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寒 又是一年最冷时,温补养生须早知

日期:2023-01-06     

字号:

今日小寒 | 又是一年最冷时,温补养生须早知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小寒

 

《历书》记载:“斗指戊,为小寒,时天气渐寒,尚未大冷,故为小寒。”

 

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真正意义上的天寒地冻便是从小寒开始

 

小寒在冬至后,隆冬“三九”也基本上处于本节气内,因此有“小寒胜大寒”之说。因此,此时的养生原则应为:顺应自然界之势,收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五脏。

 

01

饮食:补肾防寒

 

民谚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之说,说明冬季进补的重要性。小寒饮食应以温补为主,尤其要重视“补肾防寒”。下面3种食材值得推荐:

 

1

白萝卜、胡萝卜

白萝卜在民间有“小人参”之美称,也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之说。白萝卜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梨高8~10倍。

 

并且白萝卜能顺肺益气,适合疫情放开期间吃。它还不含草酸,不仅不会与食物中的钙结合,更有利于钙的吸收。

 

而胡萝卜能够增强体力和免疫力,激活内脏功能和血液运行,从而达到调理内脏、暖身、滋养的功效。可以健脾养胃,促消化。

 

推荐食谱:胡萝卜牛肉汤

将黄芪、党参各12克洗净,放在双层纱布袋内封住口做成中药包;牛肉洗净切块煮去血水,与中药包和胡萝卜、姜、葱大火煮开,撇去浮沫;加料酒,小火炖两小时;最后加入少许盐和胡椒粉即可。

 

2

羊肉

羊肉有补肾壮阳、温补气血、开胃健脾的功效,冬天吃羊肉,不仅可以抵御寒冷,而且对慢性气管炎、虚寒哮喘、腹部冷痛、体虚怕冷、腰膝酸软、面黄肌瘦、气血两亏等虚证有补益效果。羊肉最好是炖着吃,易于消化。

 

阳虚建议喝羊汤。阳虚者多见四肢冰冷畏寒、精神不振、大便溏泄、性欲减退、阳痿遗精、夜尿频多等表现。

 

推荐食谱:生姜当归羊肉汤

羊肉150克切块,与30克拍碎的干姜、15克当归共炖至肉烂,调入盐、葱花、花椒面,趁热吃肉喝汤即可。

 

3

海带

海带中含有大量的碘元素,而碘元素有助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具有产热效应。

 

因其可以加快组织细胞的氧化过程,提高人体基础代谢,并使皮肤血流加快,所以能改善怕冷症状。

 

推荐食谱:海带排骨汤

半斤猪排骨洗干净切成段,100克海带放在温水里面泡软洗干净切成块,一起放在锅里面,加入1500毫升的水,大火煮开之后再用小火一直把排骨肉煮熟烂为止,最后加入调料味,每天服用一次。

 

02

起居:潜藏阳气

 

小寒节气,自然界中的阳气处于一种封藏的状态,人应顺从自然规律进行冬藏,来潜藏阳气。

 

1

早睡晚起

小寒进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自然界中的阳气处于一种封藏的状态,人也要符合自然的规律,不要扰动阳气,尽量早睡晚起,以待阳光。

 

尤其是冬属阴,昼短夜长,阳气不足,人容易生病,建议每天多睡一小时,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

 

2

护好头部

小寒时节,天气寒冷,保暖是养生的第一要务。头部是人体的神经中枢所在,为诸阳之会,所有的阳经都上达于头部。所以,小寒养生,尤其要注意头部保暖,外出记得戴好帽子。

 

此外,膝关节保暖和脚部保暖也很重要,还可以用泡脚的方法来保护我们的脚部。

 

3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在小寒节气里,心脏病和高血压患者往往会因为寒冷而病情加重,患“中风”者也会增多。

 

03

情志:保持平和

 

冬季气候干燥,屋内经常使用暖气、火炉等,情绪容易因“上火”导致波动,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也会造成精神紧张、忧郁。

 

而中医认为“怒则气上,扰动阳气”,所以寒冷天气要注意情绪调节,保持平稳快乐的心情。

 

1

多晒太阳

调节情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多晒太阳,不仅可以驱走寒气,还能预防骨质疏松,减少抑郁。晒太阳时建议将掌心打开面朝天空,时长可控制在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也可以配合散步或深呼吸来调整自我情绪。

 

2

搓摩身体

小寒时节阳气潜伏,利用空闲时间按摩身体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达到驱寒和调理身体的双重功效。

 

搓腹部:长期坚持这么做,可以调理脾胃、预防便秘。

搓腰部:能疏通带脉、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对缓解腰部酸痛、预防腰肌劳损以及女性的痛经有很好的效果。

搓颈部:大椎穴位于颈后最突出的骨头下方,在人体督脉线上,是阴阳经交会之处。若外出归来全身发冷,可是试试搓揉大椎穴暖身。

 

04

禁忌:这4点不要做

一忌心火:

心火过旺时,主要表现为心烦、口舌易糜烂生疮、舌尖红等症状。为避免此类情况出现,大家要注意保持良好心态,同时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之物,特别是老人和儿童。

 

二忌急躁:

人在急躁易怒时,肝火容易上升,导致头痛目眩、耳鸣、面红等。此时,应尽量避免情绪波动、急躁、发火;注意休息,防止因身体劳累而情绪不稳。

 

三忌大汗:

冬藏时节,过汗会使阳气外泄。平时,大家不仅要在锻炼时做到微微出汗就好,在生活中也要注意做事“慢半拍”,防止扰动阳气。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