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非遗+文旅 深度融合双向赋能

日期:2023-11-28      来源: 齐鲁网

字号:

23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全市非遗保护传承与手造创新发展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烟台市非遗保护传承总体工作情况以及相关区市在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中的创新经验和亮点做法,并介绍了2024年非遗工作的开展方向。

强基固本

开辟非遗工作新篇章

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学祥介绍,今年3月,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正式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全市15个区市全部在“三定方案”中明确了非遗工作职能,12个行政区文旅主管部门全部设立了非遗主管科室,一半以上行政区设立了非遗保护中心,总量和占比均走在全省前列。

今年4月,烟台市在全省各地市率先制定印发了两项非遗政策文件。10月,烟台完成了对市级非遗传承人的全覆盖评估,围绕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情况等6大项基础指标和开展非遗整理研究活动等5小项提升指标,开展自查自评和抽查测评,对评估合格的传承人予以每人3000元的传承补助,目前资金正在按程序下发中。

此外,上半年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启动了第六批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选工作,从符合条件的99名参评人中,选出73位第六批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同时,全市有16名传承人入选第六批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全市省、市级传承人数量分别达到了58人和275人,正“金字塔”传承人结构得到进一步巩固。

守正创新

实现非遗工作新突破

今年,一批非遗主题的“网红”打卡地逐一亮相。2月份,“山东手造”烟台综合展示中心向社会免费开放,成功入选首批20个“沉浸城市故事会”国家级试点。同时,依托县级非遗保护中心,龙口市、莱阳市、牟平区、蓬莱区、栖霞市陆续建成开放手造综合展示体验中心,构建了区市联动的“1+N”非遗展示平台体系。

在近期公布的全省第二批省级非遗工坊名单中,烟台莱州利富草辫非遗工坊、福山大面非遗工坊成功上榜,目前全市的省级非遗工坊共4家,数量居全省前列,近期还将公布新一批的市级非遗工坊。

今年以来,烟台先后与山东工艺美院、各驻烟高校等设计院所以及文创公司进行沟通对接,旨在建立高校+企业+传承人“三位一体”合作矩阵,明年将加快非遗文创开发,力争取得新突破。

品牌引领

展示非遗工作新形象

今年,烟台非遗文化不仅打响了民俗牌,也吹响了品牌号,奏响了融合弦。一系列主题活动融入非遗元素,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打响了烟台非遗文化的品牌。今年年初开启的元宵民俗文化灯会活动,拉开了全市全年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序幕。9月,全市首次以美食为主题的2023烟台非遗美食生活节活动举办,推出了全市首个非遗数字形象代言人,先后组织了60余家非遗文创和美食项目参加,吸引线上线下超20万人次参与,带动文旅消费近百万元。

不仅如此,烟台非遗正在加速“融圈吸粉”。今年诸多优秀非遗项目高调高频亮相烟台马拉松等全市重大活动,以非遗为媒,推动文旅与商务、体育、农业、教育等行业融合发展。全市15家非遗企业、30家非遗项目分别参加了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和第四届中国·山东国际苹果节活动,吸引广大参赛博士后团队和农业客商驻足欣赏,购买留念。

继往开来

推动非遗工作再发展

烟台是非遗大市,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5项、省级非遗68项、市级非遗228项,这些宝贵的非遗资源,有力地赋能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烟台非遗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发布会上,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蒲晓虹介绍,2024年非遗工作将围绕“深融合、优展示、强服务、利长远”四个方面开展。

蒲晓虹介绍,明年,市文旅局将深入推进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扶强做优市县两级非遗展示中心和非遗工坊,其中市级非遗展示中心(手造馆)完成二期工程建设;推出3条以上非遗旅游线路,打造“拳头”研学产品;加强与艺术类高校、文创企业等合作,以市场化形式推进烟台非遗文创产业发展。同时,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和展示展演活动,围绕中国加入联合国非遗公约20周年,创新举办全国剪纸邀请展、传统曲艺展演等活动。

做优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的服务管理工作,组织开展非遗保护与传承培训班,积极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做好课题研究和数字化工作,加大与山东工艺美院、鲁东大学等高校的合作,全年至少完成2个非遗类课题研究。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