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指导思想
根据2023年全市教育体育工作的总体思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部署,坚持把“狠抓落实、攻坚突破”作为工作的生命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动莱州教育向更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计划
(一)增强管理效能
1.夯实党建基础工作。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规范党支部组织生活,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换届提醒等各项制度,完善月督导、季调度、年度述职评议一体化管理机制。抓好党组织书记全面从严治党和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工作。加大党员发展工作力度,落实“双培养机制”。规范党组织关系转接,做好党员信息系统更新和维护管理。提高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工作效率。
2.提升党建引领水平。强化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推进教育领域政治建设。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网络意识形态责任制,不断提升舆论引导和舆情处置水平。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推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打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深化党员示范岗建设,积极开展党员志愿实践活动。推进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党建品牌。全面加强党对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的领导。
3.狠抓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切实优化教体系统营商环境。强化廉政警示和法规制度学习教育。继续推进“清廉教育”“清廉学校”建设工作。深入整治师生身边不正之风和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加大违规违纪行为监督查处力度。持续巩固巡视巡察反馈意见整改成效。
4.打造过硬队伍。坚持“一个标准,夯实一项基础,抓好三个层面”,即夯实教师基本素养这个基础,持续抓好教师“两笔一话一技术”教学基本功,以学校骨干教师带青年教师,政教处统筹班主任培训和管理工作,提升学校不同层面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继续发挥好学校“青协会”的作用,组织45岁以下青年教师开展读书沙龙、教育教学研讨、信息技术学习等活动,引领青年教师积极成长。
5.强化日常管理。深入课堂、深入师生,重视细节管理,了解师生的教学和学习现状。分别组织高组、低组优生进行学习经验交流会,让学生之间形成“比学赶帮超”的竞争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率。
6.打造校园文化。立足学校实际,深入挖掘校园文化基因,着力打造校园文化载体,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发挥好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以党建带团建、队建,进一步增强学校文化的感染力、凝聚力。
(二)完善育人体系
1.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深化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加强“德融数理·知行合一”新模式研究,完善融合共育机制,推动形成特色鲜明的德育文化和德育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挖掘利用好莱州红色资源,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赓续红色血脉。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作用,加强思想引领和政治启蒙,开展“红心向党”“红领巾争章”、红领巾巡讲团等活动。深入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加强德育干部和班主任队伍建设。抓好德育特色品牌创建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展“最美校园”、文明校园评选。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完善三级家委会工作制度,定期开展家校共育活动。
2.推进德育活动序列化。由政教处牵头,将一年当中的重大节日进行明细,寻找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学生集体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家,传统文化、文明礼仪、集体荣誉感等方面的教育,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3.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表现特殊的学生给予关注,并进行心理沟通,及时进行家访或反馈给家长,家校携手,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三)提高教学质量
1.抓好“七项规范”。以“教育质量提升年二期行动”文件为指导,开展以“规范教学计划、规范备课、规范作业、规范批改、规范听评课、规范检测”为主要内容的“七项规范活动”,通过定期检查和临时抽查等方式,引导老师们沉下心来,把常规工作做得细致、扎实、有效。
2.进行有效教研。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研活动。目前,制约教学成绩提升的最大问题是教师对学情的变化研究不透彻,很多教师无法根据学情的变化而调整教学方法、教学进度、培养思路。我校的教研活动内容可以调整为专项教研:既可以是某一个专项知识的突破问题,也可以是如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问题,还可以是教师如何有效辅导学生问题等。总之,越贴近学情的教研,针对性越强,效果越好。
3.做优做强教科研。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和教科研项目研究。深入推进“魅力课堂”教学研究,小学段推进“效率课堂”迭代升级,初中段围绕“教学评”一体化、大单元教学优化“小组互助合作达标课堂”深入学习研究2022版《课程标准》,强化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目标教学,增强学科实践应用意识。深化“大单元教学”“互联网+教育”“常规一体化”等专项教研。认真研究和把握中考新动向。
(四)加强音体美劳动教育
1.抓好学校体育和卫生健康工作。优化学校课程方案,调整课程设置比例和课程内容,落实体育课时要求。深入推进全市中小学“1+1+N”体育教学工程,落实“周三比赛日”制度、大课间“体能天天练”和课外体育活动制度、寄宿制学校早操制度,保证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完善体育与健康家庭作业和假期作业制度,保证学生每天校外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参加全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阳光体育运动会、体育活动月、体育节、“市长杯”足球赛、“学校体育联盟杯”球类比赛、乒乓球比赛、象棋围棋比赛等活动。推进“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市”建设。优化完善体卫艺工作专项督导评估。加强健康教育、国防教育和禁毒教育,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活动。
2.推进学校美育。建立常态化学生全员艺术展演机制。完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审美体验+专项特长”艺术课程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至少熟练掌握1-2项艺术特长。健全艺术教育质量监测“人机对话”平台使用机制。推动美育学科融合,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围绕美育新课标,探索推进推进学校音乐合唱团、舞蹈团、器乐团和美术社团建设。
4.加强劳动教育。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意见》,推进家庭劳动、公益劳动、生产劳动,建立校园劳动、家务劳动制度,设立劳动日或劳动周。继续深化“社会大课堂”活动,加强校内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每学期组织校园文化节、劳动周,丰富学生的校园活动。每天每一名学生清理自己的分管卫生区,还要参加学校的“实践基地”管理,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
总之,苗家学校全体教职工将不断转变思想、改革创新,风雨兼程,砥砺奋进。用激情与担当,迎接挑战;用敬业与智慧,教书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