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民以食为天,
而说起糖尿病,很多病友都在问,
糖尿病到底能不能吃主食?
如果能吃的话,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主食?
吃多少比较合适?
什么是主食?
主食指的是富含淀粉的大米、面粉及各种杂粮的总称,谷类如大米、小米、面粉等;薯类如红薯、土豆、芋头等;杂豆类如绿豆、红豆等。
很多糖尿病患者会少吃甚至不吃主食,认为主食会升高血糖。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如果主食摄入不足,机体会缺乏能量,动用脂肪和蛋白质来提供能量。脂肪分解会产生酮体,易导致“饥饿性酮症”;蛋白质分解会引起消瘦、乏力、抵抗力下降等。
此外,人在饥饿状态下容易发生低血糖,产生头晕、心悸、意识障碍等问题,也会产生反跳性高血糖,从而造成血糖大幅波动导致血糖失控。
主食怎么吃?
为了控制好血糖,一些糖尿病患者认为主食只能选杂粮,不能吃米饭、馒头,这种观点是不对的。事实上,平常我们吃的米饭、馒头,糖尿病患者同样也可以吃,只是需要适量。考虑到杂粮富含膳食纤维,可以延缓餐后血糖的吸收,我们建议杂粮混合大米一起作为主食更合适。
此外,谈到如何控制血糖我们就不得不提一提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GI)。
GI血糖生成指数是什么?
血糖生成指数表示食物在食后2小时血糖曲线下面积/相当含量葡萄糖在食后2小时血糖血线下面积*100%,可以衡量食物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高GI(>70):血糖升得快,中GI(55-70):血糖上升中等速度,低GI(<55):血糖升高得慢。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需要控制高GI的主食,如精米、精面等一些精加工的食物。因为它们经过加工后变得细软,非常容易被人消化吸收导致血糖飙升。
而低GI的食物则是糖尿病患者的首选,如全谷物类的食物、杂豆类、薯类等。那么有哪些常见主食可以选择呢?
1.杂豆类
一般指除大豆(黄豆)外,红豆、绿豆、豌豆、鹰嘴豆、芸豆等,其脂肪含量低,含难消化性低聚糖,消化速度慢,使得血糖波动比较平缓。建议用一部分富含淀粉的豆类替代主食。
2. 全谷物类
此类食物包括燕麦、荞麦、黑米、糙米、小米、甜玉米等。全谷保留了谷皮、糊粉层、谷胚等部分,富含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消化比细粮慢,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
3. 薯类
此类食物包括土豆、红薯、山药、芋头等,不同烹饪方式导致的升糖效果也不同。例如紫薯的GI是77,红薯的GI是54。烤红薯GI达到了82,而煮红薯GI是77,放凉之后恢复到54。建议尽量采用蒸煮的方式,同时可以稍稍放凉再吃。此外,可以搭配其他蔬菜一起食用。
主食定量,按需摄入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科学饮食是治疗的基础,要遵循“平衡膳食,吃动平衡”。
建议是在临床营养医师指导下,根据身高、体重、年龄、性别、劳动强度、血糖水平、胰岛功能和用药等情况,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简而言之就是“多动多吃,少动少吃;瘦人多吃,胖人少吃”。
合理安排餐次,特殊患者可考虑少食多餐
为控制血糖,减轻胰岛负担,糖尿病患者一日至少保证三餐。按照早餐1/5,午、晚餐各2/5的主食量分配。在活动量稳定的情况下,要求定时定量就餐。有胃肠功能减退的患者或者术后患者可考虑少食多餐,但注意总量的控制在200-300g。
选择合理烹饪方式
在烹饪过程中食物会发生许多化学反应,比如淀粉的糊化与老化,烹饪时间越长,淀粉的糊化程度越高,升糖的速度就越快,所以我们在烹调的时候可以尽量缩短时间,同时少吃粥、面糊、汤等。
没有绝对坏的食物,但有绝对坏的吃法。但是控制≠不吃,营养配餐,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