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莱州市土山镇中心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日期:2023-11-26     

字号: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发〔2020〕7号)有效落实《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结合学段年龄特点和学校教学实际,整合课程资源与实践活动资源,保证本校劳动教育规范化实施,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依托丰富的沿海地缘优势,开发、构建农村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结合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创建劳动教育特色学校;调动家长资源,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通过家校活动、家校合作,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使家长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科学引导孩子进行劳动;以劳育德、以劳促智、以劳健体、以劳树美、以劳创新,把劳动教育的价值融于师生的学习中,注重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劳动品质和劳动精神的有机融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课程设计与实施

(一)整体规划

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以任务群为基本单元,开发覆盖“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公益劳动”等十大任务群的劳动课程,着力构建家政、工艺、农耕、渔艺四位一体的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严格落实1+1+X制度,采取“劳动课”+“劳动周”的方式推进落实。

(二)具体实施

 1.整合资源,丰富劳动课堂

学校根据各年级学生年龄特征及认知水平,将1-5年级的劳动教材进行合理取舍、适度调整和大胆创新。集体创编适合校情、学情的特色化课程,老师们再根据各班级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修改和完善。

(1就地取材,开发特色课程

土山镇中心小学北临海湾,养虾专业户很多,我们可以开发以“走进家乡虾的世界”为主题的“渔民乐”课程。引导学生学习虾的种类、养殖发展史、养殖环境、养殖过程、虾病的防治等知识。利用学校西临沙岭松树林的地理环境优势,开发“乡村拾趣”课程。学生们到沙岭松林里采摘松果,晾晒烘干后动手制作出各式各样的立体“动物”:美羊羊、鸵鸟、美人、刺猬、天鹅、花束等。“草编”是土山的又一大特色,我们可以就地取材,开启“草编”小课堂。将秸秆、玉米皮等编成各种生活用品,在构思创造草编制品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草编工艺品的发展轨迹,感受家乡文化源远流长和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此外,变废为宝、晒盐制盐等特色劳动课程,同样会为我校的劳动教育增添一抹美丽的色彩。





20230628212000新

 


 

 

 

 

 

 

 

 


(2)依托节气,创编亮点课程。

充分利用24节气特点,延伸各个节气对应的劳动素材。第一,创编“农业生产”劳动课程。“谷雨前后种瓜点豆”,引导学生学习花生、大豆、地瓜的种植知识。第二,创编“食育文化”劳动课程。“冬至饺子夏至面”,同孩子一起制作彩色面条和饺子,引导学生从食育中汲取劳动的快乐。第三,创编“民俗文化”劳动课程。“立春斗蛋”,设计制作彩蛋;“清明风筝”,学习制作风筝;“端午避毒”,学习制作驱虫小香囊、编彩绳。重拾这些经典的节气习俗,创编富有乡土特色的亮点课程,并与有趣的手工劳动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体会劳动人民的乐趣,感悟劳动教育的魅力,既掌握了劳动技能,又提升了劳动素养。

(3)学科融合,挖掘劳动元素。

虽然学校没有专职劳动教师且都身兼数科,但这不是我们的短板,反而是我们的优势。身兼语文学科的劳动老师在讲解《锄禾》时,可以尝试传授一些劳动知识,进而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的意境,领悟农民种地的辛苦,树立珍惜粮食的意识。相对应的,劳动基地种植的植物也会成为写观察日记、作文等很好的素材。此外,科学课上探究植物的“身体”、美术课上的陶艺制作、数学中的解答应用题,以及体育课上的跑步计时、跳远测量等也都可以融入劳动元素。

(4)家长助力,发挥行业优势。

利用家长团的力量,发挥各行各业的优势,让家长进课堂。清洁工,分享清扫技能和工作感受;木工,教孩子如何使用各种工具做简单的木家具;果农,给孩子们讲解种植知识,教孩子种出带字的平安果;机械厂工人,分享车间产品加工包装知识;医护人员,普及医疗保健卫生知识;消防人员讲解消防安全知识……这些让学生从小就懂得:劳动不分贵贱,任何职业都值得被尊重。

(5)亲子契约,履行清单项目。

以“校”为本、以“家”为基,利用学校基地、家庭场地实行“劳动契约制”。学生与家长签订“亲子劳动契约”。学生和家长双方共同商定劳动清单内容,学生每天按照清单内容保质保量完成对应的劳动任务,不能以不合理的理由拒绝履行,在保证不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圆满完成任务。若学生遵守契约,圆满完成任务,会得到家长的奖励,反之,则受到惩罚,使亲子劳动契约制的实施成为强化责任担当与感恩情怀的关键一环。(附:小学各年段劳动教育清单。)

2.        知行合一,充实劳动周活动

劳动周是劳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周本身承载着独特的育人价值,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劳动意识与能力,是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主要途径。

(1)时间安排

我校根据农业时令特点及学校教学实际,将劳动周安排在每年的五一及十一期间进行,结合具体教学进度,进行统筹实施,打破年级限制,让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共同的劳动周活动中互帮互学、合作建构,形成良好的劳动合作和竞争氛围。

(2)主题内容

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生产实际为出发点,结合时令及学情,开展个性化劳动周活动。每学年上学期利用五一劳动节举办“我劳动,我光荣;我创造,我幸福”为主题的劳动周活动,引领学生进行清洁卫生、手工制作、美食烹饪或种植管理等劳动内容;下学期利用十一假期或丰收节举办以“劳动颂金秋,农忙我来帮”为主题的劳动周活动,粮食收获后进行后续深加工:收花生—剥花生—炒花生米-熬花生粥—制作花生酱—花生榨油—坚果皮贴画;收玉米-剥玉米—松子玉米-玉米饼制作-爆米花-玉米皮草编艺术品等。让学生在一系列项目和劳动任务的过程中,养成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劳动品质。

此外,我们利用节假日进行劳动习惯养成劳动周活动,在家里为家庭、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学后进行劳动技能展示:一年级展示系鞋带、系红领巾、叠衣服等简单自理性劳动;二年级展示剥大蒜、削土豆、摆果盘等简单家务技能劳动;三年级展示烘焙纸杯蛋糕、凉拌菜等烹饪技能劳动;四五年级展示变废为宝、作物种植等综合性、复杂性技能劳动。让学生出力流汗、亲身体验、自立自理、回归生活。

(3)组织实施

劳动周的组织和实施,联通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重视学生亲身体验,使家、校、社资源整合,齐发力、共奋进。一是周密计划,做好详细的劳动周方案,按照学生知识、技术能力的已有基础和发展进阶设置劳动任务,从1-2年级开始,劳动内容难度按照简单-复杂-综合的方向逐渐提高。低年级(1、2年级)一般以家庭、班级、校园为主;中高年级(3-5年级)走入田间地头、社区等真实的社会场域。二是组织动员,凝聚各方面共识,提前对教师、学生和家长做好充分的动员教育,帮助师生和家长理解劳动主题的意义,明确劳动周的任务与要求,做好材料、工具等各方面的准备,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家庭的基础作用和社会的协同作用使学生参加劳动周活动在实践上有支持、时间上有保证、资源上有保障。

(三)课程评价

 1.教师评价

(1)过程性评价:

①根据各班级劳动课的课表安排,进行课堂巡查。主要巡查项目为:上课内容是否与课表一致、教师组织教学是否规范有序等。巡查结果纳入教师年度考核。②对利用劳动教育基地和专用教室开展,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价。主要评价项目为:各基地和专用教室的使用情况、农耕基地和百花园的作物打理情况等。以农耕课程为例,“劳动教育评价小组”会在整地、播种、管理、收获等关键节点,现场进行等级评价。

(2)终结性评价:学期末,学校统一组织“劳动课程评价展示”活动,依据考核方案计入教师年度考核。评价包含现场展示和文本资料两部分,各占总成绩的50%。现场展示和文本资料两部分采取百分制。文本资料包含备课、一体化作业等。现场展示主要是师生利用课件、视频等方式展示本学期的课程开展情况。

2.对学生的评价 

(1)过程性评价:借助劳动清单、劳动档案袋等收集学生学习成果,坚持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对学生劳动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学习能力等进行评价,全面反映学生在真实情境下的劳动素养水平。

(2)终结性评价:每学年末进行劳动教育质量测评,并根据之前的劳动周表现、劳动清单落实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依据过程性评价及终结性评价结果,分别授予学生“劳动小模范”“劳动小标兵”“劳动小能手”等荣誉称号。

 三、保障措施

(一)时间保障

以每周1课时劳动教育必修课为基础,同时安排家务劳动、校园劳动和校外劳动为补充,原则上每周课外活动和校外劳动时间,小学1至2年级一般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

(二)组织保障

成立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工作小组,负责课程设计、 总体协调、经费投入、政策支持、资源开发等,及时调控实施过程,全面把握实施状况。充分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清单制度实施中的基础作用,学校在劳动清单实施中的主导作用,社会在劳动清单实施中的支持作用。结合劳动清单的内容和目标,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劳动教育清单制度实施,注重抓住衣食 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进行劳动。学校积极引导家长反馈学生家务劳动清单落实等情况,定期组织评选“劳动小能手”“优秀家长”等。

(三)资源保障

从校内和校外两个层面,建设校内外劳动基地,为学生提供安全参与劳动体验的空间。做好专项资金预算,加强劳动教育设施建设,建立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根据需要储备急救箱及劳动防护用品等。结合清单项目定期组织开展劳动技能竞赛活动,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校级劳动成果展评活动,将学生劳动教育学习和参加劳动实践、成果展示的情况真实客观记入学生成长档案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四)师资保障

采取有效措施,助力劳动教师专业成长。一是积极参与上级组织的各级各类培训,二是进行校级劳动专业技术培训,聘请能工巧匠、劳动模范、职校有专长的老师以及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家长到校指导,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安全保障

一是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科学规范操作,建立学校、家庭、社区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风险分担机制,明确各方责任,保障课程实施。二是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认真排查、及时清除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注意劳动过程安全,设施的选择、材料的选用、工具的使用等要符合操作规范要求,预防安全事故发生。

                                           

附:

小学低年级劳动教育清单

家务劳动

每日清单:1.能自己穿衣服。2.能自己完成洗脸、刷牙。3.能自己叠被子。4.能自己整理书包、书桌。5.能安全拿取、摆放碗筷。

每周清单:1.能自己洗袜子等小件物品。2.能与家人一起购买果蔬,能帮家人提购物袋。3.会洗水果、能做水果拼盘。4.掌握垃圾分类知识,能分类投放圾。

每月清单:1.会使用清扫工具,能参与家庭大扫除。2.学会使用洒水壶,养护阳台花草。3.学会使用一种小家电。

校内劳动

每日清单:1.学会正确使用卫生清扫工具,整齐有序摆放卫生工具。2.在教师指导下,能清扫班级卫生。3.能整齐摆放桌椅、学习用品等。4.学会使用饮水设备,能适量取水,会关紧水龙头。

每周清单:1.能参加班级卫生大扫除。2.能养护班级绿植。3.学会垃圾分类、回收、投放。4.学会借书、还书,整理班级图 书角。

每月清单:1.学会折纸、粘贴画等手工制作,完成一份手工作品。2.学会钉扣子、系鞋带、打绳结等一种生活技能。

校外劳动:

1.适当参与小区卫生清扫等活动。2.适当参加义务环保活动,做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

小学高年级劳动教育清单

家务劳动

每日清单:1.独立完成个人卫生,女孩能够自己梳头。2.整理自己的床铺、学习桌。3.饭前盛简单的饭、摆碗筷,饭后擦桌 子。4.主动倒垃圾。

每周清单:1.手洗自己的简单衣物,并学习使用洗衣机洗衣物。2.淘米,为家人蒸一次米饭。3.清洗卫生间的洗手盆和马桶。4.整理自己的书柜、书架。5.至少干一次洗碗、扫地、拖地的家 务活,帮助父母做好基本的打扫工作。

每月清单:1.刷自己的鞋子,帮家人擦皮鞋。2.衣物分类,整理自己的衣橱。3.为家人做一次早餐。4.收拾厨房的台面。5. 养护一盆植物,并做好观察记录。

校内劳动:

每日清单:1.掌握清扫工具的使用技巧,能承担班级、校园等区域的卫生任务并清扫干净。2.按需要准备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归类收纳学习和生活用品,及时整理书包和桌洞。3.校园内 看到垃圾能主动清扫,正确垃圾分类,投放垃圾。

每周清单:1.做好学校值周工作,根据实际需求对学校纪律、卫生等进行清扫和督导。2.有效管理班级绿植,积极按时间点进行浇水、除草、施肥等常规管理。3.整理班级图书柜,做好借还记录。适当参加社区环保(清扫楼道、擦拭楼梯扶手等)、公共 卫生等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

每月清单:1.至少学会纸艺、陶艺、布艺、面塑、绳编等手工劳动中的一种技能,完成一项手工作品。2.根据节气开展校园种植活动,科学耕种、管理、收获农作物。3. 初步学会使用简 单的五金工具进行修理桌椅等。

校外劳动:

1.适当参与小区卫生清扫等活动。2.适当参加义务环保活动,做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