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平里店中学2023年教育科研工作计划

日期:2023-11-30     

字号: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五育融合,深化教学改革,抓好教育科研,促进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健康发展。

二、主要任务和措施

1.健全组织

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离不开教研活动的扎实开展。浓厚的教研氛围,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是不可缺少的。新学期开始前,在上学期基础上明确、完善我校教研组织,语文教研组、数学教研组、英语教研组、理化生教研组、史地政教研组、音体美教研组。各教研组都要有详细的活动计划、活动记录,对于各教研组的活动情况,教导处将进行检查、落实。

2.加强理论学习

理论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科研能力的大小,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是适应当前形势的迫切需要。本学年,要认真组织老师们学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有关文献,课程改革的有关理论,创新教育理论。通过学习,使老师们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价值观、质量观,引导老师们全面教书育人,为教学研究提供较厚实的理论基础。能运用所学理论解释一些教学现象,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学进去,走出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本学期理论学习的内容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育人,着力以风清气正的环境育人,加快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同时对基础教育各科课程标准深入研读,同时学习《德育课程一体化系列丛书》、《教学研究》、《现代教育》、《材料汇编等》、教师信息技术2.0教学能力学习及应用。

学习方式:集中辅导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集中学习时间:间周星期三。另外,本学期,还要选派部分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培训,为课改打好基础,为教师驾驭新教材做好理论和能力的准备。

3.加强中青年教师培养,促进整体发展

好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希望和未来,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本学期要继续在中青年教师中开展“课堂展示”“专题课堂研讨”活动,安排骨干教师定人、定时对他们进行培养指导,从基础入手,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从课前到课后各个环节,实行全过程研磨精打强练。要给中青年教师定目标,压担子,督促他们勤钻研,严要求,长“个子”。有计划地在中青年教师中开展好“四个一”活动,即设计一节优质教案,上一节优质课,钻研一节教学模式,写一篇有一定水平的教学论文。要不断挖掘激发中青年教师的潜在能力,使他们持久发办,变倦怠为内卷,重燃教育激情。

4.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效益

教学常规作为教学管理的关键环节,应始终放在教学管理的首位。本学年将教育质量提升年二期行动为抓手,落实七项规范,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对不按常规要求教学的教师,要通报、批评,并和考核挂钩,

对于单元过关,尤其是“二次过关”要以年级为单位,对各层次的学生树立不同层次的二次过关标准,精准培养学生。

5.教研活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打造魅力课堂。有特色课堂模式。总结出不同学科以及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等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2)开展“同课异构”、优课展示、成果汇报等活动。

(3)学科组落实《烟台市中小学生经典阅读指导意见》、《烟台市中小学书法教育推进方案》提升读写素养、数学素养、英语素养、开展英语人机对话专题研究。举办书法教育系列活动(语文组)。

(4)根据各自学科特点,以思维建构改造“小组互助合作达标课堂”,将思维发展培养贯穿始终。

(5)深化课堂专题研讨:学科组结合听评课活动开展“精准教学”课堂诊断与改进,发现课堂问题后,针对问题进行研究商讨,及时改进课堂教学。加强“互联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0的教学研究。创建适应各年级各学科线上学习需要的优质课程资源库。

(6)开展大单元教学研究。坚持学情主导,基于课程标准、学科特点和教材安排,精心设计单元课程;设定整体目标、创设真实、问题情境,科学组织单元课堂教学,形成学科大观念和大概念,促使学科教学提质增效。落实“教——学——评一致性”。厘定目标中心,坚持评价导向,引导教师随时监测学习目标达成度为核心的课堂整体。

(7)创新常态教研。积极订单式教研机制,即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切实解决基层教学“真”问题。

(8)深入实施备课、上课、作业、检测一体化运行。增强备课实效,抓好“集体备课一个人修改一上课验证一反思提升”基本运行机制和“目标——策略——评价——改进”基本备课范式的落地落实。重视个性辅导,加大个别化辅导。

(9)深化作业改革,借助教研组集体智慧精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关于“双减”和五项管理的精神要求,优化作业设计,提升作业品质,做好作业监测与反馈。提高单元检测实效,重视分析平行班级的发展情况,做好教情学情分析与诊改,切实提高教学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10)抓实中考研究。认真研究中考、会考评价体系,把握中考会考新动向,做好考试命题、成绩分析、质量评估工作,优化优生培养策略。

(11)抓牢学科教师队伍建设。探索分层培养模式,秉持整体规划、精准施策、梯次推进的思路,实现学科教师队伍的个性化、专业化、风格化发展,帮助青年教师走向成熟,骨干教师突出风格,名优教师实现专业突破。强化读书活动,推进老师阅读行动。

6.多种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方面教育:

(1)家校合力,赢得实效。

学生生活的环境主要是家庭和学校。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但不可忽视家庭因素。据调查,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首要因素是家庭气氛,不同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何采取民主型的教养方式,营造和睦、温馨的家庭气氛是家庭教育首要问题。家长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医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赢得实效,必须赢得家长的支持。我们要着力修筑学校与家庭之间沟通的桥梁,开办好家长学校,通过家长学校组织家长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使家长逐步认识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普及心理教育基本知识,共同探讨孩子心理健康问题,交流先进经验与做法,不断提高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素质。从而形成学校、家庭教育合力。

(2)加强科研,总结提高。

①班主任老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要善学、勤学,做好阶段性研究和分析,并在班主任会中进行交流,使班主任不断提高认识、开拓思路、更新方法。

②教师要从实际出发,以我校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需要为主题,做好个案分析,不断地积累资料,撰写有关的心得体会、论文及课题研究,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并在校内进行推广学习。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