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程郭学校2021-2022学年教学研究活动及成果

日期:2022-09-08     

字号:

莱州市程郭学校2021-2022学年教学研究活动及成果 

时间:2021年9月13日  参加人员:蒋秀芝  王锦敏   林明春  李华香 韩芳   林郁  刘素君  赵霞  李小凤  汤永莲 缺席人员及原因:无

教学研究活动主题:习读课课型研讨 中心发言人:蒋秀芝

一、活动准备:

(一)以《秋天的雨》为例,共同备课。

(二)观摩李华香老师《秋天的雨》,填写观课量表。 一、活动讨论 1.对李华香老师的《秋天的雨》一课进行评课。

(三)语文不同的课型到底解决哪些问题。 3.关于习读课,应该如何设计教学流程。 4.习读课上教师、学生活动时间的分配。 

二、活动总结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培养运用语言文字能力。所以我们的语文课堂上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实践,具体到习读课这一课型,我们可以借助现代的媒体手段,创设有效的情境,给学生一个舞台,让学生在读、悟、说、写的训练中提高语文能力。课堂要注重实效,媒体只是教学手段,要合理运用,不能喧宾夺主。教师只是教学的引领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环节设计要少而精,总之要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活动成果 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形成习读课课例。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读懂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

3.积累好词佳句。

(二)过程与方法

1.播放课件,感受景色的美。

2.品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3.动情朗读,体会秋雨的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秋雨的美,激发对秋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读懂课文,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余韵的美。

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语渲染,调动情感。

(一)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正值金秋时节,谁来说说你眼中的秋天是怎么样的?(两生说)是啊,正像同学们说的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秋天的课文。(板书课题)

(二)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检查生字词。

1.同位互相指读生字:同桌之间互相用手指着双线格里的8个生字读一读,看谁读得准、记得牢。

2.集体反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字词,重点强调“钥匙、菠萝、扇”的读音。

3.谁愿意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从哪几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

2.读后交流,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板书:钥匙 有颜料 藏着气味  吹起小喇叭)

三、深入局部,品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段

1.感悟“五彩缤纷”。

(1)学生默读课文,寻找描写的颜色词语。

学生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秋雨把颜色都送给谁了?并把描写颜色的词语画下来。

(2)生交流秋雨的色彩,问:这么多漂亮的颜色,用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五彩缤纷)我们还可以用什么词来说?

(3)课文把这些画面写的可美了,自己赶快把第二段美美地读读吧。一边读一边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美美地多读几遍。

2.交流喜欢的句子,展示读,重点体会、美读描写银杏树和枫树的句子。

(1)学生读句子(课件出示句子)。

(2)去词体会。

如果我把句子当中的“扇哪扇哪、飘哇飘哇’去掉,自己再来读读看,好不好?为什么?

(“扇哪扇哪”让我们仿佛看到银杏叶像一把把黄色的小扇子,轻轻地、轻轻地帮我们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而“飘哇飘哇”让我们感受到红红的枫叶多像一枚枚邮票,为我们邮来了秋天的凉爽,去掉了就表达不出这种感觉了。)

(3)指导朗读。运用联系上下文和一边读一边想象的方法,走进情境,美读课文。

(4)看幻灯片,感受“五彩缤纷”。

作者太喜欢秋天了,橘子柿子成了顽皮的孩子,菊花变成了美丽的仙子,他又太会想象了,他把银杏叶想成了小扇子,把枫叶想成了邮票,田野成了金色的海洋。难怪课文说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不仅颜色多,且美的生动。这么多美丽的景象,想不想去看一看?(多媒体出示课文中所描写的景色)

(5)美读全段。

(二)学习第三、四段

1.总结第二段的学习方法,布置合作自学三四段,出示自学提示。

2.体会“气味的香甜”。

秋天的雨不但有五彩缤纷的颜色,还藏着许多好闻的气味呢。理解“勾住”。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这一段?指生感情读,并做指导。

3.表演朗读第四段。

(1)课文都写了哪些动植物准备过冬的?

(2)师生互动演一演。通过表演入情入境,以演促读。

老师忽然想到一个好主意,咱们就来把小动物和植物们是怎样准备过冬的演一演,怎么样?

(3)指导朗读。

这么快乐的景象,就让我们来快乐地读一读吧。放开声音读出你的快乐,自己读自己的。

四、总结回归、升华感情。

(一)难怪课文第一自然段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带着清凉和温柔,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请同学们伴着动听的音乐再来美美地读读课文吧。(播放钢琴曲《秋日私语》)

(二)同学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秋天?生交流。

同学们,是秋天的雨把我们领进秋天的大门,它让我们看到了秋天的美丽色彩,闻到了诱人的气味,还看到了那热闹的情景,甚至更多更多,让我们来感谢并赞美秋天的雨吧,齐读最后一段。

(三)它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什么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什么歌?(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丰收、欢乐……)

(四)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走进多姿多彩的秋天吧。

五、布置作业。

作业自助餐

(一)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二)选择你喜欢的内容背诵下来。

(三)走进大自然,用你手中的画笔画秋天。              

板书          

11 秋天的雨

钥匙

有颜料

藏气味           丰收    欢乐

吹起小喇叭

教学反思:

《秋天的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组课文中的第三篇课文。《秋天的雨》在作者笔下趣中见美,美中更见趣,这样交相辉映,给人带来阅读的享受。文章以散文的形式描写秋天的雨。大量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的语言华丽活泼。课文以秋天的雨为线索呈现的场景繁多,内容丰富,句式多变,但结构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其总的特点就是美,特别适合朗读。因此确立了以朗读为主的教学思路,力求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去理解美,感悟美,创造美,从而学会欣赏美。本节课的设计遵循了以下几个原则。

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根据文本特点,我力求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营造一个优美的教学环境。精美的课件、新颖的板书设计让学生从视觉上,听觉上都有一种美的感受。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感受,然后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的朗读。比如,在指导“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邮来了秋天的凉爽。”这两个句子时,我让学生自己先思考这两个句子所使用的感情是否应该一样,在学生思考后反复的进行对比,练习,自由读,比读。每一次读不仅是对朗读本身的训练,也是对文章内容层层深入的理解,在读中一举两得。另外,在朗读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在理解“你挤我碰”“勾住”等词语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体会含义,在指导朗读好闻的气味这一部分内容时,我注意渗透读好关键词的方法,让学生读到如同遇到美味佳肴时垂涎欲滴的感觉,这样,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使他们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迁移。充分尊重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整个过程为突出教学重点、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因此,整堂课学生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在快乐中积极主动的深入文本,来感受秋天的美丽。    

二、能够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根据课文特点,教学第二自然段秋雨的颜色时,主要以读为手段,而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是则采用了学生喜欢的方式——表演读。通过表演,让学生互动,师生互动,这样学生真正走入了文本,创造性地使用语言。

存在的不足:

课堂确实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下来自我感觉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没能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让我遗憾。备课时,自我感觉备课充分,但教学中,在某些环节过渡衔接的不够紧凑自然。有些问题设置了但没有落实好,这也说明自己教学不娴熟,课堂把握不够。

在引导学生进行表演读时,学生的准备不是很充分,因而,学生还不能创造性的将课文中的语言加以运用。

课堂上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关注还不够,优生争先发言,但参与活动的学生还太少,甚至有些同学还开小差,没能保证全体学生的参与。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