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市蛇窝泊中心小学学校疫情处置应急预案

日期:2023-03-23     

字号: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小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等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上级有关要求, 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体系

蛇窝泊中心小学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工作在蛇窝泊镇新冠肺炎防疫中心、蛇窝泊镇政府和栖霞市教育和体育局疫情防控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进行的。按照我校疫情防控工作联防联控机制要求,与蛇窝泊镇防疫中心值班室、蛇窝泊傎卫生院发热门诊部以及教体局体卫艺科衔接协作,齐抓共管。

二、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工作小组

1. 蛇窝泊中心小学疫情防控工作组:

组  长:刘  伟

副组长:隋旭升  

组  员:隋洪涛、刘水荣、衣为建、黄玉成、柳风涛、林志成、刘水荣、胡爱平、鲁世敬、刘中心、王春辉、于亚平、刘朝生、刘绍荣、级部主任、班主任

2.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政教处,所有责任落实到人。隋旭升同志为主任、组成人员有隋洪涛、刘水荣、衣为建、黄玉成。

防控指导员(疫情报告人):林志成

领导小组负责落实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防控应急工作,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加强宣传引导,落实防控措施,指导学校师生防范疫情的发生和传播;及时按要求向上级教育、卫生部门报告疫情。及时掌握、处置学校疫情信息,妥善做好网络舆情处置。组织开展对学校和托幼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应急处置工作。

分级防控:政教处负责学校防控工作;级部主任负责本级部防控工作;班主任负责本班级的防控工作;托幼办负责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师生防控工作。

三、具体防控工作组设置

我校疫情防控工作设立七个工作组:综合协调组、教学调控组、跟踪调查随访组、医疗消毒组、出入校管理组、后勤保障组、宣传教育组。

(1)综合协调组:组长:隋旭升,成员:隋洪涛、刘水荣、衣为建、林志成、刘绍荣。负责综合协调领导小组日常事务工作,做好领导小组会议安排,协调落实领导小组的有关决定事项。

(2)排查随访组:组长:林志成,成员:衣为健、黄玉成、胡爱平、级部主任、班主任。

做好学校师生员工假期行踪排查工作,日报告统计汇总工作。做到实时更新、动态管理,确保真实准确反映学校师生身体状况;发现与确诊或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协助卫生、疾控部门展开与密切接触者接触人员的调查、追踪,建立相关人员档案。林志成负责学生,刘水荣负责教师,衣为建负责临时用工人员。林志成汇总。

(3)教学调控组:组长:刘水荣,成员:黄玉成、胡爱平、王春辉、刘绍荣。

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网络教学、线上答疑等学业指导;下发学生居家每周学习计划、作息时间表、课程表,安排学生每天的学习时间安排、作息时间安排、经典阅读、作业批改、复习与预习、居家体育锻炼、家务劳动等;对滞留湖北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学业指导。

(4)宣传教育组:组长:隋洪涛,成员:柳风涛、刘绍荣。

做好疫情防护知识宣传教育,及时处理网络舆情,对突出舆情事件,及时上报,跟踪舆情舆论,及时澄清事实(隋洪涛)。宣传教育(柳风涛)。

(5)出入校管理组:组长:林志成,成员:林贤新、孙超、林发芝、鲁世敬。

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严控外来人员入校。确需进入的必须办理登记手续,逐一进行体温检测,合格后经学校主要领导同意后方可进校。

(6)后勤保障组:组长:衣为建,成员:刘中心、于亚平、侯加柱。做好应急物资采购储备工作,统一分类存放,加强物资安全保管工作。

(7)医疗消毒组:组长:衣为建,成员:柳风涛、刘中心、刘亚萍、侯加柱。

全面开展校园环境清洁整治工作,定时定点完成消毒工作,做到不留死角。

所有党员干部,坚守岗位,随时做好战斗准备,疫情不退,党员不退。

四、可疑症状人员处置流程

(一)可疑症状分类

1. 发热且干咳、气促、 乏力、腹泻、结膜充血等症状;

2. 发热无干咳、气促、 乏力、腹泻、结膜充血等症状;

3. 其他可疑症状:无发热且干咳、气促、 乏力、腹泻、结膜充血等症状;

(二)校园内可疑症状人员日常处置方式

校园内发现可疑症状人员后即根据“四个一律”进行应急处置。

第一个一律:师生员工出现第1种可疑症状时,学校一律启动应急处置预案。

第二个一律:师生员工出现第2种可疑症状时学校一律第一时间对其进行隔离并组织送医院核酸检测。

第三个一律:出现第2种可疑症状一律让异常师生员工就诊医院留观,核酸检测结果未出之前保持相对隔离。

第四个一律:摸排的师生家庭成员中有密接、次密接者和中高风险地区、“同时空”伴随人员等情况的,一律在3天内进行3次核酸检测(政府有其它要求的按政府要求执行)。

(三)应急处置步骤

第一步:学校第一发现人发现校园内有可疑症状人员后,让其戴好口罩独自到就近的临时留观室,并立即报告学校应急处置组;

第二步:应急处置组立即派防控指导员林志成做好个人防护,到临时留观室(执行标准防护,戴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防护服、乳胶手套);

第三步:防控指导员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核实不适症状,测温期间询问流行病学史,并做好记录,告知应急处置组布置班主任通知学生家长居家等待。

第四步:学校联系新冠肺炎诊疗定点医院栖霞市人民医院(3376020)和转运专车,由防控指导员林志成陪同下送往栖霞市人民医院就医,同时由校长刘伟(13863895338)第一时间将相关情况报告蛇窝泊镇疾控中心、蛇窝泊镇政府和栖霞市教体局体卫艺科。(就医途中执行标准防护:患者戴医用N95口罩,陪同人戴医用防护口罩、乳胶手套、一次性帽子、一次性医用防护服、护目镜);  

第五步:学校消毒人员立即对该学生呆过的场所进行全面规范消毒;

第六步:其他同学正常上课,并对共同生活、学习的一般接触者进行风险告知(告知真实情况,消除恐慌,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减少外出和外人接触,加强健康状况监测);

第七步: 栖霞市人民医院新冠肺炎诊疗机构排除新冠肺炎后,解除异常一般接触者风险,患病学生继续接受治疗,临床治愈后3天,由首诊定点医疗机构出具复学证明返校复学。

定点医疗机构转运说明:

1. 发热且干咳、气促、 乏力、腹泻、结膜充血等症状者,联系“120”专车送往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医;  

2. 发热无干咳、气促、 乏力、腹泻、结膜充血等症状者,联系转运专车送往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医;

3. 其他可疑症状:无发热且干咳、气促、 乏力、腹泻、结膜充血等症状者,联系转运专车送往就近定点医疗机构就医。

注:

师生在教学楼内出现情况,将异常情况者送教学楼各层的临时留观点,且留观点不得同时安排不同病例。

师生入校时或在室外出现情况,要将异常情况者送至校门口东侧屋内的临时留观点或室外帐篷搭建的临时留观点。

五、应急启动

当可疑情况者诊断为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 立即启动以下工作:

1.启动预案。在接到医院对异常师生或员工确诊的消息后,刘伟校长(13863895338)立即通知学校各处室传达确诊病例信息,并告知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各处室及负责人组织教师、班主任组织学生回座位坐好,停止一切活动,戴好口罩等待全员核酸检测。然后学校按照卫健、疾控部门的要求,医疗消毒组对校园无死角、全覆盖式地进行消费。校长通知镇派出所出警维护校门口秩序,禁止任何人出入校门;同时联系镇防疫站准备到校进行核酸检测;同时宣传教育组负责人隋洪涛(13054560579)通知学校周围居民、患者居住区居民,做好消毒和防控措施。

2.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相关人员进入学校后,选择综合楼前空旷位置作为核检地点。学校即启动核酸检测预案:疫情报告人林志成(13864580258)即将名处室各班级核酸检测电子表单通过微信发到教师群,然后按照逐个班级外出教学楼进行检测的方式进行。

3.通风消毒。通风消毒组要在疾控机构的指导下,对隔离室及可疑症状者活动过的场所进行终末消毒。

4.宣传引导。宣传教育组及时向师生和家长通报情况,加强心理疏导,回应社会关切。

5.后续工作。核检后的后续工作按照栖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工作要求执行。

六、有关细则

1. 离校就诊

(1)前往医院路上,陪同者与异常情况者都需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

(2)由家长开私家车或学校寻找轿车送医,乘车路上需打开车窗,上车时尽量让异常情况学生不接触车门及把手,送医后及时对车辆内室尤其学生乘坐部位及陪同人员、司机进行消毒。杜绝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院。

(3)异常情况者时刻佩戴口罩,并配戴一次性塑胶手套。在路上和医院时,尽可能远离其他人(至少 1 米)。

(4)如路途中污染了交通工具,使用含氯消毒剂或过氧乙酸消毒剂,对所有被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污染的表面进行消毒。

2. 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注意事项

(1)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的人员每天早晚测体温各 1 次,并记录入《可疑症状者信息监测记录表》,并且每日进行一次核酸检测,连续3天;若出现发热或者干咳、气促、肌肉酸痛等症状,应立即向班主任或学校疫情报告人报告,并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由校长刘伟(13863895338)立即向蛇窝泊镇疾控部门报告,配合做好排查和后续相关工作。

(2)居家医学观察期间,尽量开窗通风,不能自然通风的用排气扇等机械通风。被观察人员与家庭成员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至少间隔 1 米以上距离),有条件的独居一室,最好处于居家位置的下风向。日常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经常用洗手液或香皂洗手,注意手部卫生;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衣服遮掩口鼻;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立即使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洗手。设置套有塑料袋并加盖的专用垃圾桶。被观察人员用过的纸巾、口罩等放置到专用垃圾桶并及时清理,清理前用有效氯浓度为 500-1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浇洒垃圾至完全湿润,然后扎紧塑料袋口。生活用品专人专用,单独洗涤消毒处理。

3. 返校管理事项

患病学生病愈且隔离期满后,班主任应督促其先到医院或社区、村开具痊愈证明,复课前持医院病愈证明到校卫生室复核确认登记,方可复课。若校医复核结论与学生的医院病愈证明不一致,以校医的结论为准,学生暂不返校上课,并遵照校医的休假建议继续休息。校医应与家长做好沟通解释,若家长对复核结论、休假建议存在争议,校医立即将情况报告校长、蛇窝泊镇防控中心和卫生院,协商后作出是否返校的决定,并通知学生和家长。

(1)凡是病愈或隔离期满无症状人员返校,可安排在上午(下午)第一节课上课后从校门口东侧小门入校,在门卫东侧临时隔离室内由校医核查病愈证明、解除医学观察证明等。隔离期限以校医掌握的为主,证明辅助验证。

(2)对于已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疑人员,凡出现呼吸道症状、发热、畏寒、乏力、腹泻、结膜充血等症状者,应待症状消失后、身体痊愈后方可返校(发热患者需症状消失48小时后方可返校,呕吐腹泻患者需症状消失 72 小时后方可返校)。因过敏、哮喘等其他原因引起咳嗽症状的,需有医院提供的医学证明。

七、具体工作任务:

(一)政教处:(隋旭升负责)

加强疾病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

根据疫情需要,建立学生晨午检制度及因病缺课学生病因登记和追踪制度,并做好师生员工每天的晨午检统计工作,了解学生身体状况,发现病人或疑似病人及时督促诊治,并及时通知家长,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实做好疫情信息渠道畅通。

严格门卫管理,坚持凭证出入和来访人员登记制度,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及时掌握校内各种人员流动情况。

做好学生心理疏导,稳定学生情绪,负责家长的联系工作。

(二)教导处:(刘水荣负责)

根据疫情安排调整课程,不增加学业负担,不安排大课,同时加强阳光体育活动,提高学生体质;对缺课学生及时安排补课;建立教师出勤登记制度,做好教师稳定工作;教师随堂上课时,发现学生不适,要及时按规定报告相关部门并做出及时处理。

与政教处一起,协同开展师生健康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宣传防疫知识,提高师生防病意识,稳定师生心态,消除学生不必要的紧张、恐惧心理。

(三)总务处:(衣为健负责)

与政教处一起,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校园环境卫生,同时作好物资与后勤保障,改善我校卫生设施与条件,加强对教室、食堂、宿舍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配备足够的防护物资及后勤供应准备。

(四)办公室:(隋洪涛负责)

做好对师生日常防疫知识的宣传培训,确保师生健康入课堂;负责内外联络做好各部门的协调沟通工作,做好宣传培训资料的收集整理总结工作;做好舆情处理,接受社会、家长咨询;协助上级有关部门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五)少先队大队部(柳风涛负责):

协同政教处、教务处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告知学生疫情可防可控,教育学生少扎堆,勤洗手,多通风,勤锻炼,不忽视、不恐慌,理性对待疫情,稳定学生情绪。

(六)个人其他具体工作任务:

隋旭升:负责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的日常管理工作并及时向领导和上级部门汇报事件动态。负责按规定向有关部门报送信息;及时记录事件发生、发展及处置情况;组织起草公告、通报、简报等文字材料。

刘水荣(教务):负责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的教学常规管理、师生学习秩序,对采取停课措施的班级或级部,合理调整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和教学形式。

隋洪涛:负责上级文件、通知的传达,材料的上报,负责学校领导小组会议的安排及记录,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期间的新闻宣传、联络等工作。

刘中心(总务):负责后勤保障,根据专业应急机构或指挥部要求,组织配送、调拨、监管、征用各类应急物资。

柳风涛(大队部):具体负责预防学校公共卫生事件的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充分利用板报、校园网、广播等宣传手段,广泛深入地开展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负责预防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师生健康教育,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病抗病能力。

林志成:负责卫生防疫以及相关信息的报告、登记、归档等工作;负责隔离室人员隔离,学生体温复核,及初步诊断。学校突发公共卫生的教育、心理疏导工作,并将相关内容及时归档。

各班主任:负责班级的日常监控、上报工作。

疫情报告人:林志成

八、相关应急处置措施

1.及时发现。通过体温监测、学生即时报告、老师日常观察等办法,发现学生出现类似症状,教职工要第一时间报告校长,告知学生与其他师生分离。

2.情况上报。学校将情况上报教育局和医疗机构,由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专业检查评估。

3.深入摸排。对出现症状学生的同学做进一步安排,例如,在教室内与其他班级错时上下课,暂停与其他人员接触,进行进一步检查和问询,做好情况记录。

4.通知家长。学生出现状况,经医疗机构监测需要送医治疗的,班主任及时通知家长简述情况和学生被送往的医院详细地址,请家长到医院。

5.书面报告。将详细情况报镇政府、教育部门和卫健部门,并做好情况续报。

6.教学调整。根据医疗机构的检查评估建议和学生发生症状人数,程度等情况,确定是否停课,是全部停课或部分停课。

7.信息沟通。做好教师和学生的教育工作,稳定师生及家长情绪。

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统一认识,不单独接受采访或对外谈论,不拍摄和发布相关视频,不能以个人名义向外提供信息,而是学校统一向家长、媒体和社会发布信息。

8.后勤保障。在校园发生疫情后,原来预想或有不足,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后勤保障。

9.校园安保。组织保安人员、值班人员严格核查外来人员身份,不准非当事人家长和闲人进入校园,保证校园的治安秩序的稳定。对扰乱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应当报告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善后处理

(一)后期评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在政府的领导下,组织职能部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况、病人救治情况、所采取措施的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对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法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二)其他事宜

涉及有关赔偿、补偿、奖励、社会救助等其他善后事宜,按市、局相关规定办理。

附:

疫情防控工作人员电话

刘  伟:13863895338       胡爱平:18753571507

隋旭升:13863873783       刘朝生:15726550052

隋洪涛:13054560579       鲁世敬:18766388896

刘水荣:13573563722       刘中心:13053534328

衣为建:18596302008       王春辉:17853561052

黄玉成:15864057792       于亚平:18769404267

柳风涛:15864057760       林志成:13864580258

刘绍荣:18300543285       刘财宏:15866477528

马巧玉:15266510787

栖霞市蛇窝泊中心小学

2022.8

可疑症状者信息监测记录表

学校:  教职工£学生£(对应划√)

姓 名


性 别


出生年月


家庭住址


共同居住者信息

姓 名

与本人关系

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身体状况

时间

体温

是否干咳

是否腹泻

是否乏力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第 1 天










第 2 天










第 3 天










第 4 天










第 5 天










第 6 天










第 7 天










第 8 天










第 9 天










第 10 天










第 11 天










第 12 天










第 13 天










第 14 天










备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