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信息】烟台市蓬莱区新港街道学区中心学校2022-2023学年教学研究活动及成果(数学教研)

日期:2022-09-07     

字号:

时间: 2022年9月6日

参加人员:全体数学教师

缺席人员及原因:马成强因要代理班主任请假

教学研究活动主题:2021-2022学年学业质量监测质量分析

中心发言人:王晓妮

一、活动讨论

1.学生在哪些地方失分最多?

2.学生错题归因分析及教学建议

二、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让全体数学教师明确了今后教学的方向,了解了学生的问题所在,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探寻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现对学生试卷做如下分析:

1.数学“四基”中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像读数、写数、名数改写等这些最基本的知识,每年必考,还是有的学生出现错误。有的学生对计算公式掌握不牢固,周长、面积、体积公式,比和比例、利息等公式混淆,存在死记硬背的现象,不能灵活运用。

原因分析:教师平日训练不到位,复习不扎实。课堂上新知识的学习,没有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孩子对新知识的印象不深刻,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遗忘和混淆。

教学建议:数学教学一定要抓牢基础知识,不要一味去钻偏题、难题。要为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经验,让学生在经历、体验中感受知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这样获得的知识更扎实,不容易遗忘。

2.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抄错数;数字书写不规范导致算错数;画图题顺时针旋转画成了逆时针方向旋转;解题格式不够规范;不认真审题,只列式不计算的题很多学生写出了计算过程等。

原因分析: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比如:读题、解题习惯的培养、书写习惯、验算习惯、检查习惯的培养等等。有些教师平日对学生学习习惯表面上重视,但没有具体的措施和方法,或者是没有做到持之以恒,导致有的学生明明会做的题出现马虎错,这样的学生又没有好的检查习惯,有错也检查不出来。

教学建议:结合各学校实际,加强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是倾听的习惯,如果我们领导在巡课过程中发现某个班级的学生听讲非常认真,随时跟着教师的思维,这个班级的学习成绩一定差不了。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喜欢你,喜欢你教的学科,才能认真听你说的每一句话。还有书写习惯、读题习惯、验算习惯、检查习惯等等,要常抓不懈,真正将学习习惯的培养落到实处。

3.学生计算能力差是丢分最主要原因。一张卷子无论填空、选择、还是解决问题都离不开计算,“得计算者得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多数因计算错误失分。脱式计算明明会运算顺序,但是计算出错一分不得。解决问题明明列对了算式,因算不对得数丢分非常可惜。 

原因分析:(1)教师原因:教师对计算教学认识不到位,忽视计算教学,教学过程重算法轻算理,大搞题海战术,当学生出现错误时老师没有分析错误缘由,只是将其归咎于马虎,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学生对运算法则、性质、计算公式等没有真正理解掌握,不能灵活运用。(2) 学生原因:有些学生对计算的认识不到位,我们常常发现学生较难的计算反而出错不多,但是像2.84+4.66这种看似简单的计算出错却很多,越是简单题越不能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不动笔直接口算而这些学生的口算能力不强,导致计算出错。

教学建议:(1)理解算理。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教师把掌握算法作为课堂的唯一目标,直接告诉学生怎么算,就失去了独立思考和深层感悟的机会,也就失去了“知其所以然”的机会。只有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体系,在清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掌握计算的方法。因此,计算教学应该有两个重点一一“深刻理解算理,扎实掌握算法”。(2)强化运算。建议每天进行口算和计算题练习,找到运算的感觉。如果出错,要分析错在哪里,在头脑中引起警惕,特别是一些运算量稍大的题目,要让学生加强练习。(3)有效的激励措施。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比赛,比如:计算小达人、口算小达人等,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4.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尤其是缺乏审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原因分析:(1)数学建模能力欠缺。学生缺乏在复杂的信息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处理信息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学生在审题过程中不能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无法建立正确数学模型。(2)空间想象能力欠缺。比如:把长方体截三段,表面积增加160平方厘米这道题,尽管直观图就在眼前,但因为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导致思维一片混乱,数据随便使用,根本不知道自己算的是什么。

教学建议:(1)回顾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就不难得出这样一个事实:学生们在解决问题时都是在有意或无意地运用着数量关系的。根据数量关系推断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数量关系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思维方法,为列式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离不开的工具。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强化审题方法的训练、数形结合的训练让学生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如:方程、正、反比例、比例尺、路程问题、利息、各种图形的计算公式等。正确运用这些常用的数量关系模型,了解这些模型的一些变式,运用恰当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步形成模型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2)解决问题尽量列分步算式,这样不仅能分解题的难度,让思路更晰,还能多得分。因为解决问题的评分标准是做对一步给一步的分数,如果列综合算式的话,算式错了就全错了,一分没有。

5.对学困生关注力度不够,方法不当,部分学校不及格的人数较多。

原因分析:(1)一部分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听课注意力不集中。(2)教学进度过快。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进行复习,有些教师压缩新课授课的时间,过早地结束新课,以便“深化”复习。这样必然会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囫囵吞枣。势必会出现更多的学困生。(3)对学困生的辅导没有落到实处,没有和家长形成教育合力。

教学建议:(1)在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鼓励使之成为学习的动力。如: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能让后进生完成的题目,从而使他们每节课都有事可做,并且力求掌握好每节课的基础知识。在他们听得进的情况下提一些简单的问题或练习让他们来解答,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久而久之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形成“我听懂了”“我会解题了”“我可以提高成绩”等念头。从而产生学习愿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2)调整教学进度,课上、课下及时对学困生进行学业辅导,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逐步让后进生从“指导型学习”向“独立型学习”转化,推动后进生进步。(3)形成家校合力。对于学困生要及时和家长沟通,及时反馈孩子在学校的进步,同时争取得到家长的帮助,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转化学困生。

三、活动成果

经过教研活动,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大幅提高,无论年龄大小都积极主动投入教学方法的探究活动中,老师间互相学习,互相进步。各教研组发扬团队精神,加强学科教研,提升教学质量。

附活动照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