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识
核心素养的概念对培养全面的人提出了系统明确的要求,必将对教育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但并不意味着我们的课堂要大破大立,就语文学科来讲,基本任务仍然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的其他三个核心素养的要求,如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理解与传承都应该结合语言文字的学习,主要通过听说读写等手段来培养,否则就减弱了语文味。其中,读是基础,在小学阶段,朗读好是重中之重,于永正说,读好了一切都在其中,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仍然正确。比如,朗读好了对语言的积累内化,口语表达能力、普通话水平乃至自信心等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于永正说,书读好了,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讲解,当学生读的声情并茂,甚至使人热泪盈眶时,你能说他缺少思维含量?思维没有提升吗?朗读对审美同样重要,从核心素养的角度讲,这一块特别欠缺。现在为什么很重视音美的教学质量,是因为认识到了美对教育的重要意义。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种向往,就成为人主动学习,改变自己的重要动力。现在许多学生不爱看课外书,那是因为他只感受到了影视画面的生动形象,没有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朗读本身也是艺术,一些优美的诗歌散文,要经过通过反复诵读才能体会其意境之美,语言之美,这是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前面做好了文化的传承就不用多说了。基于这个原因,我们就把朗读教学作为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重点。
孙丽莉老师讲授《嚢萤夜读》时,结合四年级学生的特点,重视各种读,读生字、读词语、读句子、读文章。教师在范读中引导学生朗读,并在朗读时感受阅读的兴趣。由于文言文相较于普通的课文,学生在朗读时存在一定的难度,孙丽莉老师在学生朗读之前提醒学生有标点符号的地方要读出停顿,没有标点符号的,根据意思也需要适当读出停顿。接着教师范读,引导学生纠正自己停顿不当的地方。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掌握好语气、感情和停顿来读书,自读三遍,然后和身边的同学一起读,最后师生对话、男女生对读。在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之后,教师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受人物品质,读出对车胤的敬佩之情。整节课,孙丽莉老师从知识和情感角度,来引导学生学习,对于学生文言文的朗读技巧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孙娜娜老师执讲《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时,引导学生带着带着开心的心情读出读出“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北极星是盏指路灯”。学习第第四节时,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读出对大树的友好。在课堂上孙老师不仅对学生进行了朗读上的指导,用标注红色字体的形式引导学生把重音和停顿读好,而且在需要加深感情、帮助理解课文的环节进行了范读。
二、推进策略
1. 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水平、核心素养理论水平和朗读教学。
2.大练基本功:每学期组织教师朗读比赛。
3.提升备课质量:课文哪些句子段落需要指导,那段准备范读,那些需要重点理解反复读,哪些需要剪裁读等,要在备课中体现。
4. 进行课堂研讨:每学期都组织全体教师每人至少讲一节公开课,然后大家都参与听评课,修改后上交一个教案作为本学期的一个成果。像本次活动,孙老师讲了好几遍,大家都共同参与,互相学习。
5.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水平测试,让老师跟学生朗读水平排队,我按比例抽取不同水平的学生,全体教师当评委,结果记入教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