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市二十里店镇中心小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建设工作总结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学生核心素养和一般学科素养的培养被摆在重要的位置。近几年来,我校一直通过“导学互助”型课堂,落实“学评教一致性”,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现将本学期的课堂建设总结如下:
一、理论导航,落实“双新”
(一)具体做法
本学期,我们响应教研室的号召,定位为“新课标年”,通过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制订并实施了《里店小学推进“双新”活动方案》和《二十里店镇中心小学“双常规”月活动方案》,以学科为引领,通过集体培训、校本培训与自我研修相结合的方式,用理论武装头脑,全面落实“双新”。
以“学思行”为主要内容。所有任科教师人人建立学习笔记,摘记学习要点,撰写心得体会,重点做好“两个结合”:个人自学与集体研讨结合起来;把学习与课堂结合起来,把授课与作业结合起来,边学习、边反思、边实践、边提高。
学:学习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学科常规基本要求。
思:思考县级教研会精神,思考目前任教学科教研的短板,寻找解决突破口。
行:备课、授课、作业、习惯的落实等,按要求推行,学科管理学校管理同步推行。
1.规范课堂行为。提前1-2分钟候课、无特殊情况须站立授课、课前课后师生互相问候、授课及回答问题尽力说普通话(英语尽力用口语)、坐姿端正。
2.规范作业布置。严格按照国家省市相关文件要求,控制好作业量,突出作业布置的目的性和指向性,作业做到有布置必检查批改反馈。
3.落实习惯养成。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相结合,重点指向有效倾听、负责任表达,为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奠基。
(二)主要成果
一是一年级入学适应期教育效果显著。
二是教师积累了大量的专题笔记,抄写于读研写专用笔记。
三是形成了五个学科各年级上册单元主题框架图,为跨学科、跨年级了解单元内容奠定基础。
二、抓好教学大比武
为全面落实新课标,我们以课堂教学大比武为契机,制定了《里店小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兴研强师,强课提质”课堂大比武活动实施方案》,通过“四标”课堂研讨进行落实。
(1)研标(10月16日——10月20日):每位学科领导,结合本学期市级教研会精神,分学段或学科选取一节高质量的优秀课例,组织所有学科教师进行观摩、写实录、研讨,每人确定研学点。
(2)立标(10月23日——10月25日):学科推选优秀教师执讲立标课,学科教师共同观课。
(3)学标(10月16日——10月27日):教师结合研标与立标课例,认,真剖析自己的课堂,向优秀教师学习,仿课。
(4)达标(10月30日——11月3日):分学科开展课堂达标授课。
三、开展“任务型”课堂建设
在任务型课堂背景下,教师备课按照“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的思路,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按照“从下到上,从点到面”的逻辑。任务单分为:大任务单、小任务单和微任务单。
(一)大任务单——形成单元知识网
大任务单是对一个单元核心任务的整体设计,它架构了整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它是在教师研读课标、解读教材的基础上,在单元主题的统领下,师生共同参与完成的单元学习规划。大任务单一般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呈现。如:
(二)小任务单——形成素养全链条
小任务单一般为某一课时的任务,它是对大任务单中“子任务”的深化学习。每个单元都有数个小任务单,虽然训练任务不同,但是它们夯实学生单元素养目标却是相同的。每一份小任务单都是学生素养提升的着力点。这些小任务单犹如颗颗珍珠,在单元主题的串联下成为单元素养学习链。
(三)微任务单——破译单元重难点
微任务一般针对的是教学任务中的重点巩固和难点突破,它来源于小任务单中反馈出的学生依然没有消化掉的核心知识。教师将这些难点知识通过变化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加以巩固,再次助推学生的思维能力拔节生长。
四、基本操作步骤
任务型课堂的操作模式分四步,即学、展、研、测。整个课堂,以任务单为载体,以素养提升为锚点,层层递进,步步深入。
(一)学:进入情境,自主学习
本板块主要通过学生的自学来完成认知领域内的基础知识学习、基本技能培养,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品质。
教师将学习目标与任务相对接,创设真实的、任务型的情境,用任务单将学生快速带入学习中,激励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具体的学习目标任务。这是一个独立思考、快速思维、强化认知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把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因此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教师要走到学生中间去,不断地巡视,差异性地关照好不同层次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进行个别指导,掌控任务的进程,了解学生当前的学情。
(二)展:展示交流,思维碰撞
自主学习后,教师通过交流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自学成果。课堂交流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说话”,在相互碰撞沟通中表达不同的多元化思维。同时,教师要注重适时、恰当的评价,及时纠正跑偏行为,还要注意倾听习惯的培养,因为倾听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汇总交流展示中的问题,把握课堂教学的关键点、疑惑点,为下一步点拨做好准备。
(三)研:合作研习,总结方法
对展示交流中出现的疑难点,教师切勿直接推出正确答案,而应该组织学生通过合作研究学习的方式来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此时要精讲点拨,引领学生总结出相关的学习方法,避免全面开花,到处点火。
(四)测:完成测练,巩固提升
检测练习是任务型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根据学习的重难点以及疑惑点,选择有代表性的练习,要求学生限时限量完成测练题组,并通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及时对错题进行讲评点拨,确保训练的有效性。让学生在有效训练、当堂检测中巩固自己的所学,找到知识的遗漏点,在矫正、总结中提升素质,尽量实现“堂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