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堂建设目标:
新课改背景下,新教材的使用,给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我们分管领导和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学期初市教研室刘主任的正确引领下,我校所有教师都开始认真研究新课标,研究新教材并投入到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保证并提高教学质量的探求中,加强数学基础建设,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行为,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增加活动和校本教研的研究,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成为我们课堂建设的新目标。
二、课堂建设推进计划及步骤
我们经过反复研讨制定出数学课堂推进计划,确定了推进步骤。首先是专家引领,夯实基础。其次是教研跟进,共同提高。然后是集体备课,博采众长。群策群力,团结奋进。最后是组内练兵,校级大比武,“三备两磨”,打造精品。
三、课堂建设推进策略
1.专家引领,夯实基础。
2. 专业理念是我们课堂建设推进的航标。我校利用每周三下午两节课数学教研会时间对教师进行了数学核心素养专题培训。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学习特级教师吴正宪《解读2022版数学新课标》,建立整体结构感悟数与运算一致性。观摩了名师课堂《百分数的认识》开发区第九小学 郭婷婷、《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蓬莱区易三实验小学 刘红梅等名师课堂,教师们都能够认真的学习,细致的体会,留有详细的笔记,并进行了网上研讨撰写了深刻的观课体会。通过学习老师们都能更好的学课仿课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看问题,有条例地进行理性思维、严密求证逻辑推理,清晰准确地表达等。
2. 教研跟进,共同提高。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教研活动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方案实施、得出结论、将结论运用于实践活动中以研促教。我校本学期的研究的主题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本学期主题研修分五个阶段:一是准备阶段确定研究主题,撰写方案,下发到学校数学团队群并带领全体教师学习;二是实施阶段。依照个人教学案例进行个人思考,组内线下交流校级线上研讨。三是:研讨成果整理。研讨结果经过梳理汇总形成做法,整理下发,结合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四是深化研究阶段。结合课堂教学撰写案例分析和心得体会。并在组内进行交流评选优秀案例。五是实践应用。组内磨课,校级比武。
千里之行,积于跬步;万里之船,成于罗盘。
在教研室刘主任的正确引领和指导下,我校数学团队成员慢慢的向研究型教师转变。本校参加海阳市研行成长营的成员有:于洁、宋宜芳、姜红霞。已加入海阳市教师成长群的教师有:崔世英、姜红霞、姜银娜、李春艳、宋宜芳、于洁等。感谢教研室领导的正确指引和默默付出,为教师的成长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使我们学校的数学团队慢慢成长壮大起来。
3.集体备课,博采众长,群策群力,团结奋进。 备课是一节好课的基石。我校认真学习和领会新的课程标准,扎实开展研究活动,优化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渗透德育教育。重点关注了单元知识体系、知识点和知识点解读、课标语及解读,我校每月进行一次集体备课,主要是针对单元知识体系和信息窗知识点、课标语及解读,形成了教研组单元集体备课和信息窗集体备课,打印下发,使教师能够很好地进行个性化备课。
4.组内练兵,年级初赛。本学年,我校全体数学教师根据主题研修进程安排,在各数学组内进行了“聚焦“数与运算”领域的单元整体教学发展学生的数感和运算能力”课堂打磨活动,并在组内进行听-评-议课,使每一位教师在吃透教材,依据课标教参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授课水平。
5.校级赛课,巅峰对决,“三备两磨”,打造精品。打磨细节,提升品质。在年级组精品课层层推选的基础上,我校推选出的组内课进行了校级选拔,打磨细节,提升品质1.课堂教师语言细节。2.关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加强运算能力,形成科学的直觉3.注重了学生课堂回答的细节,培养良好的数感和敏锐的数学意识4.加强思维训练,形成探究能力,注重数学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数学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共推荐6名教师参加全校比赛,6名老师共分两组,每组5名评委,以无记名的方式进行打分。参赛教师分别围绕“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效果、教师素养、特色创新”等五项内容展开教学活动。经过紧张的角逐,崔世英、姜银娜、姜红霞等四位老师荣获一等奖;于洁、宋宜芳等2位老师荣获二等奖,李春艳获三等奖。
四、今后努力方向。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监管力度,开展聚焦核心素养,从问题入手,推进学本课堂专题研讨、观名师课堂、举行课堂展示、与兄弟学校交流、着力解决细节问题,使我们的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学本课堂教学逐步走向规范,走向成熟。
海阳市徐家店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