅游景区。

二、坚持创新驱动,数字文化载体建设成效显著

一是文化创意园区发展实现新突破。莱山创意产业集群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打造以橙色云、捷瑞数字、拓森等3家大型企业为龙头,68家主业突出、实力雄厚的骨干企业为支撑的头雁带动、梯次发展的“3+N”产业集群体系。推动文化创意与工业设计、科技创新、装备制造深度融合,催生了一批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集群年营业收入突破350亿元。捷瑞数字获评首批省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领军企业。全市共培育10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其中,1861文化产业园区先后荣获广告、动漫、科普、版保4个国家级、10多个省级授牌及称号。园区载体面积9.1万平方米,从业人员3400余人,初步形成了“一中心五板块”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主要包含

1861广告创意产业中心、动漫影视聚集区、数字创意聚集区、传统文化聚集区、创意梦工厂、大型文创企业聚集区。集聚相关企业数量(家)230多家,技术平台、投融资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16个,年营业收入14亿元。

二是智慧文旅服务升级实现新突破。高标准推进“好客山东 云游齐鲁”智慧文旅试点工作,持续完善“一中心四平台”体系,完成2050家文旅行业要素单位信息采集、覆盖全市90%以上文博院馆和旅游景区,22家4A以上景区实现实时监测,烟台文旅云平台新增用户15万、总用户超160万,访问量超2000万人次,被中央党校评为“党政信息化最佳实践案例”、被国家文旅部评为全国27个“智慧旅游典型案例”之一、数字山东政府建设典型案例。打通数据壁垒,向上,对接国家公共文化云、好客山东网、“云游齐鲁一部手机游山东”等国家、省平台;向下,接入烟台市各区市、文旅要素主体,构建全市文旅智慧“大脑”。已汇总数据超过12.3亿条,日增数据10余万条,在省内首家实现文旅数据资源全面融合。优化服务体验,搭建展示平台,通过线上文旅推广中心,系统展示烟台优质文旅资源,全市A级旅游景区VR体验、云导览实现全覆盖;搭建宣传平台,推出文旅活动、在线直播、旅游线路、影像烟台等主题产品4000余项。

三是文博场馆数字化实现新突破。烟台市博物馆深入挖掘馆藏文物内涵,结合时代主题和地方特色,推出《欢庆党的二十大——烟台考古成果展》等6个原创展览。“烟台考古成果展”利用数字化技术,精选10件展品以3D形式在展厅呈现,观众通过机器可以实时实现对文物的全方位解读和欣赏。充分利用VR技术,把“烟台廉洁文化展”搬到线上,并结合展览主题,制作“龙泉窑青釉划花公道杯”等6件展品的赏析视频,切实做到让文物说话。充分利用数字化一期项目成果,积极打造“3D看文物”线上品牌宣教活动,共推出47期95件藏品。针对中小学生群体,专门开发沉浸式AR研学系统,受到青少年观众的普遍欢迎。推动文旅元宇宙建设,烟台微程之家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正在洽谈。依托国内顶尖高校科研力量,研发元宇宙“文旅灵境”前端场景,创造元宇宙文旅产品沉浸式内容,提高元宇宙文旅渲染拓展体验。烟台市芝罘区与中国动漫集团正在洽谈,打造“烟台文旅产业元宇宙创新中心”。

三、坚持文化赋能,文旅公共服务供给优化升级

一是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新提升。强化普惠供给,举办第四届烟台市民文化节,推出烟台海岸音乐季等文化惠民活动1万余项、第二届冰心读书节等全民阅读十大系列活动3000余场。继续为全市35172户特殊困难群体免费提供包含中央、省、市、县主要频道在内不少于70套的电视节目,推进脱贫不脱政策。强化志愿服务,打造“萤火虫”文旅志愿服务品牌,开展“五送六进•三关四爱”文化惠民活动1500余项,完善“赶文化大集,建美好乡村”惠民机制,推出“家门口”的系列活动1000余场次,“家门口的艺术课堂”入选山东省志愿服务典型案例。

二是精品艺术创作水平新提升。舞台艺术方面,9部剧目入选省级以上展演,其中京剧《戚继光》入选文旅部首届黄河流域戏曲演出季,是省内地级市唯一入选大戏,并进入保利院线在全国7省8城市巡演;推进音乐剧《审判日》2023年度全国巡演。美术创作方面,46件美术作品入选省级以上重大美术展览,其中9件入选国家级展览,入选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5项。影视创作方面,在2022年度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省级各项评选中获一等奖12件、二等奖9件、三等奖10件。群文创作方面,《乳娘》获山东省群众性小戏小剧“大擂台”比赛金奖,2个作品获2022年山东省群众性小戏小剧评选二、三等奖。

三是非遗保护传承水平新提升。抓政策引导,出台《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三年行动方案》,加强统筹指导与政策保障。抓阵地建设,推进多形式非遗体验场所打造,评选推出62项第七批市级非遗项目和41个市级、100个县级非遗工坊,新创建7处省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抓活动赋能,开展2022首届烟台非遗文化周、非遗进校园等非遗传习活动,推动19个主营烟台非遗业态入驻所城里街区。成功举办2022年“烟台手造”创新创意大赛,征集各类手造作品400余项,评选出6大类60个奖项,海阳吉纹斋银壶、莱州利富草辫等7项产品入选“山东手造·优选100”名录。

四、坚持业态提升,文旅消费提质扩容强劲有力

一是消费场景打造有厚度。财政安排300万元,聚焦文化场馆、非遗手造、文化演艺等6个领域,积极引入芭蕾舞、音乐会等国内外高水平演出,对苹果节、大樱桃节等20个乡村旅游节会活动给予支持。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的山东手造烟台综合展示中心建成投用,展出9大类千余件展品,已接待游客5万人次。老厂房玩出新花样,烟台双一制鞋厂改造为烟台双一理想文创公园,通过向旧厂房注入文化创意元素,实现了传统文化资源与产业资源的有机结合。亚东柒号文创园作为烟台首个现代工业文化艺术博物馆,通过“工业遗存+文化创意”模式,创新打造特有的城市文旅新景观。创新“公交+文旅”新模式,为公交场站、公交线路授牌“烟台市文化和旅游推广中心”、为公交车驾驶员代表颁发“烟台市文化和旅游推荐官”证书,推出“烟台文旅资源推广”“烟台非遗资源推广”公交专线,串联朝阳街、所城里、非遗文化馆等景区点,打造“乘公交游烟台”流动风景线。

二是主题活动策划有力度。2022年全域全季举办第六届烟台文旅惠民消费季、烟台国际海岸生活节系列品牌活动,统筹发放文旅惠民消费券1091万元,直接拉动消费5000多万元。今年以来,迅速出台《大力提振文化和旅游消费的政策措施》,启动实施文旅消费提振年行动。引进知名IP音乐项目,在创新打造本土原创音乐节庆活动的同时,积极与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头部音乐IP—北京迷笛音乐传媒有限公司对接,由分管副市长牵头,各相关部门组成工作专班,建立迷笛项目工作推进机制,积极推动相关音乐产业项目落户烟台。2022年以来先后举办了《孩子们的迷笛》音乐派对演出、迷笛现场《万物生》音乐会等迷笛品牌系列演出。黄渤海迷笛音乐节于4月29日-5月1日在金沙滩郁金香花园举办,包含了摇滚、重型、民谣、流行等多种风格。除演出区域外,场内还分餐饮、文创集市、企业品牌、亲子休闲、露营5个区域,满足市民游客需求。

三是宣传营销推介有精度。品牌体系优化提升,制定实施专项意见,统筹构建起“仙境烟台+”市县一体文旅品牌体系,不断丰富“仙境海岸 鲜美烟台”城市品牌内涵。深耕本地游市场,以“畅游仙境海岸共享鲜美生活”为主题,推出“十游”特色产品,累计举办活动300余场次。突出文化深体验,策划推出《八仙录》“剧本杀”沉浸式体验游、“仙境烟台XIN体验”微度假、仙境海岸“食游记”“跟着名人游烟台”“跟着短视频打卡最烟台”、海岸自驾游等新产品,满足后疫情时代市场新需求。营销渠道持续拓宽,在央视、高铁、机场、高速、轮渡、公交等载体常态化投放形象广告,赴澳门、太原、呼和浩特、昆明、大连、济南、青岛、潍坊举办城市营销推广活动10余次,新增文旅推广中心3处、全市境内外文旅推广中心达22处,“仙境海岸·鲜美烟台”形象展示矩阵持续拓宽。文旅宣传有声有势,突出系统谋划、高点引领、话题引导、融媒传播、全员宣传,全年各级各类媒体刊发烟台文旅相关稿件8000余篇次,14个营销宣传案例入选省级以上优秀案例。

下一步,我们将在做好既有工作基础上,充分吸收您提出的“加快推进我市文化产业升级”的相关建议,抓住当前文旅产业复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大力推动文旅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加快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三项突破”

一是文旅产业链新突破。推动成立一支文旅产业发展基金,聚力突破崆峒胜境、北京迷笛音乐学校、养马岛迷笛音乐营、蓬莱区丘山谷、海阳航天文旅基地等一批旗舰文旅项目,引领培育新业态。年内,在建项目完成投资突破200亿元,新签约1亿元以上项目15个。

二是文旅消费新突破。部门统筹、市县联动发放1000万元以上文旅惠民消费券,举办2023烟台国际海岸生活节等市级品牌节会活动,沙滩音乐节、开海节等新创浪漫节会,“黄河大集”、八仙文化旅游节等传统文化节会,全域多点提振文旅消费,全力争创国家文旅消费示范城市。

三是文旅品牌营销新突破。策划开展“仙境烟台”“人间烟火”两大系列评选和宣传推介活动,加大新媒体、话题营销等新手段应用。发挥旅游客源招徕奖励政策激励作用,国内聚焦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和黄河流域、胶东经济圈重点客源地城市,境外聚焦日韩港澳和世界七大葡萄海岸等地区城市,“一地一策”开展精准营销,加快国内和入境市场复苏,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二、推进优秀文化保护传承“三项创新”

一是创新优秀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聚焦烟台海洋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文化,全面梳理文脉,编纂推出一批代表性文化丛书,提升城市文化传播力影响力。推进长岛北庄省级考古遗址公园高水平开放,提升“山东手造 烟台综合展示中心”展示水平,举办非遗生活周等主题活动200场次以上。

二是创新精品艺术创作展演。积极落实“齐鲁文艺高峰”计划,新创和打磨推出10部代表性文艺精品,评选30件“双演”工程优秀剧(节)目,新创3台沉浸式小剧场剧目、4部影视剧、纪录片和100幅“新时代·新风采”主题美术作品。

三是创新文旅惠民服务。培育首批10个“小、精、特、美”城乡公共文化新空间,评选10个市级样板镇村。举办第五届烟台市民文化节、第三届烟台冰心读书节等品牌节会,年内推出活动10000场次以上。

三、推动数字文化赋能产业发展“三项提升”

一是提升文创园区基地建设。推进中传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中日韩青年创业谷等园区项目建设。推进中企(渤海湾)文化数据中心、文旅saas平台、养马岛智慧景区等在谈项目洽谈签约。推进莱山创意产业集群建设,集群全年营收300亿元以上。推进1861文化产业园区建设,计划总载体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达到1000家,从业人员超过1万人。

二是提升智慧文旅应用建设。树立“烟台文旅云”智慧服务新标杆,整合文旅资源,持续开展“云推广”“云展览”“云赏艺”“VR体验”等数字文旅消费新场景应用。探索打造烟台文旅产业数字化集群服务平台,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核心技术,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领域,为市民游客提供便捷的“一屏智享”多场景综合服务。

三是提升文旅消费数字化建设。推进张裕酒文化博物馆智能化提升、高水平开放,提升展陈科技化水平,打造国家一级博物馆。鼓励元宇宙相关企业在文旅领域开展应用场景开发和示范项目建设,支持企业、高校和行业组织搭建面向行业典型应用场景的应用体验中心,加快推进5G+VR成果应用转化。积极推进与恒信东方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争取在文旅元宇宙项目开发等方面早日实现突破。强化文旅虚拟现实科技融合发展引领,推进所城里朝宗门、莱阳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长岛梦寻仙山、黄渤海新区宇宙探索馆等沉浸式体验项目建设,打造数字文旅新场景。

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3年4月13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