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伴随着夏央秋至,初家中学迎来了学期初组内听课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深研学科课程标准,优化课堂模式,提升教学策略,实现素养化教学的实践落地。历史、生物、政治、地理学科老师积极参与,备课磨课,在不一样的课堂中展现不一样的风采。
历史组张梦夏老师主讲《甲午中日战争》,张老师的课大开大合,精彩纷呈。古代中日交往的回顾,把学生深深吸引住。学生跟着老师仿佛穿越历史隧道,回到了甲午战争战场,体验战争的残酷,体味失败的原因与艰难后果,整个课堂学生配合度高,知识掌握好。孙晓丹老师主讲《动荡的春秋时期》,课上老师用问题启发式教学,引发学生思考春秋时期动荡的根本原因,用史实一步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生产工具革新引发生产力巨大进步,进而促进生产关系的变化。学生小组合作,竞争较为激烈,学生思考比较深入,课堂效果较好。
吕凯老师讲授《新文化运动》用知名电视剧《觉醒年代》片段导入新课,既新颖扣人,又把近代化探索有效回顾,非常贴切。课件精美,重难点突破好。学生兴趣盎然,课堂上积极发言。论从史出,对新文化运动评价水到渠成。课堂效果很好。道不可空论,德不可坐谈,历史组将以史为鉴,自我反思,真抓实干,立足现在,踔厉奋发,继续创造辉煌。
生物组邱文彬老师的《两栖和爬行的初登大陆与开疆扩土》一课中,先用一种似鱼非鱼的“娃娃鱼”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娃娃鱼真的鱼吗?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各种动物的特征,感受生物的多样性。从生物进化以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来分析为何两栖类只能初登大陆,而爬行动物可以被称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从而实现开疆扩土。通过各种问题引领学生思维,从而引发头脑风暴,实现生物学科思维的训练。李治城老师从生物与环境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和日本的环境,通过学生分析大量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的关系,得出生物适应环境,通过植物蒸腾作用的例子认同生物可以影响环境,而后紧扣热点话题“日本排放核污水”,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以此为依托,引导学生分享如何保护生物圈,培养学生的态度与责任。
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质是思维方式的变革。政治组青年教师亓学梅、刘叶美发挥自身优势,顺应时代潮流、接纳新的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式,给我们展示了两节优秀的的道法课。亓老师的课贴近学生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刘老师采用一案到底的方式,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切口,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自主思考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知晓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参与民主生活的多种途径并理解行使民主权利的意义,从而逐步增强民主意识,依法参与公共事务。
地理组祝杰老师、段昕燕老师以及王博老师分别带来三节不同的地理课。祝老师带同学们探索了宇宙中的地球,她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入手,使同学们亲身体会到了大胆推测、注意观察、勇于实践的学习观念。走出地球进入浩瀚的宇宙,她向同学们展示了中国伟大的航天发展史,鼓励同学们好好学习,未来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尽一份自己的力量。段昕燕老师则是从假期旅游入手,带着同学们走进了中国的名山大川,认识了中国复杂多样的地形并且详细分析了对于山区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整个教学过程设计精巧,环环相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程理念,在段老师的问题引导下,同学们发言积极,整个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得到很好的发挥。王博老师从身边的饮食入手,不同地方的人们餐桌上不同的饮食,非常好的体现了不同地区气候的差异,王老师以饮食作为切入点,气温和降水图作为辅助工具,引导学生根据地图分析出了中国气温以及降水的分布特点,在学习了五带划分的基础上,认识了中国的五带以及干湿地区分布。重点突出,表现出较好的驾驭教材的能力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生动有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新学期,期初听课教研活动的及时开展及有效推进,是对教师的鞭策和激励,是对教师教学素养的磨炼与提质。课堂教学的展示,让我们看到了老师们对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科教学领悟,在不断感悟与反思中,且行,且研,且成长。在促进减负提质的道路上,我们付出与收获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