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栖霞城区的江先生今年43岁,两年前,他的肛周旁开始出现红肿疼痛、破溃流脓的情况,之后的日子里,该处反复发作,病情时好时坏。近日,江先生肛周旁再次破溃流脓,他最终来到栖霞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就诊。
接诊的泌尿外科医生对江先生展开了详细问诊和检查,发现他的肛门周围有一瘘管外口,呈条索样通向肛门,结合B超结果,诊断为肛瘘。
不可忽视的疾病—肛瘘
说起肛瘘,有些人可能感到陌生,其实它和痔疮一样,都是常见的肛肠疾病。
肛瘘是肛门直肠瘘的简称,是指肛管或直肠因病理原因形成的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管道。肛瘘可根据瘘管位置高低进行分类,瘘管位于肛门括约肌深部以上的为高位肛瘘,位于肛门括约肌深部以下的则为低位肛瘘。
肛瘘通常有以下症状:一是肛旁流脓,自外口反复流出脓性、血性、黏液性分泌物,时多时少,也可能有粪便及气体排出;二是肛周瘙痒,由于流出物质对皮肤刺激,可引起局部皮肤瘙痒,还可能形成湿疹;三是肛周疼痛,若外口愈合,瘘管通常会形成脓肿,患者会感到明显的疼痛;三是全身症状,可伴有发热、寒颤、乏力等症状。
别让肛瘘靠近你,提前预防是关键
1、建立健康的饮食结构 忌辛辣、刺激类食物,多吃些清淡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粗粮等。
2、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并且避免长时间蹲在厕所里,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肛瘘的发生。
3、保持肛门清洁 养成便后清洗肛门或每日早晚清洗肛门的习惯,保持清洁,预防感染。
4、积极治疗相关的肛管直肠疾病 肛窦炎、肛乳头炎等疾病应该及时治疗,以免诱发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及肛瘘。
泌尿外科医生强调,很多患者容易将肛瘘暂时性愈合误认为自愈,实际上后续依然会反复发作,甚至会发展成复杂性肛瘘。因此,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一旦出现不适,应尽早治疗,防止严重情况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