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办学理念,牢牢把握“选好苗子,着眼未来,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原则,营造和弘扬“平等、宽容、信任、尊重”的校园文化,树立“质量立校,规范强校”的管理意识,以规范管理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以创建 “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契机,在认真总结经验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党建引领、对标对表、问题导向,积极探索学校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促进我校办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工作目标
促进实现“六大目标”:树立先进办学理念,实现办学行为规范化;优化教师结构,实现师资配备均衡化;改善办学条件,实现基础设施现代化;提升应用水平,实现教学训练技术信息化;推行体教融合,实现招生质量优质化;加强教科研,实现训练输送比赛科学化。
三、工作内容
1.党员干部师队伍建设工程
(1)强化党建引领,依法治校管理有提升。坚持党建工作的常态化和制度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加强理论学习和意识形态建设,注重知行合一,打造一支“讲政治、强理论、勇担当、甘奉献”的党员干部队伍。坚持依法治校,民主集中制,规范“三重一大”事项的研究程序,规范公开制度,认真查找腐败风险点,杜绝腐败产生。发挥教职工的作用,广开言路,发挥全体教职工在学校管理中的积极性。有计划发展新党员、入党积极分子。
(2)教师队伍建设要有提升。进一步完善教职工成长与发展的平台,通过项目建设、培训、青年教师培养等载体,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热情,提升教师认同感、成就感和幸福感。特别是发挥青年教师的作用,让他们积极承担许多学校工作,进一步增强学校的活力。补齐文化口和人事口教师空缺,争取增加4名教师(2个教练员、2个文化教师)。要在优质课上有突破。
(3)师德师风要有提升。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开展作风整顿,促进学校和谐发展。认真落实上级有关教师作风建设文件,坚决执行上级文件要求,开展师德师风自查和教职工纪律整顿活动,全体教师要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学生、家长对教师工作的满意度。
(4)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水平。
一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培养思想道德素质好、工作业务能力强、群众公认、年轻有为学校干部队伍。
二是加强学校干部自身建设。加强教育、体育政策、教育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政策水平和专业水平。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开阔领导干部的视野,以适应体校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三是提高干部的创新力和工作执行力。加强干部作风建设,重点抓工作的落实,深入基层,服务基层,服务广大师生。
(5)搞好年度考核、师德考核、绩效考核。
在2022年考核基础上,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不断完善考评机制,修订好《学校2022年工作考核办法》《学校2022工作评价办法》《学校师德考核方案》《学校绩效考核方案》,组织实施好学校的综合考评工作。把推广优秀教师的事迹作为今年的重要工作。
2. 安全防疫稳定工程
(1)加强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
一是细化压实疫情防控工作责任制,完善传染病工作应急预案,健全学生健康管理、晨午晚检、缺勤追踪报告、消毒通风等制度并规范落实。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应急演练,提高学生防病意识。做好疫情防控疫苗、核酸、师生行踪、居家成员行踪统计工作,保证不出现问题。
二是加强学生健康教育。组织开展了传染病常见病防控、校园食品卫生安全、校园卫生定期检查;以“四个最严”标准狠抓学校食品卫生安全。
三是严格执行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24小时带班值班制度,确保值班电话和应急手机24小时畅通。坚持底线思维,责任再压实、重点再突出、管理再细化。加强校园管控,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班会等加强疫情防控宣传教育,通过微信、QQ、“钉钉”等即时通讯平台,及时向师生、家长推送疫情防控提醒、防控常识、疫情动态变化信息提醒。
(2)绷紧学校安全这根弦
完善学校安全组织机构和责任体系,压实安全责任。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校园安全预案,建立健全安全事故预防和处理机制。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安全设施建设,保证了安全设施的正常使用。做好防欺凌工作,保证不出现安全事件。
3.学校文化阵地建设工程
校园文化是学校特色的重要表现,是催生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生命发展的深厚土壤,是学校人文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根本之源。学校要努力提升办学品位,重视学校党建文化、体育文化、德育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管理文化、生态文化、政治文化建设。通过文化的濡染和熏陶,使师生感受到校园之真、校园之善、校园之美、校园之乐,从而引领师生人格的完善,提高师生的幸福指数。重点是运动场地和场馆的体育文化建设。
4. 教学训练质量提升工程
一是完善学校管理模式,使我校教学训练水平与常规管理更上新台阶。
二是通过评教活动,努力造就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具有时代精神的教师教练群体。紧盯课堂,促进教师教练不断提高教学训练效率,不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因此我们将强化对课堂教学的“听”与“评”。抓好教学常规,常规重点检查备课教案,保证一课一教,定期与不定期的组织人员进课堂听讲,查教案,并提出整改意见,切实改变部分教师中存在的为备课而备课、备教分离、重在形式、旨在备查的备课现状。
三是落实《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评估细则》《莱州市竞技体育学校学业质量评估细则》,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由粗犷向规范、精细迈进,提高管理内涵。
5.推进体教融合,建设联办队工程
(1)将文登体校经验、江浙经验落到实处。不断完善联合文泉学校、汇泉学校建立运动队机制,既要保证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又要使运动员得到较专业的训练,招收运动员的质量要有大幅度提高。充分利用社会力量解决教练员不足问题。在成立了跆拳道、拳击、田径二队三个校内联办队的基础上,再成立1个校内联办队。
(2)探索教练员走基层,创造条件做好服务基层学校工作。教练员深入基层学校,一是深入选材,同时利用专业优势服务基层学校的专项训练,弥补了基层学校专业训练水平的不足。
6.招生输送质量提升工程
(1)提高教练员科研水平,更新观念,改进方法,将科研作为招生训练的新支点。更新器材,更新训练理念,改变训练方法陈旧落后的局面。加大输送力度,以教练员考核为杠杆,抓住有利时机,选好苗子,选准苗子,不断提高输送数量、质量。
(2)进行招生尝试性突破。深入基层学校对招生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摸清了招生质量下降、招生难的原因,有针对性提出解决办法。
(3)加强科研处工作。发挥科研处在训练招生比赛中的作用。选拔年轻教练外出学习骨龄评定、科研理论、基本基础测试,适时成立科研小组。
7.学生德育建设工程
(1)探索实践活动育人的新渠道。在固化“国旗下的讲话”等教育活动同时,以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革命传统教育等为切入点,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和重大时政节点开展德育工作,适时开展“学雷锋活动”、“红色革命教育”、“我爱家乡”“祖国在我心中”等实践教育活动。
(2)以文化人,营造文化氛围。教室开设图书角,为学生搭建读书平台;利用晨读和晚自习等时间,组织开展国学诵读、诗词诵读活动,以国学经典诵读为契机,通过国学思想的渗透,改变学生以往的行为模式,为学生搭建好生活与文化的连接点。做好硬笔书法、音乐教学进班级工作。开展书法、合唱、诵读、演讲等活动,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又丰富了学生多彩的校园生活。今年第一次参加教育和体育系统艺术月活动,并取得较好的成绩。
(3)积极推行德育课程一体化进程,把德育教学贯穿到教育、教学、训练的全过程。在落实、落细、落地上下功夫。坚持以“以学生为中心,立德树人”的理念。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以教职工的行为习惯影响学生习惯,以活动来触发学生心灵成长,以制度规范学生行为,效果明显。体校学生基础差,大多为后进生,我们坚持一个不掉队, 开展“爱心育人 携手同行”活动,巩固完善班主任与教练员的沟通交流机制,推进家长学校建设,促进家长素质的提升。充分了解学情,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因材施教,为学生发展提供帮助,积极营造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合力育人环境。
(4)推进学校心理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与青春期教育、团队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相结合,丰富心理教育的内涵。同时把心理排查作为招生常规来做。积极应对“疫后综合症”,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