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区小学2023-2024第一学期教研工作计划

日期:2023-11-28     

字号:

一、工作思路

坚持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海阳市新时代品质教育的工作部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潜心研究,因需而领,实效评价”的工作思路,着眼于“教学管理的规范运行、学本课堂的项目化推进、教学研究的主题性实施、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四大主题,狠抓“常规管理与学科教研”、“学科素养与品质课堂”、“学习习惯与学业质量”等三大重点,以学生学习习惯养成贯彻始终,推动我小学全面教学研究工作的内涵发展、品牌发展。

二、工作目标  

1.教学管理科学规范,力求:目标精准,计划规范,落实有效。

2.强化“过程常态管理”,促使各学科发展目标清晰、过程管理科学。

3.跟进“教研组的校本研修与学科特色”,探索性推进“小学语文单元拓展整合阅读”工程的实施。

4.关注“学业水平与学生学习习惯养成”,促进各学科教学质量均衡发展。

5.搭建“教研组长-中青年教师”的展示舞台,推进“3+1”专业培养模式,促进“学科领导及教研组长-中青年教师”队伍的快速成长。

三、推进策略

(一)强化常规管理,提高教研实效

1.完善四级教研联动机制。各教研组要进一步完善与“新时代品质教育”对应的教研工作理念,制定各层面对接的教学教研工作计划。要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项目导向的基本原则,通过“教研室、共同体、骨干团队、学科团队四级教研联动机制”将教研工作目标落到实处。

2.规范常规管理。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基本规范》《烟台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的通知》《海阳市小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等文件要求,制定本校的作业管理实施细则和作业评价标准,将学生作业“层次性、多样性、反馈性、指导性”的目标落到实处。同时把作业设计、批改和反馈情况纳入对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实绩的考核评价,确保学校作业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3.强化课堂管理。规范教师“备课-候课-上课”的举止言行,向40分钟课堂要质量。要将“课案一致”“提前候课(1分钟)”“规范板书”“合理使用媒体教学资源”等要求落实到位,要引领教师以提升“组织教学能力”“学科专业素养”为重点,规范教师集体备课、观课议课、学科主题研修等工作,通过领导跟进、经验分享、评估展示等方式,提高常态课堂教学质量。

4.提高教研活动实效。要落实好各学科的“每周一研”与“主题教研”(教师课程表要体现出来),做到程序规范、目标清晰、准备充分、过程扎实、成果共享,让校本教研真实、扎实。要结合重点工作自主联系目标学校展开“影子培训”。“教研共同体”每学年至少1-2次。我校是教学示范校及教学工作先进单位,要以成长、共享的心态,采取主题教研、现场观摩、网络研修等形式,组织开放展示活动,共同营造教学工作优质均衡的发展态势,自主开放活动每两年至少一次。

落实“基础性、差异性、拓展性、实践性”的作业原则,借助育才小学的个性作业设置策略,专门设置和印刷独具一格的“一揽子”作业,发挥作业在学生知识巩固、习惯养成、能力提升、素养形成等方面的关键作业。

(二)关注学科素养,聚焦新品质课堂研究

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在推进2022新课标落地实施的基础上,着力重点工作(单元拓展整合阅读),引领教师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并将“新课堂”理念落到课堂教学中。继续开展“两个一”活动,即“每学期至少一次主题教研活动”“两学年一次‘新品质课堂’展示交流活动”(“开放日”或“开放周”)。   

1.深化教材研读活动。各学科要将教材解读与培训列为重点工作,完成第三个学年度的教材研修工作。要引导教师借助学校学科资源展开校本研修,努力挖掘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与各教学内容的对应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升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要组织教材重难点解读、典型课例分析、现场备课检测、作业备课研讨等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积极配合教研室组织的教师现场备课能力进行专项调研。

语文:一要进一步推进新课标和部编语文教材的育人功能,自然渗透立德树人。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独特价值和优势,按照“整体规划、有机融入、自然渗透”的基本思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等人文教育内容自然融合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积累语言、积淀文化的同时,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二是教学教研活动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引领教师对部编教材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有清晰的认知,提升教师语文课堂教学基本功。三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语文、重视学生自主实践活动,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四是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用少量的课文示范,让学生学会阅读方法,有层次、有步骤地拓展阅读,将课内外阅读打通,让学生在海量、科学的阅读中提升语文素养。

数学:深化落实新课标要求。数学核心素养与四维度知识分析相结合的教材研读活动,充分发挥数学学科育人价值,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语言描述世界的数学核心素养。一是加强教材研究。着眼小学段数学知识体系、单元知识结构、信息窗知识点三个维度,从重点体系、重点单元、重点课例研究三个层面入手,将四维度知识解析与学生数学学业质量、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相结合,提升教师的教材解读与知识把握能力;二是注重备课与上课研究。以“学评教”一致性、单元整体教学为基本理念,深化已有单元及课时的备课上课成果,重视学生四基四能,精心研究题型题组,提升目标-活动-评价设计与实施的一致性与实效性,做到学、讲、练、评有效融合,努力提升学生数学学业质量;三是开展作业设计研究。提升作业设计的前置性、整体性与多样性,深化课前导学作业设计、优化课后巩固作业设计、创新课后实践性作业设计,努力提升作业设计品质,发展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

英语:一是深入解读新课标与教材。立足整体,疏通各年级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编写脉络,优化教学设计。解读教材文本时重点关注五个方面:文本在教材中的主旨结构和核心语言;文本中的主情景图、插图等非语言文字信息;文本中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文本中的语言功能、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二是基于“大观念”开展单元整体教学研究,坚持“学生立场、单元视角、任务驱动、适度拓展”,进行小学英语整合与拓展的探索,真正实现深度学习。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英语文化知识、重视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过程,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自主建构。四是注重“自然拼读”教学的研究,做好年级之间的整合与链接。

科学:一要做好一至五年级新教材的疏通与使用,理清整体及各年级核心概念的进价性;二要继续开展问题导向下课堂教学诊断实践,参考师生话语常模指标,重点诊断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等核心素养目标要求;诊断教学过程能否在创设学生熟悉的真实情景中展开“探究式交谈”,进行科学核心概念的自主建构与迁移,发展学生科学思维,养成科学精神;诊断教学评价能否灵活运用教师评价、同伴互评、学生自评等方式,全面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三要做好个性化备课,教学目标按照四个维度公开撰写,落实“学评教”一致性要求。

道德与法治:一是深入研究和学习新课标,组织教师内化五年核心素养的内涵及落实路径。二是推进“智德文法”四元课堂建设要求,结合时政热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真研读教材,重点关注“爱国情怀、责任担当、健康生活、规则与法治意识”等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首先,备课时要以德育目标、情感目标为轴心,预设螺旋式上升的学习活动,并辅以评价任务、评价量规,为引领学生走向“知情意行”的德育学习做准备。其次,要结合学习内容,灵活引入“新闻播报、玩偶之声、辩论之声、心灵剧社”四个德育策略,落实“学评教一致性”的教学理念,指导学生道德认知和实际操行相统一。三是要全面展开3-5年级道法课教学质量监测活动,要关注基于德育实践的项目化作业的落实,将道法教学与学校的德育活动,与评价学生的五方面表现融合式推进。

2.深化“新品质课堂”研究行动。“新课堂”研究行动是整合“学本课堂”的推进成果,在“育人本位”“课程立意”“学习中心”新课堂理念的指引下,关注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与文本、与同伴、与自我深度对话,确保学生在学科知识掌握、学科能力提升、学科价值认同等方面均学有所获。

第一,落实“学评教一致性”的教学理念。“学评教一致性”既是教学理念,又是教学策略。要引领教师总结教材研修成果,强化集体备课活动,精准定位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科学设计学习活动与评价任务,抓住备课、上课、观课、研课的各环节,以“研标、立标、学标、达标”系列教研活动为抓手,展开“学评教一致性”的新品质课堂研究活动。要将“评”这一教学诊断研究作为“学评教一致性”推进的主要策略,展开“目标、学习、评价”三位一体的研究活动;要以“教学目标界定”与“课堂评价量规设计应用”为重点,优化学习活动设计,将课堂评价嵌入课堂教与学之中,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学力。

第二,聚焦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行动。要依据各学科下发的《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制定学年课堂教学改革推进计划,完善课堂评价标准。要组织教师展开理论学习活动,关注学生心理特点、认知学习规律、大单元教学实践策略的学习;要组织教师进行推门课、展示课、研讨课等课堂研讨活动,引领教师学习、领悟学科核心素养;要组织人人参与的“教学大比武”活动,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与基本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打造素养课堂、优质课堂、高效课堂。

(三)跟进学习习惯养成,力求学业质量持之恒优

各教研组要确立“学业质量为中心”的主旨思想,关注学生的学业水平与综合素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要依据学段特点,以“学习习惯养成、阅读能力提升、学业质量保障”等重点,促进学生学业质量稳步提升。

1.强化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各教研组要巩固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成果,完善推进策略,将班级评价、年级评价、校级表彰融入其中。新学年,各教研组要选点推进,在保持三大基础学习习惯(主动预习、规范读写、每日阅读)的基础上,加大对认真倾听、积极表达、主动探究、总结反思和每日阅读学习习惯的培养力度,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做好奠基工程。要加强“习惯养成月”的过程管理与跟进指导,拓展推行“好习惯百日行动”,引导学生养成“真习惯”,走向“习惯成自然”的良好状态,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动力,为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奠定基础。

2.提升学科学业质量。各教研组要以教学质量为中心,全面分析各学科学生学业质量发展水平,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制定新学年提升学科学业质量的行动计划。要了解暑期学生“读写背诵”活动的落实情况,在调研学情的基础上,快速启动新学期教学工作;要依据课程标准,严把课堂“质量关”,强化常态化的教学质量意识,将学业质量研究纳入“每周一研”工作之中;要进一步完善作业集体备课、阶段性“学讲评”、错题归因分析、作业矫正练习等学业质量提升机制;要通过问题诊断、过程跟进等方式,防止或控制学业“薄弱地带”的产生与发展。

3.深化“单元拓展整合阅读”。各教研组要继续推进语文、英语两学科的阅读教学研究,有能力的学校要引导各学科教师推进全学科阅读,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积淀,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社会融入感与责任意识。

语文学科:继续做好本校的《单元拓展整合阅读推进方案》的实验研究工作。学校要明确研究的主题和方向,通过各种比赛活动,总结并完善本校的具体策略和实施方式的研究;要依托单元导引、示范阅读、自主阅读、读写联动、延伸阅读等教学基本范式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推动学校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英语学科:以承担的烟台市“十四五”规划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课内外阅读融合研究》为依托,持续做好“单元拓展整合阅读”的试验研究工作,并充分利用“海之阳小学英语”公众号推送的绘本故事。将教材内容与故事教学进行整合,丰富学生的表演、交流、展示等体验,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录制朗读小视频,并择优发布在公众号“赛朗读”栏目,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