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烟台市牟平区高陵镇中心小学教学工作总结

日期:2023-11-30     

字号:

重点求“质量” 常规抓“延续”

——高陵镇中心小学20222023学年教学工作总结

学期初,我们对全校所有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做了调查,我们认为,要想提高我校整体教学水平,必须从教师、学生抓起,从课堂抓起,因此,本学年,我们结合“教师发展前沿化”“学生培养终身化”“德育工作一体化”三方面,开展了相关的教学活动并取得了良好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多措并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成长的着力点,从提高教研实效性开始

在平日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无论上课的教师如何引导,很多学生就是不爱举手发言。学生的状态引发我们的思考,大家认识到:还是老师说得多,学生互动交流的少;学生听得多,主动发现的少。为此,我校开展“一课二研三验”系列教研活动。

第一步,业务领导或大教研组长上示范课,让抽象的理论通过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及教师的亲身参与,转化为具体真实的教学行为。

第二步,教师分年级进行磨课研讨活动,在互相观课的过程中,让老师发挥年级教研组的力量,不断提升个人和年级组课堂授课水平。

第三步为了保证说议讲评有实效,我们采取“走课”和“微测”两种方式检查。一看说议与讲是不是两层皮,教师是否同步;二看教学环节设计是否科学,细节落实的有效性;三看学生是否真正在自主学习,有没有“假自主”情况的发生;四看学习目标是否达成,杜绝表面热热闹闹,效果不明不白的情况。

通过上述的示范、实践、监督、考核一系列的引领与管理举措,现在,教师的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课堂互动有了极大改善。

2.成长的发展点,从个人实践反思开始

我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是结合课堂教学,要有教后反思,记录下这节课的得与失、精彩与亮点以及改进的措施等,还特别要求教师写下自己的理性思考。二是每月一次沙龙论坛,谈谈自己最有收获、最满意的教后记、教育随笔、教育叙事、教育案例。三是开展教师的金点子论坛。本学期开始,为了让每个老师都能自信的站在舞台上展示自我,学校开展了"金点子论坛"活动,鼓励教师积极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

3.成长的充气点,从信息能力提升2.0开始

学校成立了以区级专家李国毅老师牵头的骨干团队,由骨干教师先上示范课,强化了学校骨干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指导培训。然后结合教师层次差异,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骨干教师与特岗教师结对子,细化考核机制,全面促进教师全员信息技术能力提升。

4.成长的“支撑点”,从教科研开始

学校层面,依托学校开展的特色课程,我们开展了《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创新与实践研究》《民间传统文化的校本化》取得阶段性成果,今年已顺利结题。在此基础上,学校又申报了《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全员育人策略的研究》《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策略研究》市级十四五课题,目前已成功立项,正开展扎实研究。教师层面,我们通过专项研究,引领教师成长。青年教师开展了《基于信息化环境小学低年级有效识字教学的研究》等小课题研究,各学科组开展德融数理专项研究。这些小的专项研究,将小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研究融为一体,不但提升了教师们的理论与实践水平,还增强了学生的能力。

二、以能力与习惯培养为抓手,力促学生全面发展

(一)画图训思维

思维导图对于提升学生学习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本学年我校继续在各学科开展思维导图训练与应用。语文阅读课上,指导学生画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开展阅读,归纳一篇文章的内容、中心,表达方法等,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整本书阅读中,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分析和概括,画出思维导图进行阅读交流。道法课上,整理筛选资料,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资料的能力。科学实验课教师引导学生画出实验导图,把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果,注意事项等内容清晰标注出来,使实验在思维导图中活起来。我们还利用思维导图开展“小老师讲题”活动,促使学生在思维导图训练中,发展学科学习思维,进行知识归纳和整理,为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习惯重细节

我校主要采取习惯接力培养课。首先进行整体规划,将学习习惯的培养分散到每个周,每周都有侧重点,让教师明确要培养什么;其次对教师进行习惯培养的方法培训,让教师知道如何培养。在此基础上,开展同上一节课活动。多位教师齐抓共管,形成较强的合力,学生很容易走上轨道;同时借助他人的课堂,教师还能观察到同一批学生在不同课堂上的表现,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培养,所有教师都感受到学生学习习惯的显著进步,在暑假区质量检测中,学生书写总评为第八名。

(三)“悦”读促成长

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为此把晨读做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来抓。晨读的内容,我们分三项来进行,一是区里下发的经典诵读内容,二是党史小故事,三是我们拓展的诵读内容。

其次,围绕语文“快乐读书吧”每个级部共读一本书。开展每天阅读30分钟打卡活动,在读书的同时,我们组织学生交流读书体会,写读后感,好书推荐,印象深刻的一个故事等,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我们还结合诗歌节,开展春天送你一首小诗活动。结合访查村名来历活动,我校组织学生进行访查日记写作,各班学生深入村子进行大走访,访问老人,开展资料查阅,写成自己的访查日记。

三、以“正心”为教育目标,打造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

学校依托学校特有资源,实施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优秀传统文化、实践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一体化工程,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教育为主要形式,以促进学生自立、自强、自信的德育品质。

1.传统手工我传承

通过欣赏民间手工艺作品,激起学生对我们高陵民间文化的兴趣,从而爱上这些手工艺;组织师生到民间艺人家里学习手艺,感受民间艺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搭建平台展手艺,体验成功。今年六一举办了第四届守艺节,苹果网套变废为宝,一盆盆娇艳的花打扮舞台,玉米皮、剪纸等小组的学生穿上自己小组制作的衣服、头饰上台表演,学生用自己课堂上挣得的校园币购买自己喜欢的手工作品,让学生感受学习和成长的快乐。

2.民间传说显活力

许许多多村里人口口相传的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我们在以前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了“民间故事我搜集”、“寻童谣探谜趣”等活动,通过调动家长资源及其他人文资源,将农村这些不断消失的文化整理起来。“大鸦雀尾巴长”“金马驹的故事”等童谣和传说的整理,不但让学生从文化自身受到道德教育,也培养了学生对民俗文化的热爱,培养了他们探究文化来源的意识。

3.劳动实践提品质

学校在校园一角,设置了劳动基地,开发了“田园课程”。 如栽种地瓜时丈量一下自己班级的小菜园一垅长是多少米,30厘米栽一株,需要准备多少地瓜苗,数学知识融进劳动教育;菊花盛开时,带领学生感受“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意境;充满研究氛围的“土豆开花时需要掐花吗”、“先干枯的菊花是生病了还是凋谢了”等探究类劳动实践课程,激发探究欲望,有效提升了学生对劳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培养了学生细心观察和思考的品质。结合实践活动,学校编写了《走进杨子荣纪念馆》,对学生进行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一年来,学校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区英语才艺展演活动中,我校获一等奖;翰墨飘香经典诗词比赛获区第2名,春天送你一首小诗获区12名;我校近10名学生在暑假开展的村名来历采访活动和民间手工艺采访活动中,所写的日记发表在牟平教育微信公众号上;两名学生和两名教师在《学习强国》上发表文章;在区课堂教学大比武和各类优质课比赛中,我校所有参赛教师均获区级优质课。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到位的地方,还处于探究摸索阶段。我们坚信,只要坚持以校为本,扎实有效地开展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