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按照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有关要求,特制定此规划。
一、新入职教师
(一)培养目标
通过师德师风、教学常规与技能、班主任工作艺术等专题培训,提升新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引导新教师树立现代教育理念,熟练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常规要求和基本方法,实现师德、教学水平和教育管理能力同步提高,胜任教育教学岗位。
(二)培养对象
入职三年以内的教师。
(三)培养内容
1.校情教育。组织新教师了解潮水中心小学的历史,及学校的发展理念,融入本校的工作生活环境,增强新潮水中心小学人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激励新教师扎根潮水、参与潮水现代化经济中心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2.师德修养。组织学习《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等,掌握教育政策法规,熟悉教师日常行为规范;组织观看教育题材电影,举行教师职业道德专题讲座、优秀事迹报告会、师德演讲比赛等活动,使新教师从中体会教书育人的崇高意义,坚定终身从教的理想和信念。
3.教学技能。对新教师进行系统的教育教学常规培训和跟进指导;推进“教育+互联网”发展,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培训,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整合能力。
4.班级管理。邀请优秀班主任进行经验分享,学习班主任工作的常规要求、工作职责,熟悉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流程,掌握与学生、家长交流沟通的方法,提高班级日常管理、个案分析、偶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等能力,学会策划主题班会、撰写班主任工作案例,丰富班主任工作艺术。
5.专业发展。强化“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等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训练;熟练掌握任教学段所有年级的教材内容和学科课程标准;阅读教育理论书籍和教育名著,撰写心得体会;制定个人三年专业发展规划。
(四)培养形式
1.集中培训。开展教师职业道德、职业规划、教学常规等岗前通识培训;定期开展教材、课程标准培训;组织参加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
2.教研指导。学科教研组长开展新入职教师备课、授课、听评课等指导与培训;组织参加各级各类优质课观摩;定期举行新教师课堂教学大赛。
3.校本研修。学校对新教师全程跟踪培养。开展具有学校特色的培训,建立新教师专业成长手册,安排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与新教师实行师徒结对,指导课堂教学、教学设计和试题命制等。
4.岗位实践。新教师要随堂听课,每学期不少于60节。第一学年与导师每周磨课不少于一次,第二、三学年可每两周一次;每学期进行一次校级公开课展示、撰写一篇教学课例、命制一份高质量的试题;每学年至少读两本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撰写1篇教育随笔或教育教学论文,教研室将组织评选并择优汇集成册;入职即承担辅助班主任工作,三年成长期内至少担任一年班主任工作。
二、中青年教师
(一)培养目标
以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标准为目标,通过系统扎实的理论学习和专题研讨,使中青年教师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具备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创新教学模式,准确把握学科课程标准,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学效果优异。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身心特点,做好差异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在教育教学或班级管理中发挥骨干示范引领作用,切实做到爱岗修德、敬业奉献。
(二)培养对象
48周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
(三)培养内容
1.师德师风建设。以理想信念和师德师风建设为抓手,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等,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修从师之德、树从师之风、铸从师之魂,做以德修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的楷模。
2.课堂教学和教科研能力提升。熟练掌握现代教育理论,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完善作业考试评价体系,利用微课等教学手段,创新、优化教育教学模式;开展磨课和示范课观摩,参加各级各类优质课评选;开展课题研究,撰写教学案例,发表教育教学成果,提高理论研究水平。
3.育人艺术和班级管理能力建设。全面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因人施策、因材施教;掌握先进的班级管理理念,积极构建家校教育共同体;强化班干部培养选拔和班集体建设,形成有效班级管理体系;具有及时应对处理班级突发事件和个案教育的能力,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浓。
4.专业化成长。要学习先进教育理念,深入钻研教材,不断丰富学科知识、提升专业能力、加深教育情怀。积极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支教、送教活动,借助“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教研模式,逐步实现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名师(名班主任)、教育名家的梯次发展。
(四)培养形式
1.理论引领。重点加强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先进教学理念、教师专业成长与幸福人生、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优秀教师培养与管理等专题培训,鼓励中青年教师优化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广泛运用最前沿的教育理论指导教育教学,提高教书育人水平,坚定终身从教的理想信念。
2.职业激励。符合条件的中青年教师必须担任班主任工作。学校要定期召开骨干教师培养工作座谈会和经验交流会。根据教师实际水平和能力,安排其到合适的教学管理岗位,及时评聘到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
3.平台搭建。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鼓励中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各级各类名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育人经验等,并在全校范围内交流体会、经验分享和示范课展示,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技能和业务水平;邀请教育教学专家开展讲座、名师报告会、案例教学等,加强示范引领;加强校际合作交流,形成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合力。
4.课题研究。创造条件引导中青年教师主动参与教育科研,树立“教学即教研,问题即课题”意识,从小课题研究入手,围绕教育教学边学习、边研讨、边实践,逐步参与或主持各级重点课题,不断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创新。
5.自我提升。每学年研读教育专著两本以上,撰写高质量心得体会、教育随笔、教育教学论文;经常性进行教学反思,及时总结工作经验;认真练习“钢笔字、粉笔字”,提升个人教学基本;主动参加远程研修,积极承担学科工作坊主持人工作;依托名师工作室,对标名师找差距,通过学、思、践、悟等形式促进理论与实践能力的提升。
附件:1.潮水中心小学新入职教师培养考核表
2.潮水中心小学中青年教师培养考核表
附件1
潮水中心小学新入职教师培养考核表(100分)
(20 年)
姓 名 | 性别 | 出 生 年 月 | 参加工 作时间 | |||||
毕业 院校 | 是否担任班主任及年限 | 任教 学科 | ||||||
个人总结(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教研活动、教育教学成绩、论文发表、个人研修等方面) |
考核内容 | 考核项目 | 责任 处室(人) | 得分 |
师德修养、日常行为规范 (15分) | 新入职教师职业道德、师德师风等岗前通识培训(5分) | 教科室 | |
读1本教师职业生涯、师德修养等方面的书籍,撰写1篇职业感悟心得(5分) | 教科室 | ||
熟悉掌握教育政策法规,教育教学日常行为规范(5分) | 教科室 | ||
教学常规、 教学技能 (60分) | 听评课活动记录(10分) | 教导处 | |
作业批改、学生辅导(10分) | 教导处 | ||
教学课例(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 (10分) | 教导处 | ||
试题命制(5分) | 教导处 | ||
公开课展示(10分) | 教导处 | ||
课堂教学效果(15分) | 教导处 | ||
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5分) | 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研修(5分) | 教科室 | |
班主任管理(10分) | 主题班会策划(5分) | 政教处 | |
学生思想教育和家访工作,班主任工作感悟或随笔(5分) | 政教处 | ||
个人专 业发展 (10分) | 教育随笔、教学论文、读书心得(5分) | 教科室 | |
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普通话等教学基本功(4分) | 教科室 | ||
合计 |
附件2
潮水中心小学中青年教师培养考核表
(20 年)
姓 名 | 性别 | 出 生 年 月 | 参加工 作时间 | ||||||
聘用岗位名称及等级 | 是否担任班主任及年限 | 任教 学科 | |||||||
从 事 或分管工作 | |||||||||
个人总结(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教育教学、教科研、优质课参评、论文发表、个人研修、示范引领等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