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学计划
1.教师担任的每年学科每个年级都应用相应的学科计划;
2.同学科同年级计划不能完全相同;
3.项目要齐全,包括: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情学情分析、教学措施、教学进度、重要教学活动。
4.教师不得擅自改动上级下发的教学进度。
5.计划一式两份,本人与教导处各一份。
6.学科计划使用统一格式设置,以年级+学科+姓名命名发送给各教研组长,教研组长负责质量监督,要对教师提交的计划进行审核,确定符合要求后再提交教导处,有问题的直接反馈给教师。教导处负责组织评价。
二 备课
集体备课
一、单元集体备课
1.单元集体备课以年级组为单位(与完小结对)进行研讨,形成研讨记录。活动时间由年级组长确定。研讨形式可以对面研讨也可网络研讨。
2. 每学期初要制定研讨计划,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主备人、定包保领导。
3.研讨记录要详实,记录内容要具体、真实,切忌空话套话。
4.注意研讨过程性材料的整理(照片与记录)
5.单元集体备课修改完善后要装订在课时备课每单元最前面。
6.单元集体备课要根据市教研室进度提前1个周左右进行备课。
责任人:年级组长
二、其他集体备课
1.其他集体备课包括主题、课型、教学策略等,以教研组为单位实施。
2.每学期教研组长在制定教研组计划时,要对集体备课活动进行统筹设计。提前确定本学期的集备主题及主要内容。
责任人:教研组长
课时备课
一、整体要求
1.备课使用“电子备课+教本批注”备课模式。电子备课要落实“常规一体化”要求,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后打印(正反打印),仍然沿用原来的备课夹(活页),学期末再装订。
2.备课要留有手写教学反思的空白。课后反思要真实、有效,能体现出自己对本节课上课之后的感悟,从自身和学生两方面找出问题,制定好解决的方法,切实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提高教学质量。
3. 教学反思比例如下:工作年限在1-10年的,数量不少于总课时量的7/9;工作年限在11-20年的,数量不少于总课时量的5/9;工作年限在20年以上的(不含20年),数量不少于总课时量的1/3。
4.课时备课有效落实单元课例设计,备课必须与备课前的研讨及课堂教学一致,切忌备上分离。
5. 备课尤其要关注目标的精准制订,目标要结合班级教学实际制定。
6. 在常规一体化教学实施下,全景式作业均要有所体现。全景式作业不用另外增加工作量,如语文可与课本、练习册、双积累、写字等结合,数学可与课本、练习册、常规作业等结合。
7. 连续任教同一个年级的教师,可以在上年的教案上进行修改,无须重新打印,修改地方不少于5处且反思需重写;如果连续任教同一年级年数较多,修改地方不少于3处且反思需重写,每年修改的颜色要有区别。
二、学科要求
各学科要加强学生梳理总结能力的培养,在复习课前,学生可提前自主整理复习提纲(纲要图表或思维导图等),本学期观摩教师的复习课时均要有所体现。
1.语文备课要每个单元要有习字课、习读课、习文(习话)课(每单元至少一节)、综合课 (单元复习课与综合课重复,可以合并成一节课,每单元至少一节) 、新书导读课(每单元至少一节)、试卷讲评课(每单元至少一节)。备课标准以教研室下发的五课型操作指标为指导。
2.数学备课包含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和试卷讲评课。
新授课以信息窗为主,新授课要能体现教学进度。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过程各大环节清晰明确,各小环节设计合理有层次性,能真正看出课堂教学的脉络;以训练为主线,明确各环节的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
练习课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安排,可以是常规练习、对比练习、易错易混点练习、综合练习等多种形式。练习课一般情况每单元至少保证1课时。
复习课不仅是使数学知识系统化的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的需要。一方面让学生自己去经历回忆、讨论、梳理、归纳、运用的过程,真正成为复习的主人。另一方面教师能从中了解到学生本单元知识的缺陷,围绕学生的提纲展开复习。复习课既要梳理基础知识,又要呈现易错知识。练习课原则上每单元至少保证1课时。
试卷讲评课是主要针对考试后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重点讲解,个性问题可培养学生在小组内或者教师个别辅导的形式解决。每单元至少保证1课时。
3.英语备课包含三个课型:对话课,阅读课,复习课,每单元均有设计。
4.道德与法治备课要在教研室下发的烟台集体备课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修改。
5.科学备课要求新任教本学科或年级的教师必须使用电子备课并在科学书做适当的标注。任教本学科三年以上的教师可以在旧教案上进行修改,但每年必须使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修改。备课环节要完整,一定要有当堂小测这一环节。根据每节课的学习内容出2至3道选择、填空或判断题,口头完成。
6.综合实践、劳动备课。要求年级组统一备课,体现修改,项目要齐全,教学目标具体实用,环节清晰,每环节任务明确。教学设计中要有重点提问语、引导语、评价语等。
7.信息技术备课。信息技术备课环节要完整,有单元备课、课时备课(一课一课时)。
8.音乐、体育、美术备课,以教研组长或体卫艺科要求为准,体育备课内包含健康教育(每学期至少6课时)。
9.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备课可手写,也可采用“电子备课+教本批注”备课模式。
三 课堂教学
1.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教法灵活,语言简明流畅,板书设计科学规范,授课效果好,及时上下课;教师授课时必须带教案时教室,且授课内容及程式与教案同步。
2.课堂教学要遵循教研室实施的常规一体化工作实施要求。
3.课堂评价与教研活动相结合,所有教师均要参加。
4.课堂教学进度以教研室下发的进度为准。
5.科学实验课一定要到实验室去上并留好照片资料,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教师填写实验通知单与实验室上课记录,分组实验学生需填写实验记录。实验记录一般写在科学活动手册上,也可自行设计实验记录让学生填写。
6.录播课:年龄40周岁(含40周岁,时间以8月31日为准)以下的教师,每学期在录播室录播课不少于两节;年龄在40周岁以上(不含40周岁)的老师,自愿参与录播室录播课活动。
四 作业
(一)整体要求
课前作业,要根据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以及具体教学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前作业,不流于形式。有效的解决课堂教学环节中要用到的前置知识或拓展知识。
课中作业,要围绕教学目标,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设计。有针对性的巩固本课所学。查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存在问题,落实课堂学习的达标情况。
课后作业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根据学生的能力有效布置分层作业,以巩固、提升课堂所学知识。
全景式作业要具体明确操作性强;厘清师生双边活动,充分体现两主要求。要围绕单元目标进行设计。好保存的要保存好资料,不好保存的可以不保存,但必须要在课时备课中体现。全景式作业不用另外增加工作量,如语文可与课本、练习册、双积累、写字等结合,数学可与课本、练习册、常规作业等结合。
语数英学科每单元至少提供一次完整的全景式作业(数学可根据授课内容确定),也可以全景式作业单的形式呈现,但必须能找到对应的作业。视导评估时提供的全景式作业必须是作业单+纸质材料(非基础训练、非课本)。课外作业要体现分层布置。
其他学科根据往年教研员精神落实。
(二)具体要求
1.语文 必做:1-5年级写字每天两行;3-5年级设习作每学期8次(每单元一次); 教辅作业,以基础训练尽量做到教师全批全改。
2.数学 课前作业:整理复习与新授课相关的法则、定义、公式、解题思路等内容,主要为新授课做准备,根据教材特点,原则上每单元不少于1次。课中作业:一是每周至少2次做在正规作业纸上的作业以规范学生书写习惯;二是可以直接做在课本上或者练习本上的作业;课后作业:基础训练或者课后自主练习中的作业等。需要注意保存。
3.英语 课前作业:每篇课文学习之前,布置学生提前听磁带录音、跟读,并做好记录,弄清故事情节。检查评价主要以小组检查和课堂应用检查相结合。课中作业:一是以口语、单词、句型操练习为主,完成相应练习册,巩固知识。二是设英语作业本,每周一次午写。课后作业:朗读课文、听录音模仿跟读,掌握课文重点句型,尝试在生活中进行实践运用。可以通过手抄报或画图配文的形式呈现。主要关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4.科学 每个单元选一课时做全景作业,包括课前作业、课中作业和课后作业。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要形式多样,可以是文字资料,也可以是图片,但不能千篇一律。课中作业可以是活动手册中的记录园地,实验记录也可自己设计。课后作业可以是文字资料,也可以是小制作。
科学活动手册课堂落实。
每个单元要进行一次单元检测(填空、选择、判断或简答),并根据答题情况打上等级,留好成绩记录。
5.其他学科
道德与法治全景式作业每学期至少提供3次。
综合实践每个活动主题有课前课中课后材料即可,至少有一个主题各项材料要真实,体现学生真实经历。
信息技术:根据市教研室每年的布置做针对的课时作业、单元综合练习作业。(市教研室每学期初都会布置需要做的课时和单元,没布置的课时和单元不用做作业。)
安全环境、传统文化根据教材要求每学期不少于两次实践操作或调查研究实践类作业
美术根据教材要求完成相应数量作业;
五 作业批改
(一)整体体要求:
1.及时批改作业,及时发还作业。作业批阅要认真,尽可能让学生及时获得作业的反馈信息,作业要全收全批全改,严禁出现学生代批现象。课前、课后作业教师要及时批阅评价。
2.批改作业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错误的地方要求学生及时纠正,纠正的作业,教师要复批,尤其是复批的用笔最好与初批有区别或者学生的修改痕迹有区别。
3.严禁出现应批未批、代为批改、批而不改、有惩罚性作业现象。
4.批改作业一律使用红色笔,批改符号要统一;提倡使用等级制、奖章加评语等形式,要重视作业批改后的评语,发挥作业批阅的激励功能。
5.重视书写质量。所有学科作业要注重学生书写质量,作业评价将学生书写质量做为一个重要指标。
(二)具体要求:
1.作文批改:采用评介式,学生自评、教师复评。教师抽批量不得少于总量的三分之一,每次批改学生尽量不要重复(建议三年级开始时要全批全改)。作文批改符号要统一,书写要认真,评语要确切,富有指导和激励作用,眉评要具体,有针对性。学生自评:要求运用修改符号对错别字、简单的病句进行修改。小组互评时,由组长组织组员逐一朗读自己的习作,然后所有组员各抒己见,对习作提出修改意见,直接能改正的错误,由组长执笔直接在习作上修改,如改动太大或无法修改的,写一下修改建议。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鼓励学生适当写一下眉批。为区分修改的层次,学生自评使用铅笔,小组互评采用红笔。教师复批要注重对整体布局和学生批阅的评价。三年级学生自评能力较差,要加强批改指导,循序渐进。
2.写字批改:写字要尽可能加大面批量,要有具体笔画指导,要加强对学生描、写、改各环节的指导与评价。充分利用实物展台展示优秀作品,鼓励先进。具体的要求,在教研时教研组统一制定。
3.所有学科作业要重质重量,作业批改后要认真讲评。对作业中反映的知识或能力缺陷,要及时补救,实行集中订正和个别辅导的原则,加强对待优生的面批。
六 听课
工作年限10年以内(含10年)教师,每学期听评课节数不少于30节,其他教师每周不少于1节;听课笔记所列栏目填写齐全、详实、有价值。
七 校本社团
1.社团活动时,教师要第一时间到达活动地点。组织学生签到。
2.组长负责制,教师因情不能参加社团,提前与组长联系。
3.社团材料包括:
计划:以学期为单位制定。
签到:每次活动如实签到。
评价:以周为单位。
记录:每次活动如实记录。
照片:每次活动均需要提供且照片要带有时间(放在每次记录的后面)
备课:以周为单位。
计划、名单、签到、成绩评价、记录、照片、备课统一放到社团活动材料中,并按这个顺序整理,不用装订学期结束后再装订。
八 教研活动
1.开学一周内,教研组长要订好教研组工作计划,各任课教师制订好教学工作计划,并在第一次组内活动时进行组内讨论,组长审阅后交教导处。
2.教研组教师每学期每人至少上好一堂公开课。
3.教研组要建立青年教师的培养机制与措施,强化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每月由一名骨干教师围绕一个主题上一节引领课;青年教师培养对象每月上一节成长课;师徒结对徒弟每月至少听一节师傅课,师傅每月至少指导徒弟一节课;
4.原则上每学期各教研组都要组织教学大比武活动,参与与获奖情况将作为教师考核的其中一项指标。
5.教研组要求每学期认真抓好1到2个研究专题,教研组围绕专题组成专题研究组。通过学习教学理论、教材课标、专题讨论、教学观摩、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等活动活跃教研气氛。
6.教研组教师要进行集体备课研究活动,要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认真搞好个人备课,做到教学进度、内容、目标、要求、重点、难点、作业处理、单元检测等统一要求。
7.教研组成员要积极参加教研组内活动,活动参与率与校本培训学时挂钩。
九 外出培训
1.凡参加莱州市级及以上培训学习的教师,参加后完成如下几项任务:一是培训后一周内写出培训报告,提交教导处;二是结合学习在校内进行一次讲座或者上一节观摩课,交流学习收获,落实学习效果。
2.参加市级评析报告会和校际间结对联谊活动的教师,要求提前熟悉活动内容,认真参与听课、评课等教学研究活动,积极发言,活动结束后每人撰写收获反思,并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研讨,提出下步工作打算,从而有效落实活动效果,教研组长要及时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整改提高(撰写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