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年3月17日
地点:第二实验小学教室
参加人员: 三年级数学教师
缺席人员及原因:无
活动主题:第二单元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4个信息窗)
活动过程:
一、对《万以上数的认识》课标分析与解读:
本单元设计引导学生经历运用万以上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在建立数的感念的过程中,发展迁移能力和推理能力;能自觉和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使学生通过用数来描述现象,交流信息,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观察、归纳、推理的过程,初步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严谨性与合理性。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同伴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评价,养成真诚待人、公正、公平合理客观地评价一件事,一个人。
本单元教材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万以上的数。这是认数范围的又一次扩展,对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求学生按照四位一级的计数特点,正确地读、写万以上的数,本单元先通过数数扩展计数单位到千亿,再分别学习万以上数的读法、写法,最后学习比较数的大小、把整万的数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以及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亿以内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二、杨莉的说课及反思
各位老师们:
1.创设具体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于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大数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读写起来也比较困难。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具体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有关大数的丰富的感受。教学读写数时,教师应注意放手让学生探索,理解并掌握了读写数的方法后,要通过一定的训练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
2.重视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
学生已经认识了万以内的数,教学万以上的数的认识时,教师要在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重点让学生建立“万”“亿”感念,建构知识的网络。
3.密切大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收集生活中大数的习惯和能力,如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大数。通过教学应使学生逐步认识到,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认识数是为了用它来交流,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4.注重操作与演示,让学生经历数感念的形成过程。
万以上的数虽然咋生活中随处可见,但要真正感知其大小并非易事。教学时,教师要借助模型或计数器等学具,帮助学生感受数的大小,体会万以上数计数单位的意义,理解万以上数的组成。
5.重视估计意识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数感。
为发展学生的数感,本单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用大数交流、表示事物,估计物品的数量。提出能用大数目解决的问题。
6.探索万以上数的读、写、比较的方法,鼓励方法多样化。
万以上数的读写是本单元的重点之一。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计数器读数、数数、写数,在读写中探索万以上数的读法和写法,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对于万以上数的大小比较,教师要鼓励学生采用不同方法,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活动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