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年,学校严格贯彻落实教研室2022---2023学年度工作要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和学生习惯培养,为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学校本学年各学科以“聚焦核心素养 打造真爱教育——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课堂建设为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从而达成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的核心目标。
本学期的重点及特色工作是: 扎实开展“聚焦核心素养 构建真爱课堂——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课堂建设活动,在课标理论学习与培训的基础上,语、数、英学科继续探索实施“单元整合教学”的研究。
一、夯实常规,提高质量
教学常规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多年来我们一直把教学常规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一)落实“双常规月”活动
2月,学校启动了“双常规活动月”,各项教学常规工作由此拉开了序幕。开学第一周,各班级将假期优秀作业的展评。第二周,对于优秀作业进行了总结表彰,让学生向获得优秀作业的同学多学习,多交流。各学科进行开学第一次的备课、作业等常规检查,学科领导及时总结反馈,布置并做好下一步备课、作业的立标工作。第三周,各学科按学校统一部署,按照时间错位的方式,陆续进行了学科教研会,跟进学科备课、作业学标情况,确保所有教师依标而行。第四周,根据学科教研会的具体要求,开展了常规检查活动,精选优秀作业、优秀备课供老师观摩学习,在学习中反思不足。
(二)力求备课专业化
在教研室要求的基础上,我校组织教师精读《备课专业化——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操作》一书,力求实施学教评一致性备课,从教学目标入手,围绕目标确立与目标达成度展开了研究,从理论上初步解决了从课标到目标、从目标到设计、从教学到评价的一致性问题。之后,我们继续进行学评教一致性的主题阅读培训。
(三)教学常规跟进
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实行教研组每周不定期和学科每月定期检查的方式,具体抓好教师即时教研和教学常规的跟进落实。各学科领导每月组织对本学科教师的教学常规和教研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落实,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期中进行全校各学科各项常规的全面检查。各学科明细检查要求,全体教师全部参与检查过程,既学习别的教师的优点,又能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
我校的常规教学管理工作,通过四措施跟进落实:
一是学期初根据教研室的会议精神,我们制定了各学科的考核细则及常规具体要求。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全体老师学习,并将要求印发至每一位教师,使每一位教师都明晰要求,使一学期的教学常规能按步就班地落实。
二是检查落实。要求明晰后,通过各种检查督促落实,细化检查项目。根据各项常规要求制定专用检查表,细化检查项目,对每一项常规提出了明确的评价要点和评价标准。
三是先进引领。每一次大检查都进行总结反馈。将检查纪实通报到个人,召开常规总结专题会议,学科领导进行总结,优秀常规进行现场展示,老师们根据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制定自我整改方案,教研组长进行跟踪检查。优秀教师的引领既起到了示范的作用,又在学校特别是同教研组内形成了人人学习优秀不甘落后的良好氛围。
四是个别跟进。对常规检查中不合要求的教师,我们要求学科领导进行一对一反馈,并跟进重点检查。这些措施都促进了全校常规的整体均衡发展。
(四)合理设计作业
在作业设计方面,我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对作业进行层次性、综合性的设计,关注了全体学生。并引领教师进行单元集体备课。
二、构建真爱课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本学期,我校开展目标精准下的真爱课堂建设的研究,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理论,以“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一致性为研讨重点,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切入点,以校本研修为平台,构建适合我校的真爱课堂。
(一)学习培训,夯实理念,提升专业水平
1.专题学习
以主题阅读和集中培训的方式进行课程标准、核心素养、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评价等主题学习。下发主题阅读材料,组织教师进行批注式学习并撰写学习收获。通过《给教师的建议》《论语》读书分享活动,引导教师在理论联系实践落实“学习中心、基于标准、目标达成、学教评一致性”等理念,提高教师专业化备课能力。
2.校本培训
一是我校宋校长进行了基于课程标准的真爱课堂建设的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为每位教师明确了学习目标。
二是新课标培训。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与道德法治等学科相继组织开展了本学科的新课标的学习培训。本学期,我们继续组织教师进行课标学习,引领教师背诵自己所教学段的课程标准,并运用到备课中,根据课标制定教学目标。
开学初,我们开展了新课标成果汇报,教师根据自己的学习,理论联系实践,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汇报交流。进一步提高教师对课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5月份,组织了一次课标测试,检验教师对课标的理解和把握情况。
三是名师观课:教师根据学科要求根据教学进度自选优秀课例进行观摩,留好观课记录,加以研磨学习,从中借鉴学习经验、技术和做法,根据自己上报的课题完成个人的教学设计。
4.教研共同体
11月3日,北片学校的的领导教师齐聚一堂,开展了“聚焦核心素养培育,提质学校课堂建设”的课堂研讨会,教研室刘云霞主任、陈伟老师、白艳艳主任现场指导,通过本次学习和观摩,我校领导老师可谓是收获颇多,为我们指明了教研前行的方向。
12月20日,我校又积极参加了方圆学校、方圆街道小学、开发区小学、朱吴镇第一小学、郭城镇第二小学几所学校的基于学科大概念的单元复习课教学研究的线上教研共同体活动。为我校数学教研团队搭建平台,形成合力,促进教研共同体学校的共同成长。
(二)推门听课,深耕课堂研究
为深入研究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校3月份开展了推门听课活动,陈主任和于主任对我校马伟凤老师和于大千老师的课给予细致入微的指导,就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等方面给出了合理建议,为我校语文、科学学科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
(三)课堂研讨,助推教师成长
1.名师观课:任科教师针对自己选择的执讲课堂,观看相关的优秀课例视频,留好观课记录,加以研磨学习,从中借鉴学习经验、技术和做法,根据自己上报的课题创新完成个人的教学设计。
2. 备课研讨:各学科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教研组共同研讨,提出意见,执讲教师在此基础上修改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
3.示范引领:
(1)学科领导出示引领课,教研组共同研讨学习,任科教师针对研讨学习再次修改完善自己教学设计。
(2)任科教师进行执讲,教研组针对执讲的课例,选出一节课进行共同研磨。
注:教学设计要基于课程目标,目标与与学习活动设计要精准,结合学科特点从目标语言、学习活动这个点进行深入研究。
具体要求如下:
① 学习目标的确立要基于课程标准,对课程标准能够进行分解(从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的怎么样三个方面进行分解),针对分解后的课标确立自己本堂课的学习目标。
② 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并在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中加以落实,用“ ”标出哪个环节、哪个内容落实了哪个核心素养。
③ 教与学活动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且与学习目标保持一致,环节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相辅相成。
④ 评价标准科学、合理,有达成的具体指标。评价方式灵活合理。
4.课堂打磨
本学期我校拟定研讨主题:目标精准下的真爱课堂。各学科和教研组要围绕学校主题确定研究主题为:
(1)语文学科:“多种方式促进阅读水平”的课堂研究;
(2)数学学科:基于课标的教学重难点的确立研究
(3)英语学科:基于单元整体的学评教一致性教学设计研究;
(4)科学学科:实验教学的研究
(5)道法学科:单元学习策略目标导向下的教学活动设计
通过集体教研,老师们明确了如何精准确定学习目标、如何将目标分解到课堂教的各环节中去、如何确立目标、如何体现目标与教学环节的一致性等等,即解决了教师课堂上要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同时,我们强调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关注学生的深度学习,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我们进行了三次课堂打磨,罗校长亲自参与磨课,给老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围绕教学目标,逐个环节指导目标的精准确立和评价任务的设计。要想精准地确立教学目标,就要先分析课标,从课标中找出本学段的相关要求,如,课标中对三年级阅读与鉴赏要求有:初步学会默读,不出声、不指读;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接下来,教研组针对课标进行研讨、分解,并参考教参做教材分析,基于课标的分析,结合对教材的理解和对本年级学生的分析,最终确立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和教学活动。各教研组长带领本组教师学理论、重实践、练课例、厚积薄发,通过交流困惑、经验、反思等形成了浓郁的教研氛围。
本阶段的磨课活动中,语文学科围绕语文要素,关注语用训练,从教材研读,教学设计,课堂语言,板书设计等方面细细琢磨;数学学科关注重难点的突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是否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及核心素养落实情况。英语学科围绕绘本阅读,将针对课堂结构与环节问题设计组内边听课边研磨,关注的口语能力细细揣摩、加工,并将课本知识整合到绘本阅读中。道法学科通过教研组长落实集体备课,运用新闻播报、辩论之声等多种方式,探究课堂教学设计,把握道法课堂的的授课模式。科学学科从授课模式进行主题研讨。各学科老师边磨边研,及时进行思维碰撞,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
本阶段,我们要求各教研组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要突出学习方法的指导;即:主问题能引领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交流和学习,以评促教,以学定教。二要体现“学教评一致性”的课堂,同时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倾听、自主交流、深度学习能力等。
历时两周的教研组互助磨课,老师们每天白天互相听评课,课下教研组教师自发在一起进行研讨。分管学科领导、骨干教师无私奉献出了她们的课堂实践经验,年轻教师则坦诚吐露自己的困惑和心声。
目前,我校开展的“真爱课堂”研究,只是在细化教学目标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建立的资源还不够完善,课堂教学环节中的目标评价标准关注的还不够,我们将结合学校课堂的整体建构与推进,进一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继续开展“核心素养”“学评教一致性”“深度学习”的培训研究,提升教师课堂理念、提高教学能力。如火如荼地开展课堂研讨还需静下心来研究反思自己的课堂,课堂打磨存在任务化、即时化,还需教师把形成的经验付诸于教学实践。
三、落实习惯养成,为终身发展奠基
为贯彻落实市教研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指导意见》,加强学生良好习惯养成力度,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为其终身发展奠基,使其终身受益。新学年,结合我校实际,继续开展“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月”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继续得到巩固。
(一)分析问题,制定计划
学期初,我们对学生的各种学习习惯养成情况重新进行了调研,然后按照教研室下发的工作要点制定了《海阳市郭城镇第二小学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实施方案》,将培养细化为具体的学段、目标要求、评价标准和具体做法及检查落实的措施与做法。召开全体教师会议解读学习培养实施方案,明确学生学习习惯培养重点,所有任课教师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制定学科习惯培养计划,转变观念,引起重视,达到全员育人。
另外,我校三四五年级学生还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了详实的每日学习计划,引导学生每天按计划学习生活,并且要求家长在计划上签字,以便达到监督执行的目的。这样,学校和家庭齐抓共管,形成双效合力,进一步确保了计划的实施,使这一习惯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二)夯实基础,形成规范
我校在继续保持各项基础学习习惯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一日学习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间段,选点巩固“课前和课中”。低年级重点培养巩固“课前准备”“认真倾听”“规范读写”三大习惯,中高年级重点培养巩固“制定计划与总结反思”“认真倾听”三大习惯。二月,结合学习习惯养成月活动重点开展“课前准备”专项周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在督查中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后期有计划地进行了“一月一个好习惯”的主题习惯培养活动,三月和四月,以“立足课堂 培养习惯”为主题,开展“认真倾听”这一习惯的专项月巩固督查工作。另外,在各习惯专项月活动中,我们还针对一些难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了强化训练,重点突破,形成规范。
(三)过程评价,持续发展
只有科学评价学生和班级习惯养成的好坏,才能使此项活动永葆青春不退色。活动月中我校主要采取一稽查、二抽查、三表彰的方法来评价
一稽查:学校成立了检查队,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习惯和能力,稽查的结果每周一公布,做到日日有检查,周周有汇总,月月有总结。结果直接列入本月班级习惯养成考核中。学期末累计每个班级每天的情况,按照比列入教师考核。
二抽查:学校领导不定期深入班级抽查,有时突击抓拍照片,学生没有准备的常态正反映了班级习惯培养的真实情况,教导处会把拍的照片和评比情况当时晒一晒,每位教师既能看到自己班级的也能看到其他班级的。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及时教研改进。
三表彰:各班级每周一小结,在班级内进行表彰,每月全校定期评选出“学习习惯小明星”“进步突出小明星”和“习惯养成优秀班级”并进行表彰。
另外,我校还通过小广播、黑板报、专题讲座、家长会等形式加深学生对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兴趣。
(四)开展的相关活动
根据学期初计划,我校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活动:
1、召开习惯培养专题会议,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海阳市小学生学习习惯评价标准》资料汇编及相关资料,围绕学习习惯内容体系,教师制定学科和学段的习惯培养方案和目标体系。
2、学校展开了写字比赛、诵读比赛、作业展评等一系列的活动,极大地调动了老师和家长加强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自觉进行良好习惯培养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3、学科举行主题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教育教学经验学习交流会。教师们交流了自己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方面采取的可行措施及其取得的效果,并重点就“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展开深入讨论,积极寻找对策。
4、通过家长会,出示生字观摩课,对教师进行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培训,对家长进行习惯养成知识讲座。
5、在语文家庭作业中布置相应的课外阅读时间,请家长对孩子的家庭阅读情况做出评价。
6、评选“学习习惯小明星”和“习惯养成优秀班级”,对优秀班级、教师、学生进行评选表彰。
7、加强校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板块的宣传布置。利用学校广播、板报、宣传标牌、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培养教育。
四、不足与努力方向
静下心来反思,我们工作中的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教研,落实计划
我们的教研计划的制定和具体步骤的相应步骤的实施还没有做到百分百的落实,有的时候因为学校其他活动的冲击,浮于表面。尤其是教研组应该重视实效,力求每次教研活动都有实效,以教研促教改,进而改变教师们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质量。当前部分教师对学校真爱课堂建设及新课程理念把握仍不到位,未能很好落实到行动中来。课堂中有不少教师仍主控课堂,不以学生为本,只是滔滔不绝地讲,核心素养落实不够;作业不能科学合理地设置并控制好作业的数量;教学设计中目标意识不强,学教评一致性的理念与操作不到位,仍需加强培训。
第二,严抓常规,规范管理
根据这学期教师的常规现状和存在问题,完善地建章立制,使常规常态化、规范化、细致化。把常规工作作为教育教学中最基本、最关键、最基础的工作。每位任科教师备课都能做到紧扣课标、研读教材,根据本班学生学情和认知特点,设计合理的学习目标和评价任务。对于学生作业要做到:凡做必改、凡改必批、凡错必纠。作业批改后,提倡学生做好记录。对于学生出错的典型题目、原因分析和纠正错误的方法等。
第三,习惯培养,仍需加强。
虽然习惯培养与养成的意识与氛围有了,但在师生的头脑中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落实的力度还有欠缺。要通过恰当、有效地方式调动师生积极性,让教师、学生动起来,真正投入进去,才会收到实效。特别是在基础习惯中的学生的“规范读写”以及“读写姿势”方面,仍需加大力度,持之以恒地抓下去。
一学年的教学教研工作,虽然我们没有做出多么骄人的成绩,但是大家也一直在努力中。今后工作中,我们将在教体局领导的关心帮助下,继续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鼓足干劲,创新思路。努力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坚信:只要坚持好的习惯,定会收获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