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第二实验小学2021—2022年度教学工作计划
莱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培养学生“身心健康、习惯良好、发展全面、学有特长”为目标,以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年二期行动”为总抓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突出教学中心,推进五育融合,全面提升育人质量,全面贯彻落实市教育和体育局、教研室重点工作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教学管理、教育科研,坚持攻坚突破,提升教育质量,努力开创教育教学工作新局面。
一、坚持五育并举,提高课程实施质量
始终牢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推进理想信念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父母、爱老师、爱他人、爱自己的美好情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1.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按规定开齐、开足、开好各类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本学期抓好校本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综合实践教学,探讨学科整合的课程设置,加强道德与法治、劳动教育教学研究。在烟台、莱州市教研部门指导下,进行德融数理课程结构实施研究、地方课程重构教学研究,继续推进差异教育课程研究。
具体措施:通过调查座谈、日常督查、领导带研、集中检查、推门听课等方式,确保课程实施质量。
2.加强音体美健康教育工作。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学校音体美课程刚性化管理。加强音体美教学研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层次,在优质课、教研活动方面出优课、出经验。做好学生体质测试和学生艺术素质测试工作。抓好体育1+1+N工程,继续推进篮球操特色大课间活动,落实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组织春季田径运动会和秋季阳光运动会。及时总结经验,提炼做法,做好体育课题研究,争取早日出成果。加强学生卫生健康教育,强化新冠肺炎防治知识宣传,近视防控工作及突发疾病防治防控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学生心理疏导。开展班班唱、才艺比赛、师生书法比赛等活动,积极参加全市艺术月展演和音体美教育成果展示活动,精心打造艺术活动特色节目。
3.加强劳动、综合实践教育。加强劳动观念和态度培养,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围绕家务劳动、校园劳动、社会服务等方面统筹课程设置,依据本校特色,因地制宜,开设好劳动课和主题劳动活动,积极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实施和评价方法,确保课程实施质量。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家委会的作用,组织开展班级研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具体措施:加强劳动课教学研究,编写劳动教育指导手册。充分利用红领巾种植园、红领巾养殖园等阵地进行各项劳动实践。
二、坚持质量立教,聚力提升办学品质
结合市“教育质量提升年二期行动”加强课堂教学、教育科研、校园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梳理做法、总结经验。分学科进行提升教育质量研讨会,明确与先进学校的差距、不足及工作措施。加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加强课程资源在线学习研究,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在线教育教学的准备。
(一)深化课堂教学研究
课堂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扎住了课堂也就抓住了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本年度以“一体化”研究为重点,分学科探究不同课型“一体化”教学模式,语文重点研究习字课、习读课、习文课、综合课;数学重点研究练习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英语重点研究阅读课、复习课;道德与法治、科学、劳动、综合实践等学科以新授课研究为主。强化教师一体化意识,由教导处全程监控、教研组日常监控,教师做到人人内省,将“一体化”的理念,系统呈现、具体落实到每一次管理、每一次会议,每一节课中,真正实现德育管理与教学常规一体化、全面育人与特色发展一体化,并通过课堂教学大比武、课题研究带动教师专业成长,搭建“人人参与、人人学习、人人提升”的专业成长平台,让“一体化”走向常规化。教师人人参与研究,个个落实行动。完善年级统一研究的作业管理制度,严控课外作业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增强作业的开放性、探索性和实践性,探讨学科特色作业。
具体措施:每周集体教研活动做到“五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教师、定包组领导),确保教研实效。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观摩研讨,鼓励跨组教研,推进课型研究走向深入。精心组织优质在线课程资源评选、微课评选、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等,打造精品,力争优异成绩。抓好作业质量,学期末组织作业展评活动。
(二)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实行教学过程精细化管理,规范教师备课、上课、听课、批改、检测、辅导等教学常规工作。全面推行课时备课,全体教师在单元整体备课的基础上,增加课时备课检查项目,备课中必须涵盖教学重难点,教学一体化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加强对学、评、测一体化的深入研究;青年教师手写备课,学校统一印制青年教师手写备课笔记,要求近三年入职的青年教师,全部手写教案,细化教案设计,内化教学内容。学期中组织级部常规教学抽查;学期末组织教学常规集中大检查。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做好日常督促检查。加强教研组教学工作研讨;组织好语数英期末质量检测活动;组织语数英期末检测质量分析报告会;年级学科组抓好单元检测。学校统一组织语文六大王测试、百字大王测试、数学计算能力测试、英语口语能力测试,科学实验技能测试及音体美素养测试。
具体措施:备课采用电子备课与手写备课相结合的方式,用好市教研室下发的单元整体课例,改造适合本班学情的课时备课。教学常规的管理主要采用“领导带研、教研组捆绑、个人突破”等方式,通过日常检查与期末集中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质量的管控,实施“3+3+1”策略,三个层面抓落实:教导处定期抽查,教研组统一检测,教师落实讲评。三次总结做保障:通过单元检测、平行测试、期末检测质量分析报告会,总结经验、剖析问题、确立方向。一次竞赛促提升:通过组织学科竞赛,探讨多角度评价学生学业质量新模式。
(三)优化教育科研引领
完善学校的教科研管理制度,构建“规范管理、有序研究、有效融合”的科研格局。做好“十四五”开局课题的申报工作;做好《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城区小学研学实践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城区小学心理健康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实践研究》《基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研究》《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利用口语100智慧学习空间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研究》《“刻骨铭心”---以甲骨文教学深化传统文化教育、推进立德树人的研究》等省市重点课题研究推进工作;抓住课程、课堂、作业和质量检测等关键环节,开展校本教研和小课题研究。定期组织“小课题研究沙龙”,进行课题组活动汇报,做实课题研究。依托“四校联盟”,围绕课堂教学、课程开发、教学管理等组织研讨活动,实现联盟学校共享、共进、共赢。
三、坚持长远发展,打造特色品牌课程
1.继续进行“智德文法”课堂教学研究,充分发挥思政课在立德树人方面的优势。
全面推进“智德文法课堂”理念的全校推广和全科落实,通过课例打磨对“智慧、德性、文化、法治”四个核心教育元素的内涵结构进行深入研究。组织各教研组以单元备课为抓手,集体研究提取每一课的“智德文法”元素,为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进行德性培养提供参照。
2.继续推行“行知乐园”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课程实施。
本学年学校继续“行知乐园”主题系列课程,以实践创新为素养培育点,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继续推行创客、拓印、面点、厨艺、木工、航模、益智等20余门课程,同时新增种植、养殖、豆腐加工等劳动课程,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系列课程的学习,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动脑思考。
3.搭建“德育实践项目化”框架,重点通过红领巾假日第二课堂,开展综合性实践研究学习。
继续充分发挥家委会力量挖掘莱州当地优质教育资源,联合资源单位开发地方课程,计划与云峰山、葛城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郑耀南故居、登海种业等多个助学单位联合开发研学课程,鼓励教师利用这些触手可及的资源,编写“快乐时光”“健康生活”“家乡文化”“红色文化”“家风传承”五彩校本课程,为学生打开认识家乡、了解社会的窗口。
具体措施:组织“行知乐园”综合实践周活动进行集中展示。
四、坚持抓牢队伍,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修订新的《学校教师培训五年规划》,指导教师制定“十四五”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以幸福教师课程为主线,加大教师培训培养力度,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
1.加强师能培训。引导教师做好专业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有层次地实施各项培训。组织进行做幸福教师系列讲座培训,进行书法、科技、微课、电教媒体使用等教学技能培训,组织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议课、课题研究等教科研活动,选派教师外出参加各类教育教学培训,组织参加远程研修、暑期全员素质提高培训等等,请进来,走出去,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促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2.加强名师队伍建设。加强学校已有的地、市、校三级名师、及骨干教师的管理培训,带动新一批专业知识水平高、肯学习、爱钻研的骨干教师。优先安排外出学习、观摩、参观和进行高层次培训进修,为他们提供开阔视野、提升素质的机会。发挥其引领示范辐射作用,带动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
3.扎实做好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组织35岁以下青年教师,每学期完成两个“一”,即上一节高效的公开课,同时提供精彩的教学设计和真实的教后反思;读一本专业的学科类书,同时提供过程性的学习日志。采用师徒结对、读书交流、教学比武等形式,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促其快速成长为学校教学骨干。
具体措施:全体教师参加教学大比武活动,35岁以下青年教师每学期上一节高效的公开课,同时提供精彩的教学设计和真实的教后反思;读一本专业的学科类书,同时提供过程性的学习日志。通过项目管理、青蓝结对、读书交流、教学比武、未来之星等形式,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
附月份重点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制定学校教学计划、教研组教研计划、实验教学计划等
2.多彩寒假检查反馈系列活动——年级展评、学校展评、校本教材整理;学校展评:寒假实践活动展评、国学经典诵读展评。
3.组织参加烟台市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
4.组织语数英期末检测质量分析报告会
四月份:
1.组织参加全市各学科基于“效率课堂”的小学学科教学评析报告会,组织进行各学科课型研讨活动;组织参加教学工作现场会。
2.组织2020年市级小课题申报、结题工作;组织参加市级小课题主持人及研究人员培训活动。组织小课题研究“一题一课一报告”活动。
3.开展四校联谊活动
4.组织青年教师基本功培训活动;青年教师读书活动展示(读书节活动)
五月份:
1.教研组、同学科进行听课评课活动
2.迎接全市教学视导评估
3.完善45岁以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
4.组织参加烟台及省教科研成果评选
5.组织心理健康周系列活动
6.开展四校联谊活动
六月份:
1.组织教学常规大检查
2.进行语、数、英学科竞赛及综合学科实践操作测试
3.组织参加莱州市“提升教研组工作有效性”优秀教研组(组长)评选暨经验交流会
4.组织小课题结题
5.开展四校联谊活动
七月份:
1.组织期末复习,迎接期末质量检测,进行质量检测分析
2.进行综合学科实践操作测试
3.教学、科研工作总结整理归档
4.“多彩暑假”学生实践生活方案、指南制定
5.教师教学工作考核整理汇总
九月份:
1.“多彩暑假”学生实践生活检查反馈(展示评选、“多彩暑假”校本课程整理等)
2.各类教学计划制定
3.组织基于“一体化”的青年教师听评课活动
4.启动“一米阳光”青年教师团队项目
5.组织四校联谊活动
十月份:
1.组织基于“一体化”的全员教学大比武活动
2.各班级组织全体学生参加体质测试,选拔优秀学生参加校阳光运动会
3.组织教师学生参加全市阳光运动会
4.组织四校联谊活动
5.组织青年教师第二次专题培训活动
十一月份:
1.组织基于“一体化”的全员教学大比武活动
2.组织校级语文六大王评选
3.组织进行语数英学科期中质量检测
4.组织四校联谊活动
5.组织青年教师第三次专题培训活动
十二份:
1.组织基于“一体化”的全员教学大比武活动
2.进行教学常规检查
3.组织进行语数英学科竞赛
4.组织综合学科教学质量测试
5.组织四校联谊活动
6.青年教师第四次专题培训活动
2022年一月份:
1.组织期末复习,迎接期末检测
2.教学、科研工作总结整理归档
3.“多彩寒假”学生实践生活指南制定
4.青年教师年总总结专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