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服用普通药物时,人们一般都知道应该喝一杯水以便将药物顺利服下的道理,但很少有人喝对。服药时应当如何饮水,也是正确服药的一部分,不同药物对水的要求不可一概而论。
服用后需大量喝水的药物
1、对消化道有刺激的药物
如阿司匹林、强的松等,多饮水可稀释其在消化道的浓度,保护消化道。
2、引起泌尿系统损伤的药
如喹诺酮、磺胺类、抗病毒药,代谢产物容易在尿中析出不溶性结晶,可引起泌尿系统损伤,出现结晶尿、血尿、尿痛等。
3、盐类泻下药、解热镇痛药
如硫酸镁和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下泻或出汗丢失的水分需及时补充,防止水盐代谢紊乱。
4、可能引起口干的药物
如阿托品、山莨菪碱等,服用这类药物后需要多喝水缓解口干。
5、胶囊类药物
胶囊容易粘附在胃壁上,溶化的药物不能均匀散开,导致局部浓度过高刺激胃黏膜。且不能迅速形成一定浓度,无法起到治疗作用。
服用后需少量喝水的药物
1、抗酸、保护胃黏膜药
胃黏膜保护药、苦味健胃剂、心血管药物、抗利尿药等也不适合服用之后多喝水。像思密达、施林颗粒、硫糖铝这类胃黏膜保护药,仅需少量水送服,且服药后半小时不宜喝水,以便药物在受损的胃黏膜上形成保护膜。
2、消化道粘膜保护剂
如蒙脱石散,具有较强吸附力,可均匀覆盖在整个肠腔表面,以吸附致病微生物。
服用后不宜喝水的药物
1、止咳类药物
止咳药,比如各种止咳糖浆、复方甘草合剂等,主要通过覆盖在呼吸道黏膜,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神经末梢刺激,达到止咳作用。服药后不宜立刻喝水,以利于保护膜的形成,如果觉得口干,应在服药半小时后再喝水。同理,润喉片也是如此,因为饮水过多,会减弱其润喉作用和对咽喉部黏膜的保护作用。
2、经口腔黏膜吸收的急救药品
如硝酸甘油、硝苯地平、硫酸沙丁胺醇等,饮水会将口腔中的药物冲入胃里,影响疗效。
3、咀嚼片、口腔中咀嚼或吮服
药片经嚼碎后表面积增大,可促进药物在体内的溶解度和吸收。
不宜用热水服用的药物
1、维生素类
如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遇热后容易被氧化还原分解而失去药效。
2、助消化类
如胃蛋白酶合剂、胰蛋白酶、多酶片等。
3、含活性菌类药
如复方乳酸菌营养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遇热后活性菌被破坏。
不要用下列饮品服药
× 酒——酒会增加几乎所有药物的毒副反应。酒与头孢类、硝咪唑类等药物同服,可发生“双硫仑样反应”;酒与镇静安眠药同服,可加深中枢神经的抑制,严重的可致死。
× 果汁饮料——果汁饮料中的矿物质有时会与药物形成不溶物;果汁中的酸或碱会中和某些药效或者降低药物的溶解性;含西柚汁成分的饮料还会抑制药物代谢,引起不良后果。
× 茶水——茶水中含有大量鞣酸,可与四环素类药物(如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等)相结合,影响药效。
× 咖啡——咖啡中的咖啡因可引起中枢神经的兴奋,降低镇静安眠药的药效;可刺激胃酸分泌,抵抗胃保护药的作用;还可降低钙质的吸收,减弱抗骨质疏松药物的疗效。
× 牛奶——牛奶中的钙、镁等矿物质会和喹诺酮或四环素类等抗菌药形成不溶物,影响吸收;牛奶中的蛋白质可与乳酸钙、葡萄糖酸钙、氢氧化铝等钙、铝制剂形成凝块,不仅影响吸收,还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
× 矿泉水——矿泉水中含有丰富的钙、铁等离子,能与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抗菌药发生相互作用而影响药效。
如果不确定服药饮品和药物的相互作用影响,推荐您用温水服药,避免选用酒、果汁饮料、咖啡、牛奶、茶水送服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