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历来高度重视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课程作为我校“尚美”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正确的劳动课程观的指导下,充分挖掘劳动育人资源,组建劳动课程研发团队,强化劳动课程育人目标,整合劳动课程内容,拓宽课程领域,以劳动清单为载体,形成了家校社协同联动的劳动育人新模式。
一、科学制定劳动教育清单。
从家务劳动、校内劳动、社区劳动三个层面确定各年级劳动内容。
具体体现在家务劳动方面,通过做简单的家务,使学生在劳动中获得成就感、体验和理解父母的辛苦、培养责任感,提高动手能力以及培养学生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等。
通过校内劳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爱劳动意识,知道劳动的艰辛、懂得尊重、爱惜劳动成果。使学生养成爱劳动的良好习惯,能较主动的投入到劳动的队伍中,能体验劳动的快乐,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通过社会服务劳动,使学生在劳动中亲身体会劳动创造世界的真理,同时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的精神,提高孩子明辨是非、全面看问题的能力,培养孩子学会劳动技能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落实家校社协同育人。
通过“班内指导、家庭练习、校外实践”的路径落实清单内容,提高劳动技能。在每周一节的劳动教育课中,教师根据训练目标,教给学生劳动方法。在每周的劳动实践体验中,家校社及时做好评价和指导,重在劳动习惯养成。
三、开展劳动主题系列展示。
每月设立一次主题劳动周开展劳动活动,如个人卫生、公益实践、校内服务等,在展示中分享成果、感受快乐。此外,学校还根据劳动主题成果展示,评选劳动实践小明星等,树立劳动榜样,深化劳动精神。
四、构建全方面的评价体系。
根据教育目标,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对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等劳动素养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定。
(一)阶段化评价
采取周评“劳动之星”,每月“劳动标兵”,每学期“劳动小模范”,将过程性评价、综合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个层面相结合。
(二)多元化评价
包括学生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社区评价等五个主体。其中家务劳动清单主要采用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并辅以教师评价的方式;服务性劳动清单主要采用学生自我评价、生生评价、教师评价并辅以社区评价的方式。
(三)多样化评价
在每一项劳动任务执行过程中,主要从方案设计、信息收集、工具使用、问题解决、劳动成果、感悟交流这六个方面挑选相应内容评价,并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采用语言激励评价、展示式评价、分享交流评价、竞赛式评价、体验评价、形成性评价等不同的评价形式。
通过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同学们进一步树立了正确的劳动观念,习得了劳动技能,培养了良好劳动品质和劳动习惯,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下一步,我校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对劳动教育的要求,打造优质的劳动教育课程,创新劳动教育实施路径,实现每一位北一学子的生命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