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编杯垫》教学设计
莱州市梁郭中学 赵迎春
一、教学内容:
《草编杯垫》是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九年级上册主题四“劳动技术”的内容,涉及的是劳动技术教育领域。
二、活动分析:
秋天的农村,玉米皮随处可见,但现在的学生很少知道玉米皮是-种草编材料,可以编制出许多漂亮的工艺品。这些工艺品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品的观赏、收藏价值,很受大家的喜爱。本次活动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用品开始做起,引导学生将玉米皮做成生活中常用的杯垫,探究编织技法,编出自己满意的作品。此次活动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用玉米皮编织的生活用品,既经济美观又低碳环保,既方便生活又富于乐趣,还通过展示、交流、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判能力。
三、学情分析:
由于现在农村用玉米皮编织生活用品和工艺品的已经很少见了,所以许多孩子都不知道玉米皮的再利用价值,因此,本课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重新认识玉米皮,自主探究并学习简单的编织技法,增强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创作的乐趣,品尝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观念。
四、活动目标:
1.亲历草编实践,掌握草编技法的要领,创编杯垫,感受草编的价值。
2.让草编深入家庭,热爱生活,增强环保意识,热爱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3.在实践中深入思考,自主探究,运用科学方法研究问题。
4.将草编技法深入生活,创意设计,发展实践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提高创意实现能力。
五、教学重点:学生能看懂图示,学会杯垫的编织方法。
六、教学难点:三股小辫的编织方法
七、活动准备:材料:玉米皮、麦秆、针线、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草编,了解草编师:你对草编了解多少呢?你身边有什么草编制品?材料:野生草、玉米苞叶、玉米秆、麦秆等
特点:
①纯天然,绿色环保,在自然界中易降解,无污染。
②轻便不传热,柔软美观实用,提高玉米皮的利用率。
③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草编是一门古老的手工技艺,因其质朴自然的品质、精美细致的工艺、浓郁的民间特色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它是用各种柔韧的草茎、麦秆等草本植物材料,经手工编织成提篮、蒲团、果盒、杯垫等作品。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技法探究,自我实践完成一幅草编作品要经过哪些环节呢?
(一)草编的准备:
1.材料:玉米苞叶,麦秆,插针,剪刀,针线等。
2.熏白:编织前要用硫磺熏苞叶,使玉米苞叶变白,同时防霉变和虫蛀。
(1)给选好的玉米苞叶喷少量清水。
(2)每1千克玉米苞叶,加人研碎的硫磺25克,盛于碗中,点燃后放进干
净的缸内。支上架子,再把打湿的玉米苞叶松散地放在架子上,然后用塑料膜包扎封口,熏制4小时以上。
3.染色:给玉米苞叶着染想要的颜色。
(1)以染绿色为例,首先称取品绿颜料2克,放入2千克90° C热水中,搅拌。
(2)将1千克玉米苞叶放入染色剂中,勤翻动,使着色均匀。
(3)浸泡20分钟左右捞出,晾干后备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草编制品的特点、玉米皮的再利用及草编艺术品的美感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制作兴趣。
(二)草编技法
1.学生打开百宝箱,拆礼物,自主探究技法。
2.学生汇报,教师演示步骤:第一步:浸皮。把整好的玉米皮浸泡在水中,直至玉米皮泡软为止。第二步:打头。用较大的玉米皮平均分成三股或五股。第三步:编辫。将最左侧的股引入右边的两股之间,再将最右侧的一股引入左边两股中间,如此循环, 但要保证三股绳一样粗。第四步:续皮。当绳粗细不均时,就要给较细的一股绳续皮。续皮时,一定要光清面向上,用新皮将下面的全包住,然后继续上面的步骤。续完一股,再续另--股。第五步:打结。用其中一股绳包住其中两股打一下单结,以防辫子松散。
3.结合视频动手实践,两人一组,合作编织,教师指导。4、展示编织的小辫,点评。
三、大显身手,快乐编织
1.出示图例造型,讲解盘花法。以麻花辫的-端为起点开始绕圈, 要求绕紧密些,末端用针线固定,可绕成圆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小辫百宝箱提供的小辫,用盘花法制作一个茶杯
垫或带装饰性质的茶杯垫。教师出示温馨提示:
a.抓住要领,确定作品形状,分工明确。
b.编织时注意紧密。
c.注意针线的安全使用。
d.保持教室整洁。学生开始制作。
配轻音乐,教师指导。
四、评价拓展,取长补短
1.展示作品。
2.学生点评。
3.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的?
五、课堂总结,畅谈收获本堂课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感悟?
六、课后拓展,实践延伸
1.用本节课所学的三股编织法创编一个有特色的杯垫。
2.用三编法创作生活中的其他作品。
(方式:小组合作,亲子合作或独立完成)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交流作品,让学生感受劳动的收获和喜悦。两个拓展问题不仅引领学生设计创新,而且将课上学习拓展延伸到了课外。
教师寄语:草编是中国传统的民间手工技艺,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要让这门技艺在我们手中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