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恶性传染病。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能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感染者逐渐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最后导致死亡。
一、艾滋病有哪几种传播途径?
艾滋病有三种传播途径:血液途径传播,性途径传播,母婴途径传播。
二、艾滋病有哪几种传播途径?
艾滋病虽然是一种极其危险的传染病,但对个人来讲是可以预防。主要预防措施是:
(一)预防经血液传播
1、不以任何方式吸毒,远离毒品;
2、不轻易接受输血和血制品(如必须使用,要求医院提供经艾滋病病毒检测合格的血液和血制品);
3、不与他人共用针头、针管、纱布、药棉等用具;
4、患者需要接受打针(注射)和治疗时,一定要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和经过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绝对不能共用注射器;
5、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或其他场所打针、技牙、穿耳眼、纹眉、针灸或手术;
6、避免用手直接接触他人血液和伤口。在清理他人血液或为他人处理伤口时,应该戴乳胶手套或用遮盖物品(如干净的手绢、一厚叠纸巾)来保护自己的皮肤,以避免艾滋病病毒的入侵;
7、不与他人共用牙刷、牙签、剃须刀及有可能刺破皮肤或黏膜的日常生活用品;
8、不要玩废旧的针头、输液器等医用垃圾,这些都是疾病传播的隐患。
(二)预防经性途径传播
1、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病毒的根本措施;
2、患有性病后应及时、积极进行治疗,否则已存病灶会增加艾滋病感染的危险。
三、艾滋病的症状
艾滋病的症状多种多样,一般初期的开始症状象伤风、流感、全身疲劳无力、食欲减退、发热、体重减轻、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日见增多,如皮肤、黏膜出现白色念球菌感染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紫斑、血肿、血疱、滞血斑、皮肤容易损伤,伤后出血不止等;以后渐渐侵犯内脏器官,不断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可长达34个月,还可出现咳嗽、气短、持续性泻便血、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呼吸困难等。由于症状复杂多变,每个患者并非上述所有症状全都出现。一般常见一、二种以上艾滋病的症状。按受损器官来说,侵犯肺部时常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如侵犯胃肠可引起持续性腹泻、腹痛、消瘦无力等;如侵犯血管而引起血管性血栓性心内膜炎,血小板减少性脑出血等。
四、一般的日常生活接触会感染艾滋病病毒吗?
一般的生活接触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下面这些行为都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1、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握手、拥抱、抚摸。
2、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同进餐;
3、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使用公共设施,如厕所、游泳池、公共浴池、电话机、公共汽车、购物、用钞。
4、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居住、咳嗽、打喷嚏、谈话、出汗、流泪、撒尿。
五、为什么蚊虫不会传染艾病病毒?
蚊虫的叮咬可能传播其他疾病(例如:黄热病、疟疾等),但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蚊子传播疟疾是因为疟原虫进入蚊子体内并大量繁殖,带有疟原虫的蚊子再叮咬其他人时,便会把疟原虫注入另一个人的身体中,令被叮者感染。蚊虫叮咬一个人的时候,它们并不会将自己或者前面那个被吸过血的人血液注入。它们只会将自己的唾液注入,这样可以防止此人的血液发生自然凝固。它们的唾液中并没有艾滋病病毒。而且喙器上仅沾有极少量的血,病毒的数量极少,不足以令下一个被叮者受到感染。而且艾滋病病毒在昆虫体内只会生存很短的时间,不会在昆虫体内不断繁殖。昆虫本身也不会得艾滋病。
六、艾滋病可以治疗吗?
目前还不能治愈,但还是可以治疗的。现阶段主要是通过规范服用抗病毒药物的方法,最大限度和持久的抑制病毒;获得免疫功能重建和维持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大大延长艾滋病感染者的寿命。
七、为什么说艾滋病是能够预防的?
首先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非常明确,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其次,艾滋病病毒在体外环境下很脆弱,很容易被杀死,因此艾滋病病毒不通过空气、食物、水等一般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另外,艾滋病病毒不能在蚊虫体内生存,不能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主要与人类的社会行为有关,完全可以通过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而被阻断,是能够预防的。
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会立即死亡吗?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不会立即死亡。潜伏期越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生命也越长。所以,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千万不要自暴自弃,而是要想方设法延缓发病。只要没有进入发病期,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
九、怎样对待身边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如果身边发现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不用害怕,更不能看不起、排斥他们。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正确态度是:同情、关心并尽力帮助他们,使他们能够正常生活和工作,不扩散他们的病情。如果别人对他们感到恐惧,我们可以带头到他们家里去,跟他们握手,从而消除人们的恐惧感。
十、怀疑得了艾滋病,到哪里去检测?
一般来说,可以到具有HIV初筛资格的县以上医院和疾控中心做HIV抗体检测,确诊须到省市疾控中心检测。
十一、检测结果能保密吗?
检测机构和医生必须为你保密。如果泄密你可以寻求法律的保护。
十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家人应该怎么办?
家里如果有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也不用害怕,因为日常生活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的。国内外很多成功的事例表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家庭的其他成员完全可以与感染者亲密地相处而不受感染。作为感染者家属,需要做到:
(一)、夫妻性生活时应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
(二)、分开使用牙刷、剃须刀、指甲剪等容易弄破皮肤或粘膜的物品。
(三)、配偶及性伴侣要定期到正规医院和疾病控制中心检测,接受医生指导。
十三、献血会传染艾滋病吗?
单纯献血不会引起艾滋病传播。有人担心献血时采血器械不清洁,会引起艾滋病的传播,这是不必要的。目前血液机构使用的采血器材,都是一次性无菌器材,不会引起任何传染病的传播;还有的人想献血,对血液机构的流动采血车不放心,那是没有必要的,目前,我们潍坊市为了遏制以艾滋病为主的各种经血液途径传播的传染病的发生,在全市只设一处中心血站,就是潍坊市中心血站,为满足全市各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方便无偿献血员,设臵了多辆流动采血车,希望18-55岁青壮年,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为社会做贡献。
十四、无偿献血是预防经血液途径传播艾滋病的有效措施对吗?
1998年以前,我国医疗机构临床用血,主要来自职业献血员,过去的职业献血员不进行艾滋病的检测,献血员在进行献血浆时,相同血型的人血球混合,再还输给每个献血员,在献血员中一旦有一个艾滋病感染者,就会传播多个献血员,继而,多个感染者继续传播更多的献血员,造成了献血员中艾滋病的传播,献血员中艾滋病感染率非常高,河南省献血员艾滋病感染率高达10%,因此,职业献血员是艾滋病传播的重要传染源。现在血液机构采集血浆是一人一套采血、离心、分离、器材,不会再有因献血浆造成艾滋病传播的现象。国家为了杜绝职业献血员传播艾滋病等传染病,保证医疗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建设。我国于1997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并于1998年10月1日施行。《献血法》规定: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因此,无偿献血是预防经血液途径传播艾滋病、乙型、丙型肝炎等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十五、患性病更容易造成艾滋病传播?
艾滋病可通过性接触传播,其主要传播原理一是男性的精液、女性的阴道分泌物中,均有大量病毒;二是病毒可通过男女生殖器官破损的粘膜进入体内,造成相互传播。一般患性病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生殖器官粘膜破损,所以患性病更容易造成艾滋病传播。
十六、为什么男男同性恋者是艾滋病的高发人群?
男性同性恋人群,占成年男性(15-49岁)总数的2-4%,现在随着交通、通讯的发达,该人群的交流范围也日广泛,对艾滋病的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常男女过性生活,主要采用阴道交,女性阴道上皮细胞为鳞状细胞,相对不易破损,但一方为艾滋病感染者,另一方的传播机率也是很高的。男男同性恋者多采用肛交,肛门上皮细胞为柱状细胞,很容易破损,精液中的病毒乘机从破损处进入机体造成感染,感染的机率远远高于男女性生活的传播。在当前我国各地的男性同性恋人群,经化验检查,艾滋病病毒的平均感染率高达2-3%,大大高于一般人群感染率。我国同性恋人群中的感染者已开始陆续发病。
十七、哪些人是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应进行艾滋病的化验检查?
(一)有夫妻以外的性生活者、同性恋者、多性伴者;
(二)性病患者,患性病者会大大增加艾滋病的传播机会。
(三)结核病人,结核病和艾滋病是一对孪生兄弟,艾滋病病人由于机体免疫力严重下降,易合并结核病,70%的艾滋病患者合并结核感染,因此患结核病者应进行艾滋病的检查;
(四)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者;
(五)1998年以前曾献血、献血浆人员。
(六)感染者配偶、子女、性伙伴;
(七)15-55岁青壮年,不明原因疾病及恶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