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扬务沟学校2022-2023学年劳动教育工作开展报告

日期:2023-12-01     

字号:

基本情况:莱州市扬务沟学校,专职劳动教育教师1人,兼职劳动教育教师8人,校内劳动教育基地1处,校外劳动教育基地1处。

【课程开课情况】 学校根据课程设置要求,六年级每周1课时,七年级每周1课时,八年级每周1课时,九年级每周1课时。学校以课堂教育和课外实践为主,课堂教育主包括:课堂选题、活动策划、中期反馈、成果交流、总结反思;课外实践主要包括家务劳动、社区服务、公益劳动、志愿者服务、生产劳动等。

【基地建立情况】 在学校东南方向建立劳动教育基地,基底面积大约200平方米。

【经费投入情况】 学校共投入年度经费约0.4万元,用于劳动教育的工具、材料购置及水电费等方面。

【选用教材情况】 学校选用劳动教育教材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

【学校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发〔2020〕7 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教材〔2020〕4 号)等文件要求,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制定《莱州市扬务沟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二、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培养他们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三、抓住关键环节,落实劳动教育的各项要求

(一)课程设置

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实施“1+X”课时制度,系统加强劳动教育,在落实好学校每周 1 课时必修课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家务劳动和课外校外劳动,作为必修课的补充。每周课外校外劳动和家庭劳动的时间,小学 1 至 2 年级不少于 2 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 3 小时。每学年设立劳动周,采用专题讲座、主题演讲、劳动技能竞赛、劳动成果展示、劳动项目实践等形式进行。

(二)教育内容

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教育引导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集体和公益的事情抢着做,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小学低年级(1-2 年级)重点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知道人人都要劳动;小学中高年级(3-5 年级)重点围绕劳动习惯养成,做好个人卫生,主动分担家务,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劳动光荣;初中重点围绕增加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加强家政学习,开展社区服务,适当参加生产劳动,初步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职业意识。

学校对劳动教育内容进行总体规划、整体设计,根据年级教育目标,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特点,编制学期学年劳动教育教学计划、劳动周实施方案和评价方案,具体落实劳动教育的各项要求。建立中小学生劳动清单制度,对中小学生的基本劳动知识和技能提出基本任务,定期完成。建立健全校园劳动值日制度,学校里除高空、危险等不适宜学生完成的劳动项目外,尽可能交给学生完成。教室清洁、卫生保洁、花卉绿地养护等校内劳动,安排给相应年级、班级学生完成。支持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

(三)师资队伍

建设专兼职相结合的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队伍,配备专任教师和其他兼职教师。

(四)基地建设

建立校内外劳动教育基地,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内现有条件,积极建设校内劳动教育园地、校内劳动角等,组织学生开展校内种植、养殖,另一方面积极开辟校外劳动教育基地。

(五)家校共育

密切家校合作,转变家长对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的观念,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结合学校劳动教育目标,指导家长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进行劳动,每年学会一至两项生活技能,逐步掌握刷碗、拖地、洗衣服、做饭、炒菜等家务劳动能。

(六)课程评价

积极探索有效的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规范平时表现评价,明确学年劳动实践类型、次数、时间等考核要求。建立劳动教育成果展示交流机制。实行等级评价。将中小学生劳动过程与劳动素养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四、强化条件保障,提升劳动教育实施水平

(一)组织领导

为了有序、有效推进工作实施,实现既定的劳动教育目标,决定成立扬务沟学校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名单如下:

组 长:任建刚

副组长:张立峰  

成 员:刘延鑫  孙静静  王晓燕  崔楷涓  邹宜斌  各年级劳动教育老师

(二)经费投入

按照规定统筹安排公用经费等资金开展劳动教育。

(三)安全保障

建立健全劳动教育安全风险管控机制,完善劳动实践活动安全管理制度、风险防控预案和应急与事故处置方案。强化风险意识,认真研判劳动实践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加强劳动教育基地的安全设施建设,按照中小学安全规范标准配备“人防、物防、技防”等安全设施,保障师生劳动安全。

(四)宣传引导

引导家长树立正确劳动观念,支持配合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加强劳动教育科学研究,宣传推广劳动教育典型经验。积极宣传推广劳动教育典型案例,讲好烟台劳动教育故事,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不劳而获、贪图享乐、崇尚暴富的错误观念,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五)督导考核

把劳动教育纳入各班级综合评价。开展劳动教育质量监测,强化反馈和指导。

【劳动周方案及佐证材料】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和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版)》要求,推进我校劳动教育教学和实践工作,进一步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品德,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提升劳动素养,决定开展2023年劳动周活动。

二、活动主题

会劳动 悦生活 乐成长

三、活动时间

2023年4月~5月(各年级根据劳动项目自选活动时间)

四、活动内容

(一)劳动精神传承

看一部劳模纪录片或寻访一个身边劳动模范。

劳模纪录片推荐:《烈火英雄》《天渠》《超级工程》《劳动铸就中国梦》《大国工匠》《中国队长》。

(二)劳动习惯养成

根据年龄阶段,结合个人能力,开展不少于一周的单项劳动实践,填写习惯养成一日评。

(三)劳动技能比武

1.叠衣服、系鞋带

活动对象:一年级全体学生

活动组织:一年级部

活动准备:学生自备校服衬衫和长裤,需系鞋带的运动鞋。

2.纸折桌面垃圾盒

活动对象:二年级全体学生

活动组织:二年级部

活动准备:A4纸二本、安全裁纸刀15把。

3.钉纽扣

活动对象:三—六年级全体学生

活动组织:小学部

活动准备:2孔纽扣、4孔纽扣各200个、缝衣针50根、长布条50根。

4.编制立夏蛋网

活动对象:七—九年级全体学生

活动组织:初中部

活动准备:编织线200米,熟鸡蛋30只

活动说明:班级自行组织初赛后推选5名优秀选手参加复赛。

评选说明:各项比赛均要求美观和速度兼顾,设定个人单项奖、个人全能奖、团体奖。一等奖20%,二等奖30%,三等奖50%。

(四)劳动现场体验

1.现代农场观摩体验(一二三年级)

2.学校食堂体验活动(四五年级)

3.非遗制作类项目操作体验(六-九年级)

(五)劳动项目实施

五年级部开展端午节五红之红心鸭蛋制作,编写腌制鸭蛋手册,尝试开发蛋黄为主题的菜品。

(六)劳动成果展示

记录自己的劳动时刻,一二三年级同学通过照片展示自己劳动的精彩瞬间,四五年级同学通过视频记录自己的劳动过程,初中部同学通过演示文稿图文并茂的展示自己的劳动心得,分享自己的劳动技巧。

【劳动清单】

小学低年级(1-2年级)劳动教育清单内容

一、家庭劳动

1.每天自己穿衣服、叠被子、

2.每天自己洗脸、刷牙、洗脚

3.自己系鞋带、系红领巾

4.自己收纳文具、整理书包

5.用餐时帮家人拿取、摆放碗筷

6.每周洗一次袜子、红领巾等小件物品

7.每月为家人做一次果蔬拼盘或水果沙拉

二、学校劳动

8.每天整理课桌和学习用品

9.每天一次使用简单工具参与班级卫生扫除

10.每周一次合作摆齐班级桌椅

11.每周整理一次班级图书角

小学中高年级(3-5年级)劳动教育清单内容

一、家庭劳动

1.整理自己的床铺、书桌

2.自己剪指甲

3.周末饭前饭后餐桌整理

4.每周为自己和家人手洗小件衣物1-2次

5.分类收纳自己的衣物

6.每周承包一天家里的洗碗任务

7.每周至少一次扫地、拖地

8.每月为家人做1—2次营养早餐

9.每天清扫一次班级卫生

二、学校劳动

10.每天整理课桌和学习用品

11.每学期合作完成至少一次板报更新

12.每月参加一次校园志愿活动

三、社会劳动

13.参加社区环保、公共卫生维护等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

14.参加一次农忙劳作

初中劳动教育清单参考内容

一、家庭劳动

1.自己洗头、洗澡,保持个人卫生

2.自己刷鞋

3.整理衣橱,保持个人衣着整洁

4.每月洗一次枕巾、床单

5.每月整理一次厨房调味品

6.每月完成一次洗衣、晾晒、收纳

7.做一周家庭记账员

8.每月独立为家人做一次三菜一汤一饭的正餐

9.每月清理一次洗手间

二、学校劳动

10.合作完成班级值周及卫生区的清扫任务

11.认领一种绿植,坚持日常养护管理

12.冬季每逢下雪后及时清扫校园积雪

13.每学期至少参与 1 次餐厅帮厨

14.每学期体验一次图书管理、校内文明岗等岗位工作

三、社会劳动

15.参与一次义工服务,如慰问老人、环保等活动

16.进行一次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等职业体验

【教学设计】


我帮农民伯伯种花生

一、 活动背景及目标

(一)活动背景

我校位于莱州市西部扬务沟村,这里农业资源和海洋资源都很丰富,学生90%以上是农民和渔民的后代。为严格贯彻落实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文件精神,我校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热资源优势,开发了“快乐种植”系列课程。本案例主要介绍花生种植活动。花生营养丰富,在莱州当地广泛种植,有着“植物肉”“长生果”的美誉。指导学生帮助农民伯伯种花生,旨在让学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培养劳动兴趣,体验劳动的快乐与艰辛,引导他们从小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将勤俭美德融入日常生活中。

(二)活动目标

1.认识种花生所需的农具,了解其用途,学会使用简单的种植工具;了解现代农具的种类和用途,感受现代科技的力量。

2.通过实地访问、上网搜集资料了解花生种植的基本方法;在实际操作中运用种植方法,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分组操作,使学生明白合作共赢的道理;教育学生珍惜粮食,形成勤俭节约的品质,激发学生对农民的崇敬之情。

二、活动计划及活动准备

(一)活动计划

第一阶段:了解花生,探寻种植方法。(2课时)

第二阶段:实践体验,学习种植技能。(2课时)

第三阶段:拓展延伸,守望花生成长。(1课时)

(二)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1.确定活动评价标准,印制学生活动指导手册。

2.购置花生种,准备种植工具、灌溉工具等。

3.邀请有多年农作物种植经验的刘显通老师重点指导播种和田间管理方法。

学生准备:搜集花生种植所需农具和种植方法等相关知识。

三、活动过程

(一)了解花生,探寻种植方法

1.了解花生,激发种植愿望

播放课件动画“小花生成长记”,使学生初步了解花生的生长过程,感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神奇,激发种植愿塑和探究精神。

(课件配音:我是一颗花生种子,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小主人剥开保护我的外壳,把我们融入大地妈妈怀抱。小主人为我浇水、施肥、除草,在他的精心呵护下,我发芽了,不久就开出了黄色的小花,我在地上开花,在地下结果。慢慢地,我的脚下悄悄地长出了许多小花生。经过5个多月的成长,小主人把成熟的花生从泥土中请出来,于是,无数个“我”出现了……)

2.开展讨论,制订种植计划

在学生对花生种植产生兴趣之后,引导他们展开“花生种植知多少”的讨论。学生围绕“学种花生”这一主题,梳理研究内容,根据主题划分了五个研究小组:“种子探秘组”了解花生的品种、选种方法、剥花生的技巧;“播种探秘组”了解适合花生生长的播种时间、温度、密度、湿度等;“种植探秘组”了解播种的基本步骤和种植技巧;“肥料探秘组”了解肥料的种类,花生肥料的选择和使用量、施肥方法;“工具探秘组”认识种植作物常见的工具,会使用种植工具。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成研究小组,选出组长制订行动计划。教师在活动前,对学生进行适时指导,提醒学生使用礼貌用语,保证活动质量。每个小组安排--名家长志愿者协助指导。

3.分组探秘,汇报成果

各组通过调查采访、跟着家长到田间学习、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搜集整理之后,开始汇报本组的研究成果。

种子探秘组:花生有大粒和小粒,有紫皮、红皮、白粉色皮的。南方以小粒花生为主,北方以大粒花生为主,出油率高。适合北方的花生品种主要有早熟高产的“鲁花9号”、高产稳产新品种“鲁花12号”、高产出口大花生新品种“8130”等。本组对如何选种提出了可行性建议:种子的选择要求颗粒饱满、皮色好,不要选择那些被虫咬、出现芽眼或皱纹多的。

播种探秘组:

一是汇报花生成活率高、生长旺盛的播种条件和播种技巧。适合花生生长的播种时间、温度、土质,一般出现在四月底和五月初,温度在15度以上;土质一般为沙壤土,黏土不适合种花生;栽种的深度,一般在5厘米左右,穴距10-15厘米,每个穴位种2颗种子为宜,行距30-40厘米。之后,他们汇报了“剥皮下种”的方法对种植成活率的影响,并现场展示剥花生技巧。

二是陈述种植花生的经过。分别是整地-起垄-挖窝-下种-培土-施肥-浇水,并让家长带领学生到田间去学习种植花生的基本步骤,拍摄家长种植花生的整个过程并在班里播放。

肥料探秘组:先介绍作物肥料种类(包括有机肥相无机肥),提出种植花生“将有机肥和无机肥结合使用更好”的观点。此外,他们对肥料的使用量、施肥方法也进行了分享。花生想要高产,在幼苗期、开花期、结荚期、饱果成熟期4个关键期的用肥一定不能忽视。

工具探秘组:展示锄、锨、镢等常用的种植工具,并介绍其基本的使用方法。此时教师进行补充,将搜集到的现代化农具展示给学生。翻地的机械、起垄机、点种机、喷雾式农药机械、采收机械等,使学生感受到了现代农具的神奇和现代科技的力量。

每个组的研究成果百花齐放。学生在互相学习、互相质疑中各抒己见,有了扎实的种植技术理论做基础。

(二)实践体验,学习种植技能

活动一:选品种,剥花生。

1.优化组合,成立种植小队。将第一阶段五个小组的成员拆分,重新组合成五个新的小队。他们在新组合中各自成为具有专长的“种植小专家”,对本组活动起指导作用。

2.精选品种,尝试剥法。根据“种子探秘”成员的建议,五个小组对花生品种进行验证:第一、第二小队选了“鲁花9号”,第三小队选择“鲁花12号”,第四、第五小队选大花生的新品种“8130”

各小组开展剥花生比赛,以剥得最快、对种子的伤害程度最小为优胜。他们先后尝试双手剥、单手剥、借助工具剥,探究剥花生简单、快捷、不磨手的方法。为开阔思维,老师向大家展示利用小木棍制作的大夹子剥花生,提醒学生遇事要开动脑筋,学会利用工具化难为易。

活动二:种植大比拼

1. 回顾步骤,专家示范

师生上间田间,先请“播种探秘组”的学生再一次向全体同学介绍种植花本步骤,然后请有种植经验的家长亲临示范,学生认真观察“整地-起垄-挖窝-下种-培土-施肥-浇水”的整个过程,牢记于心。

2.选择工具,学会使用

教师出示镢、多齿钉耙、锨、锄、三齿钩等农具,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用法,提醒学生使用农具要小心,不要误伤自己和他人。

2. 种植实践,学以致用

在家长示范指导下,学生梳理种植花生步骤,进行种植实践,做到学以致用。

(1)整地、挖垄。先用三齿钩将地刨松软,为了让花生长势更旺,根据土壤的营养状况增加有机肥,肥料撒入田地里后用多齿钉耙弄平整。在整理田地过程中教育学生每一步都需要用心,精耕细作,才能获得丰收。

(2)挖窝、下种。有的组直接用镢头挖出一条长坑后再播种,有的组采用小铲子挖窝后播种。指导学生每个窝内放两颗种子,下种的深度大约为5厘米,太深长不旺,太浅不易成活,各组同学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培土、浇水。学生有的用脚培土,有的使用工具培土。教师指导学生培土要压实,浇水要细心,尽量不把水洒到外面。为了使花生长得快长得好,家长现场指导如何盖地膜。

4.适时评价,启迪心灵

教师对每个种植小队的种植过程进行观察评价,如:观察评价每个小队选种是否饱满;评价每个小队的种植密度、深度是否正确;评价每个小队的操作步骤和方法是否正确;评价学生使用工具情况。教师最后对本次种植实践情况进行总结评价。根据学生评价结果选出“最佳种植小队”“挖窝小达人”“播种小达人”“工具使用小达人”。

本次活动学生亲历了整地、挖垄、挖窝、浇水、下种、培士等花生种植全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明白:每一粒种子都有神奇的力量,要敬是生命。看似简单的种植劳动,蕴含着许多科学道理,要学会用科学方法去守护农作物的成长。在花生种植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和技能,培养了动手能力、合作能力,更体会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谛,明白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用心,细心。

(三)拓展延伸,守望花生成长

1.鼓士气,种美好

引导学生明白,错过了季节或时段,就错过了一年的收获。种植不是-劳永逸的,作物的生长离不开精心的照料,只有具备耐心和勇气的人,才会获得丰收的果实

2.寻方法,促提升

教师提出问题:花生种下后,如何进行田间管理?引导学生下一步继续探究花生幼苗期、生长期、成熟期的管理学问。对学生提出下一步研究任务:搜集养护方法,进行实践操作;了解花生生长过程,做好观察日记。

3. 独立种植,学以致用。

可以在家里独立种植几株花生,在种植中享受劳动的快乐,体验劳动的艰辛,享受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喜悦。


【成长档案】


校外劳动基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