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烟台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全市火灾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会上,烟台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陈湘华介绍了烟台市火灾防控和灭火救援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目前,今年全市消防救援队伍共受理警情8575起,出动车辆1.89万辆次,出动人员11.01万人次,抢救疏散被困群众768人。
陈湘华介绍称,2023年,烟台市消防救援队伍按照“基础工作更加牢固、安全形势更加稳定、亮点特色更加凸显、工作成效更加显著”总目标,聚焦主业、提质强能,全市消防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火灾防控方面
推进综合治理,防范化解风险
群防群治,推动责任落实。深化行业系统消防安全标准化建设,培树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单位1706家。强化基层力量,指导镇街按照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有机制的“四有”标准,加快基层消防力量建设,88个乡镇、75个街道全部挂牌成立消防工作站,195名在编人员负责消防工作。制定镇街消防工作指导手册,每月开设“理论+实操”大讲堂,建立“1+1+1”工作模式,提升镇街人员业务能力和工作效能。
突出重点,强化综合治理。开展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严执法、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城镇燃气及“合用场所”专项整治行动,持续深化“敲门行动”,大力推进高校、港口单位消防安全隐患治理,整改隐患3761处。申请450万元专项经费,为52个居民住宅区搭建消防安全物联网。2023年,共检查单位15123家,整改隐患9945处,挂牌督办重大火灾隐患单位25家。
创新模式,提升执法质效。组织全市消防监督干部参加行政执法培训及行政执法证申领考试,通过率100%。全市17名法制员取得听证主持人资格证,在全省率先实现每个消防大队1名听证主持人。创新推进“公职律师+法律顾问”工作模式,4名干部通过国家司法考试,1名干部完成公职律师登记注册,不断提升消防执法规范化水平。
以人为本,深化消防宣教。连续3年组织全民消防知识能力考试,今年有94016人参加考试,及格率95.8%;开展消防安全第一课、消防宣传进电商、助农一线等线下活动360余场,组织网络直播142场;推出“消防安全100问”“冬防一线”等专题报道57个;制作火灾案例警示片、防火海报、消防公益短视频等科普作品226个,12个宣教作品在国家级、省级评选中获奖。
完善机制,规范火灾调查。出台《关于加强火灾事故调查应急响应工作的意见》,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通知》,将轻微火灾登记纳入每日交接班,逢火必查,有效提高火灾事故调查快速响应和处置效能。培养火调骨干25人,在全省防火监督业务比武活动中,获消防产品岗位第一名,火灾调查比武现场照相和制图科目第一名。开展打击冒牌消防培训和制售假冒伪劣消防产品专项行动,开展联合执法23次,查获假冒伪劣消防产品500余件,销毁不合格产品1300余件。
灭火救援方面
优化力量编配,提升打赢能力
一队多能,构建“1+N”救援力量体系。按照定位精准、布防合理的原则,打造“作战单元辖区初战、轻型队区域主战、中型队跨区协作、重型队全市增援”的四级作战力量体系,细化214个站级作战单元,将全市9万余件套器材装备、300余辆消防车进行合理调配,探索构建“覆盖辖区、驰援全市”的特种灾害专业救援队执勤作战新模式。建强森林消防队伍,森林防火期内,全市森林消防队伍开展调研熟悉260余次,开展实战拉动演练480余次,修订完善灭火救援预案70余份,标绘三维立体一张图40余份,全力保护驻地森林资源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全员练兵,打牢应急响应基础。开展尖兵比武对抗赛、指挥能力竞赛、执勤岗位练兵考核。开展化工灭火救援能力建设暨风险隐患排查专项行动,实地调研6大化工园区、147家化工企业,修订完善114份灭火救援档案,完善火场供水、机器人应用等5项处置操法。组织全市消防队站开展熟悉演练2200余次,修订灭火救援预案860余份。
锻造尖兵,实现精准高效救援。建立7个联合训练基地,开展攻坚组、特种灾害救援技术、灭火救援实战能力提升、安全员及紧急救助小组等10余专项技术培训。目前210名指挥员、340名业务骨干取得相关专业资质认证。建设完成真烟真火模拟训练设施,开展紧急避险和安全防护培训34次,提高指战员自我保护水平。
科技领路,强化应急通信保障。树立“作战指挥、通信先行”理念,突出实战特点,开展大震巨灾、季节性灾害通信保障能力拉动考核13轮,开展山林、地下、高层建筑、地震、大型城市综合体等8类灾害事故通信演练20次,探索解决复杂环境通信盲区和信号覆盖难题。搭建完善航拍资料库,开展无人机正射影像图和全景漫游图制作,累计拍摄3290家重点单位。
下一步,全市消防救援队伍将继续围绕保民平安、打赢制胜,主动担当作为,奋力攻坚克难,做好党和人民群众的守夜人,为烟台市经济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