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莱阳市万第中心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学科教学大比武活动实施方案

日期:2023-03-08     

字号:

为贯彻落实莱阳市教育体育局教学常规管理活动月工作要求, 凝炼深化我校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教习评”教育理念,深入推进高效课堂的建设,提升教师把握课标、掌控课堂的能力,推动教师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特举行本学期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领导小组

赵炳

长:

二、参加人员

初中部各学科任课教师(50 周岁以下必须参加,50 周岁以上自愿参加必须参加教师见下表。

政史地

物化生

艺体

魏艺璇

于晓梅

于东刚

潘君华

杨晓梅

赵丹

乔鑫洁

王涵

王建行

徐国丽

崔荣

吴亚苹

孙玮

李红美

刘文选

宋立旭

杨林涛

孙林

崔春玲

王娜娜

徐浩彬

刘雪梅

徐新勇

姜静

王娜

于向明

崔霞

杜秀蕊

刘方伟

刘莉莉

原秋杰

吕方杰

三、具体安排

1.根据安排表,每天两人参加讲课,第 1 课前说课,第 2、3 课,5节评课,评课与日常教研活动相结合,政史地、物化生按大学科组参与听评课。评课时由讲课教师先进行课后说课,由评委根据听课标准量化得分,教师所得分数为讲课分数、说课分数总和的平均分。

2. 评委由领导小组及本学科教师组成。领导小组评分占60%。

3. 所有同科教师必须参与听课、评课。

4. 大赛后进行总结表彰,决出一等奖 10 名,二等奖 12 名。

四、基本要求

1. 参赛教师当天上交教案及课前说课稿一份,做为教学常规项的评分依据

2. 参与听课教师要对参赛教师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每人提优点、不足各三条。参赛教师要根据老师们的意见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次日提交纸质材料:①教学设计(体现二次修改)②课前说课稿③课后说课稿④教研评课照片(课前说课、上课、课后说课、评课),以上材料电子稿以一个文档存入共享资料教导处‚2-2023第一学期课堂大比武,以个人姓名+课题命名,并为个人材料编制目录(于向明负责检查收取)。

3. 评委要全程参与听评课,给出恰当的指导建议。

4. 任何教师不得弃权,如有特殊原因造成无法参赛,则延至最后。

5. 相应学科教研组长要根据课型设计观课量表,由同科听课教师填写。

6. 参赛教师须于讲课前一天将讲课班级、节次公示在万第初中教师群中。

五、结果运用

1、位次靠前的参赛教师享有在下一次学科教学大比武前各级各类优质课评选的优先推荐。

2、位置靠前的参赛教师在本学期各级教学类荣誉评选推荐时,相同条件下享有优先推荐资格。

3、获奖教师按考核细则规定在年度考核中加相应分数。

附件1课堂教学大比武参赛顺序

附件2:课堂教学大比武评分标准(修订版1)

附件1

万第初中 2022-2023 年度第学期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大比武比赛顺序

排序

姓名

日期

排序

姓名

日期

1

刘莉莉

9.6

18

魏艺璇

9.23

2

原秋杰

9.7

19

潘君华

9.23

3

吕方杰

9.8

20

于东刚

9.26

4

刘文选

9.13

21

杨晓梅

9.26

5

吴亚苹

9.13

22

孙玮

9.27

6

崔春玲

9.14

23

李红美

9.27

7

孙林

9.14

24

乔鑫洁

9.28

8

赵丹

9.15

25

王建行

9.28

9

崔荣

9.15

26

于向明

9.29

10

杜秀蕊

9.19

27

崔霞

9.29

11

徐新勇

9.19

28

刘方伟

10.9

12

张伟

9.20

29

刘雪梅

10.9

13

杨林涛

9.20

30

徐国丽

10.10

14

徐浩彬

9.21

31

王涵

10.10

15

王娜娜

9.21

32

宋立旭

10.11

16

姜静

9.22

33

于晓梅

10.11

17

王娜

9.22




附件2

2022-2023学年课堂教学大比武评分标准(修订版1)

评价项目

评分标准

得分

教案(5)

1. 超周备课1节(语数英2节)以上。

2. 书写清楚正规、学教习评环节完整、清晰。

3. 体现二次备课,教学反思有实效。


课前说课(10)

1. 说课环节齐全(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流程设计及依据、重难点突破、预设课堂效果、作业设计及依据)

2. 说课与教学过程相符,表达清晰流畅。


教学过程(70)

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可测,体现核心素养及课标要求,整堂课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落实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2.落实“学教习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安排恰当、教学环节设计合理、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着想、为学生服务。

3.落实学生成长为中心,学生合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率高、动手、动口次数多。

4、反馈评价合理、及时、准确,当堂检测、当堂评价、当堂解决。


课后说课(10)

1. 基本内容、环节齐全。

2. 能对照课前说课、课堂教学过程反思查摆问题、找准症结。


材料上交(5)

上交及时,格式、内容符合要求,材料真实,图片文字等设置合理、美观。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