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骨质疏松

日期:2023-02-10     

字号:

骨质疏松日益成为影响中老年人生活的突出问题。2018年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患者为6%,女性32.1%,65岁以上女性患者达到51.6%,女性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欧美国家。我国不仅患骨质疏松人口比例高,而且对骨质疏松重视程度不够,50岁以上骨密度检测比例仅为3.7%。如何防治骨质疏松成了一个重要课题。


预防的三个阶段

1. 一级预防:从儿童、青少年时期开始注意

多食用富含钙的食品,如牛奶、豆制品等。坚持锻炼,多做“日光浴”,不吸烟酗酒,少喝咖啡、浓茶和碳酸饮料。尽可能在年轻时就将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为今后一生储备最充足的骨量。

 

2. 二级预防:中年以后,尤其是妇女绝经后

这时人体骨量丢失速度加快,建议每1~2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进行长期预防性的补充钙和维生素D,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的体力活动、合理的膳食营养、不吸烟、少饮酒,可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

3. 三级预防:步入老年后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因为骨质疏松才使得老年人摔不起。预防跌倒导致的骨折和严重后果,首先要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亚洲食品信息中心认为,要想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必须达到3个关键的目标:通过膳食摄入足够的钙;保证机体从膳食或通过阳光获得足量的维生素D;每天规律地进行锻炼。

饮食调整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造成其对钙吸收能力下降,进入老年期,就步入了骨质疏松“重灾区”。虽然老年人骨骼会退化,易发生骨质疏松症,但是,如果积极来采取预防措施,就可以延缓这一退化过程,从而延缓和减轻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基本的预防措施包括:

 

1) 要常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这些食物中含钙量较高。

 

2) 适量运动可以增加身体的平衡能力,减少摔跤几率和骨折发生率。

 

3) 多晒太阳可以增加体内的维生素D储存,维生素D有助于钙在肠道的吸收。

 

4)额外补充充足钙质资料显示,50岁以上老年人平均每日钙适宜摄入量为1000mg,而事实上平均每日膳食钙摄入量离推荐的适宜摄入量相去甚远,还需额外补充600mg左右的钙。药补不如食补,食补最安全,最容易吸收。中国营养学会推荐50岁以上人群每天摄入钙1000mg(但不要超过2000mg)和维生素D10μg(但不要超过20μg)。

1、增加膳食中高钙食物的量

a. 牛奶:牛奶是最好的钙质来源,其中富含乳酸钙,人体比较容易吸收。

b. 豆制品:豆腐和黄豆制品除了含有丰富的钙质外,还含有一种叫做异黄酮的物质,可以降低骨破坏,增加骨形成和骨密度。

c. 带壳食物:虾蟹等动物肉本身也含有一定的钙,如小虾米能嚼壳一起吃,吃进去的钙就更多。

d. 菌藻类食物:紫菜、海带、黑木耳等含有较多的钙质。除此之外,全鱼干、芝麻酱、杏仁、花生、莲子等也富含钙质。

 

2. 增加膳食中富含维生素D食物的量

 

维生素D调节钙、磷代谢,促进钙、磷吸收和骨胶原合成。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主要有鱼肝油、动物内脏、深海鱼、蛋等。

 

3. 增加膳食中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的量

 

维生素有利于钙的吸收和向骨骼中沉积。要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如柳橙、芒果、奇异果、番茄、芥蓝、菜心等。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