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成果】招远市蚕庄镇蚕庄学校小学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教研活动成果

日期:2023-12-21     

字号:

时间:2023年11月1日-2023年12月20日

参加人员:德融数理课题组成员

缺席人员及原因:无

教学研究活动主题:德融数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开展

中心发言人:刘元秀

一、活动讨论

1.学习“德融数理”相关理论知识。

2.《连乘问题》新课程标准及核心素养。

3.如何能更好的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并有数据支撑。

二、教学设计特色说明

课前活动:融德于数,启智燃情


师:亲爱的同学们,课前让我们一同来感受一场特别的思维之旅。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你们准备好接受挑战了吗?


课件出示:小小红色四方角,大星绕着小星跑,说起意义真不少,象征祖国真正好!

指生回答。(谜底:五星红旗)

师:你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谜底正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出示国旗图片)

上课!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将德融数理元素融入课前活动中,以“融德于数,启智燃情”为标题,旨在强调数学与德育的紧密结合。同时,通过谜语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活跃度。教师的语言也经过规范化和艺术化处理,以富有文采和高质量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升华学生的情感,并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环节一:过目不忘——以护旗之心,感知责任担当


1. 情境导入

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去过天安门广场吗?有没有亲眼目睹过国旗护卫队那英勇的身姿呢?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段珍贵的视频,让我们一同来领略国旗护卫队的的风采吧!(教师播放国旗护卫队视频)

学生观看后,师引导他们分享内心的感受。(师: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你的感受吗?)

师:他们站如松、行如风,礼服笔挺、手套洁白。他们持枪潇洒、目光炯炯。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都展示了他们对国旗的无比尊重和崇高担当。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国旗护卫队的严谨和他们对国旗的深情厚意,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对国旗的热爱与尊敬。同时,融入德融数理元素,使学生明白每一个数字、每一个动作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意义和责任。

2.数据启示


教师展示数据资料:

138步,是护卫队战士动作整齐如一,从金水桥走到国旗杆下的步数。

96步,是护卫队正步穿过长安街的步数;每一步75厘米,分毫不差。

2分07秒,是国旗升起的时间,和太阳滑出地平线的时间不差分秒。

一年365天,天安门广场上每天一定有一面五星红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师:这些数据不仅仅是数字,它们更是国旗护卫队对五星红旗的坚定担当和责任的体现。你能用一句话来描述你此刻的心情吗?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数据展示,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国旗护卫队对国旗的敬重和他们的责任担当。每一个数字背后都蕴藏着深意,使学生在了解数据的同时,更加敬仰国旗护卫队,更加热爱五星红旗。同时,此环节的设计也融入了德融数理元素,让学生在数据的冲击下更深刻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应用的广泛性。

环节二:心中有矩——以数理之德,守护国旗之威

1.情境浸润,以数探矩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那庄严而神圣的升旗仪式中,其实还隐藏着许多有趣的数学秘密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踏上寻找数学信息的冒险之旅吧!(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可以看到,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由升旗手1名、护旗手2名、海陆空3位军官、和主方阵士兵组成。在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组成中,你们能尝试数出主方阵中的士兵数量吗?有难度!那你能看出小方阵的数量吗?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数学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通过数据解密和数学思维的运用,引导学生解读护卫队方阵中的数学信息,提升他们的信息提炼能力和数学素养。最重要的是,通过德融数理元素的融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数学与国旗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爱和对国旗的敬仰之情。


2.信息提炼,明矩之源

师:同学们,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找到了隐藏在护卫队方阵中的数学信息。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深入解读这组特别的数据吧!

指导学生解读数据:天安门国旗护卫队主方阵由海陆空三军仪仗队组成,每种仪仗队排成一个小方阵,每行有6人,有5行。

师:同学们,你们能观察到和之前研究的问题有什么区别吗?(3个信息)那问题又是什么呢?(天安门国旗护卫队主方阵一共有多少位士兵?)

师引导学生小结:三个信息解决一个问题。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面对一堆信息,如何提炼出有用的、关键的部分,是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技能。通过指导学生从给定的信息中提炼出数学要素,并与之前的问题进行对比,我希望他们能够明确问题的核心所在,学会如何抓住重点。同时,这也是在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让他们明白,只有明确了问题的本质,才能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3.小组合作,矩中求数

师:同学们,小组合作力量大,下面我们就多思维多角度来探究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携手,用数学的力量去揭开隐藏在国旗背后的秘密吧!

师出示合作指导:

(1)摆:借助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数学信息。

(2)想:想一想数学信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3)说: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算: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研究。

(学生代表板演交流算法,重点让学生边摆边讲解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教师适时总结板书。)

师:同学们的思路非常清晰,表达也非常流畅。你们真棒!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学生代表交流。教师课件再次出示两种算法总结。)

揭题:连乘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多思维多角度地探究问题,旨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动手操作和算式计算,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重要的是,通过德融数理元素的融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数学与国旗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爱和对国旗的敬仰之情。

4.爱旗之深,悟数之真。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一起用三个数学信息解决了这个连乘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体验到了数学方法的多样性,感悟到了数学思维的严谨性。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的探究之旅吧!

师:在解决这个问题时,虽然同样是三个条件,同样是用连乘的方法,但我们思考的角度不同,就得到了不同的方法。这充分体现了数学方法的多样性。同时,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我们都需要首先明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列出算式。这体现了我们数学学习的思维严谨性。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借助摆一摆、画一画的方法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这是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与总结,旨在引导学生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性,感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并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在此过程中,融入德融数理元素,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与国旗的紧密联系,从而升华他们的数学素养和爱国情怀。

5. 敬旗之情,拓数之界


师: 同学们,通过合作探究,我们发现整个主方队一共有90位士兵。那么,国旗护卫队总共有多少人呢?没错,护卫队总共有96人。当他们迈着96步正步穿过长安街时,这代表着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我们的祖国一点都不能少,让我们继续用数学的力量为国旗筑梦吧!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希望学生能够通过了解国旗护卫队的具体构成和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意义,进一步升华对国旗的敬仰之情和对国家的热爱之心。同时,通过拓展数学的应用领域,让学生意识到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工具。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意识和综合应用能力。

环节三:学而习之——以敬旗之行,尊重国旗之魂

1.追溯历史,融德于数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国旗护卫队并非一开始就如今日这般规模。它的历史,其实是从一个人开始的。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共同走进那段峥嵘岁月吧。看完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播放视频)

师: 同学们,请看,这就是毛主席亲自升起的第一面国旗,如今被珍藏在


国家博物馆内。你们了解国旗的尺寸吗?根据我国《国旗法》的规定,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的比例为3:2。国旗的尺寸有五种,适用于不同场合。天安门广场上的那面国旗是最大的,长500厘米,高333厘米,重达5千克!每当国歌奏响,升旗手都会奋力将国旗甩出一个漂亮的扇形,然后敬礼,目视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这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是升旗手们无数次的艰苦训练。


杨博,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一名升旗手,曾经说过:“要将长5米宽3.3米的国旗完全展开,同时5颗黄色五角星要展露出来,对臂力的要求就比较大一点。所以我们在平常的训练当中就会手握5千克的哑铃练展臂的动作,每天至少要举300次。”

师:同学们,你们能算一下他们每周要举起多少千克的哑铃吗?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请大家思考一下如何列式并进行计算。

(学生思考后指生交流如何列式,独立计算。)

师:为了让大家有更直观的感受,我们现在来进行一个小体验。请大家尝试手持哑铃(或类似物品)练习展臂动作10次。完成后,分享一下你的感受吧。

师:同学们,或许你们觉得5千克的重量并不算什么。但请你们记住,这仅仅是国旗的重量。旗杆重达30千克!升旗手每天都需要肩扛这35千克的重量踢着正步走完那96步。为了能让大家有更深刻的体验,我请一位体重相近的同学来协助演示一下。其他同学可以尝试背起这位同学感受一下这个重量然后谈谈你们的感受。

师:杨博每天都需要练习展臂和擎旗动作无数次,手臂酸痛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他的右手小臂肌肉明显比左手的更粗更结实。但这都是他为了那一刻的升旗而付出的努力和汗水。他说:“为了升旗的那一刻再苦再累都值得。”

【设计意图】通过追溯国旗护卫队的历史,旨在让学生感受国家的强盛以及新时代伟大祖国的自信从容。同时,融入数学元素,引导学生进行计算和体验,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和爱国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强调数学与国旗的紧密联系,提升学生的数理素养。

2.三旗同辉,融数入情

师:同学们,我们通常会在升旗仪式上看到一面国旗升起。但是,你们是否


曾经见过三面国旗同时升起的壮观场景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那一刻的荣耀和自豪吧!

(播放视频,学生起立、敬礼)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乒乓球男单比赛的颁奖仪式上,三面五星红旗同时升起,这代表着冠亚季军都是中国队的队员。看到这一幕,你们有什么感想呢?请大家畅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学生交流感想。)


师:自1984年中国重返奥运大家庭以来,总共有过4次在同一单项颁奖典礼上,出现了三面中国国旗。

1988年韩国汉城奥运会,乒乓球女单项目中:陈静、李惠芬、焦志敏分别获得了金银铜牌。

2000年悉尼奥运会,羽毛球双打项目中:葛菲/顾俊获得了冠军,杨维/黄楠雁获得亚军,高凌/秦艺源则获得季军。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乒乓球男单项目中:马琳获得了冠军,王皓获得亚军,王励勤获得季军。

同届奥运会,乒乓球女单项目中:张怡宁获得冠军,王楠获得亚军,郭跃获得季军。

看到这些你又想说点什么?(学生自主交流)

师:是啊,但这些还只是成就中的一点点,在这三届奥运会中,我们国家获得了很多奖牌,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组数据吧!

出示题目:我们国家平均每届奥运会参加了31项比赛,每项比赛获得两枚奖牌。在这三届奥运会中,一共获得多少枚奖牌?

(学生独立思考如何列式计算,然后集体交流答案。)

师小结:在这些荣耀时刻,我们不仅要为运动员们的辉煌成就而骄傲,更要为祖国的强大而感叹。让我们一起用数学的力量去探寻更多关于国旗背后的故事吧!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三面国旗同时升起的震撼场景,旨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同时,融入数学元素,通过计算奖牌的数量,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我们国家的荣耀时刻。这不仅能够升华学生的情感,还能让他们更加明确和坚定为国争光的信念。

环节四:融会贯通——以青春之名,敬仰国旗荣耀


师:《国旗法》规定,除了寒假、暑假和休息日,学校应当每日升挂国旗。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希望小学,感受他们每周举行的主题升旗仪式的庄重与神圣。本次的主题是:“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播放视频)同学们整齐划一地排队,在国旗下庄严宣誓,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国旗的尊重和守护。

师:现在,请大家看一下这些信息:平均每班有35名同学,每个年级有2个班,学校共有5个年级。那么,希望小学参加本次升旗仪式的同学共有多少名呢?请大家独立思考,然后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回归学生现实生活,让孩子们感受到每周的升旗仪式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从天安门广场到校园,让孩子们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爱国情感。继续强调数学与国旗的紧密联系,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感。

环节五:融数入情——以强国之誓,厚植爱国情怀


师:亲爱的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国旗的历史和象征意义,同时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了与国旗相关的问题。现在,请大家跟随老师一起回顾一下我们所学的知识。

(出示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总结)

师:国旗升起的那一刻,带给我们的是幸福、欢乐、骄傲和自豪!请大家怀着这样的心情再次向国旗敬礼!(学生起立敬礼)礼毕!

师:最后,请大家跟随老师一起宣誓:“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学生集体宣誓)

【设计意图】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概括,引领学生回顾问题解决的过程。一节课的学习和探究,孩子们的爱国之情和对国旗的敬仰已经得到充分升华。通过再次向国旗庄严敬礼和宣誓,让孩子们的情绪达到顶峰,实现本节课的情感目标。这个过程不仅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还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数学与国旗的紧密联系。

三、活动成果

经过研究活动,刘元秀老师在烟台市中小学德融数理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获得优质课。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