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澎湖小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日期:2022-09-07     

字号:

做“教育”,通俗讲,教学与育人。教学是过程,是途径,育人是根本,是目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每个人都应抓牢、抓好这跟生命线不放松。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如何改善育人环境,优化育人方法、途径,科学提高育人质量?好成绩、高质量怎么来的?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我的学科教育、我的班主任工作、我的社团课程,应该继续坚守什么、发扬什么,应该优化什么、改进什么,应该突破什么、探索什么、创新什么、生发什么,我们应该带着这样的思考开启新学年的工作。教育不应该是简单地重复昨日的故事。

一、向优质课程、特色课程要教育的高质量

1.构建优质学科课程群

站在课程高度审视并解决“学/教什么更好”的根本性问题,对现有的学科课程进行优化,基于教材,超越教材,基于课堂,超越课堂,优化、丰富和完善学科课程内容和课程方式。每个学科教师都应有自己的学科主张,追求什么样的学科教育,就会构建什么样的学科课程群。比如,如果追求厚重的语文、诗意的语文、生活的语文、活力的语文,那就会建设这样的课程群:单元主题拓展阅读课程、单元主题读写课程、与单元主题相关的诗词鉴赏课程、成语课程、日有所诵课程等,低年级可以有生活识字课程、绘本读写创课程、循环日记课程等(其实不是让每个老师什么都做,选取适合本班的一项两项即可)。数学学科根据学科主张,可以有数学故事、数学文化、趣味数学、生活中的数学、数学益智课程的开发与开设(重视积累与分享)等。照着这个思路,完善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综合实践、劳动教育、创客教育、德育课程群建设。使学校提出的五大核心素养——仁爱、善学、刚健、创造、敏行具有更丰富、更本质的载体,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

2.孕育学校特色课程

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中,上好基础性课程,扎实拓展性课程,优化选修性课程。重点加强体育与艺术特色课程、劳动与综合实践特色课程、创客类特色课程、特色社团课程的孕育与培植。具体:(1)体育课程。把握“体能+技能”两大主线,科学实施体育教育教学,充分发挥体育育人功能。保证“四个一”,即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周一节足球课),每天一个体育阳光大课间(注重特色大课间的打造),每人一个体育自选项目,每学期参与一次运动会(或体育节),让“刚健”这一核心素养在体育课程中落地,争取全员体质达标测试名列全区前茅(在今年的基础上要有提升)。体育要保证“一校一品”,力求“一校多品”。全员足球、全员篮球要成为体育课、大课间、体活课的常态;花样绳操要持之以恒;花样毽子要普及开来。各项体育赛事要力争拿成绩!(2)艺术课程。基于国家课程,做好拓展课程,打造学校艺术特色课程,有机整合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每学期举办一次全员参与的校园艺术展演活动,培养每位学生至少学会2项艺术技能。争取全区学生音乐素养测评名列前茅,美术素养测评名列中游以上;争取全区音乐、美术教师教学大比武、青年教师优质课评选、教师专业技能比赛位次靠前。组建学生合唱团、器乐团、戏剧社、艺术实践工作坊等艺术社团,切实提升学生审美水平和人文素养。(3)创客课程。以“创客嘉年华”为展示平台,与科学、综合实践课程融合,努力实现人人是创客。编程、乐高、人工智能等要形成课程品牌。要充分利用“国家级信息化教学试验区试点校”的契机,通过校企合作,创生和优化创客类系列课程。试点项目要出成效,出成果。今年全区重视智慧教育,日常要做好积累。(4)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课程。设立校内外劳动实践场所,澎湖校区把楼顶利用起来,校本部积极创建校外劳动实践基地,两校区建立学生在校值日制度和家庭每日劳动清单制度,通过劳动周“劳动技能竞赛”“劳动成果展示”等活动,帮助学生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劳动教育试验校”要出成果。(5)特色社团与品牌校本课程。要将金丝沙画、绳编、皮影、戏剧、国画、创意制造、足球、篮球、乒乓球等社团打造成品牌社团。

二、向优质备课和高效课堂要教学的高质量

这是年度重中之重的工作。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强化在“课堂教学”这一“正餐”上着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备课要提质。我要强调三点:一是研究课标,掌握课程性质、课程本质、课程目标;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编者想让我们用教材教什么)、教材在本册书、本年级、本学段的前后关联度(你得先看到整体,看到森林)。这些搞不明白,其他都是瞎费力气。二是“引桥课程”“情境创设”,如何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如何从旧知迁移新知,让学生利用旧知、通过实践活动或问题解决完成新知的建构,如何从具象到抽象,从浅表走向深度,从零散走向聚合,是科学也是艺术,要精心设计;三是评估与检测题目(或说课堂练习、课堂作业)要上水平,要有层次性、开放性、挑战性、综合性,这些题目的质量决定着课堂学习的质量,要精心设计;四是注重前测,把握学情,找准学生学习起点,注重预设,预设学生可能遇到的学习障碍、学习困惑,如何帮助学生解决障碍和困惑;五是课堂教学面向全体,要注重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与学习差异,只有关注全体学生课堂学习的专注度、参与度、达成度、提高度,才有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做好以上突破,从改变备课改变课堂,从提质备课提质课堂。站在讲台上,心里要明白“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通过研究课标、研究课程、研究学生、研究课堂教学、研究学科学习规律,做教学的明白人;变以往线性教学为活动化、板块化教学,直奔重点、难点,直指目标达成。重视发挥集体备课作用,落实好集体备课的着力点:教材的研读(用教材教什么,如何用教材教),单元知识结构的梳理(用有结构的教,引导学生有关联地学),单元学习目标、单元重点难点的确立(或说单元基础性目标、核心关键目标的确立),课时目标、课时重难点的确立(不要不加思考的照搬教学用书上的目标,教学用书上的不都是准确的),重难点的突破策略,往届学生这个单元的困难点、易错点、易混点,今年刚开始进入这个单元的学习时就应该采取什么策略,习题的高质量设计。

2.课堂要提质。进行“三环节.四推动”深度课堂教学改革,创建“以学习为中心的生本课堂”。“三环节”,即预学、共学、延学。让学生经历“我自己学会了什么,我不懂什么;我新学会了什么;我还要进一步学会什么”。预学——分年级教方法,可以是课前预学,也可以是课堂上留有预学时间;共学——一两个好问题,有质量的探究,一种好工具;延学——巩固提升,迁移运用,拓展延伸。“四推动”,即优质问题驱动、真实情境调动、思维工具撬动、资源平台互动。优质问题驱动,精心设计大问题(或主问题、核心问题)和问题链(或问题串、问题组),指导以大问题切入,围绕问题链展开高品质的学习活动;真实情境调动,将学习问题与真实生活相关联,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探究并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原有的知识与体验,在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新知的建构,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学有用的知识;思维工具撬动,学生依托高质量的、开放的、有挑战的、有梯度的思维工具,展开学习历程,实现学习沿着“理解→实践→迁移(或创造)”的路径持续攀升;资源平台互动,充分融合“学科+技术”“学科+生活”“学科+学科”,注重拓展资源的引入,实现学科教学基于教材,超越教材,基于课堂,超越课堂,注重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使课堂教学走向深度、高度、厚度、广度。建构尊重、激发、共生的课堂文化。

3.建立常态课堂应有的样态。一是课堂的整体样态:把时间还给学生,全体学生“动”起来,大脑动起来,嘴巴动起来,手头动起来;全员读书、思考、批注、背诵、书写、练习、操作、探究、表演……多一些“点”对“面”“面”对“面”,少一些“点”对“点”。二是教师的教学样态。教师调动学生学,组织学生学,巡视、批改、指导,发现问题,帮助学习,提供方法和策略,总结规律,拓展思路,引发深度学习,提供资源支持。三是学生的学习样态。自学——全情投入,独立学习,独立探究,静思默想;互学——不懂请教同伴,会者帮助同伴;展学——分享交流有序,补充质疑有理有据,互动关注覆盖面;倾听——眼睛跟着声音走;表达——声音洪亮,在教室里最远的地方也能清晰听到;仪表态度——发言时身站直、声洪亮、扣问题、表达清,写字时“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读书时(指读:左手扶、右手指;坐读:身坐直、脚放平、书端正、声音亮;站读:端好书,胸前放)四是学科的应有样态。即坚守学科的本质。语文英语课堂就要重视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就要重视语言的输入与输出,重视听说读写,重视大量读写诵,重视整本书阅读与鉴赏,重视以读促写,读写结合,重视文化传承与了解;数学学科就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重视数学思维,重视数学核心素养落地(其它学科都要守住学科本质)。

“以学习为中心的生本课堂”旨在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就必须改掉教师“爱讲”“爱问”的习惯,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课堂教学落实“三不讲”:学生已经会的老师不讲;学生能自学会的老师不讲;通过思维工具撬动、同伴合作探究能够学会的老师不讲。教师少讲、精讲,教师的教育智慧要体现在“学生学习的设计者”上,“课堂深度、高度、厚度的引领者”上(课堂教学不能在浅层次徘徊,不能在一个平面徘徊),还要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独立学习”“合作互助”“兵教兵”。

4.推进深度课堂的策略与路径。一是业务干部、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学科骨干要做明白人,对学科课堂教学要有研究,有领悟,要做课堂教学的领跑人。二是业务干部、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经验师傅教师要勤于对课堂“把脉问诊”,把握教情,把握学情,发现问题,开出解决问题、改进行为的“优质药方”。三是学科主题教研要立足学科课堂教学共性问题展开,且做到能够切实解决问题,有成效,有落实。四是多种方式开放课堂,观课、诊课、议课、磨课、改进课。采取“级部教研组循环讲课”“新教师汇报课”“学科赛课”“教研组研究课”“骨干教师示范课”以及校长约课、推门听课、组内互听、师徒听评课等多种形式争取课堂教学人人达标。

三、向精细的教学常规管理要教学的高质量

年度重中之重的工作。

通过抓实“教的五环节”: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评价或考试;“学的五环节”:预习—上课—完成作业—自学与复习—自我评价和考试;“研的五环节”: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对策—行动—反思,提升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1.优化教学常规管理。一是优化教学常规管理的侧重点。⑴备课:重点查目标制定的精准度,评估任务设计与目标的匹配度,学习活动设计与目标的达成度,备课的实操性、实效性。⑵上课:重点查学生学习的参与面、参与时间、参与效度、学习的专注度、达成度、提高度。作业:在“双减”“压总量、控时间”的基础上,必须加强作业设计研究。无论是课上的作业还是家庭作业,作业设计的质量影响教学成绩。教务处、教研组要开展优质作业展示交流,举办作业设计比赛等活动,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水平,提高作业针对性有效性。作业设计要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不同层次学生都得以切实发展,体现层次性、选择性、开放性、实践性、趣味性。作业批改做到全批全改,有纠错,有复批;个别出错,个别改正;面上出错,班内讲评,强化练习;后进生面批面改。合理安排作业讲评与改正时间,不占用课堂大块面新授时间,研究讲评的实效策略。作业不批不讲,先批后讲,针对性地讲,针对性地巩固练习,落实一个“改”字,落脚一个“会”字,且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辅导:一是课堂上的辅导,明确要侧重关注的学生,多巡视,多指导,多帮助,多督促,多调动;二是课后的辅导,利用中午、晚托时间,补课、补心,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制定学习目标,养成良好习惯。评价:重视当堂学习评估与反馈、当周单项测查、单元评价反馈、每月技能测查,及时发现教与学的问题,及时改进;重视“学科专项之星”评选,激励孩子不断进步。业务处室要加强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强化过程考核。

2.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以评促管。尝试管理团队、学术团队、级部团队评价,进行优秀管理处室、优秀教研组、优秀级部评比。各职能处室的考核,将日常管理与局处室考核位次综合评价;学术团队的考核,将日常教研数量与质量、学科各项师生比赛成绩、优质课、论文、课题、学科抽测成绩位次综合评价;级部团队考核,将级部整体班风、学风、教风,师生关系、家校关系、社会满意度,有无教学事故综合评价。团队考核结果与相应人员的绩效考核、评先树优挂钩。

四、向教师队伍的高素质与不断精进的专业发展要教育的高质量

自我成长有愿望,有内驱,有行动。一是根据入职年限以及目前自己专业发展层次,自主制定自我发展规划。如成长期多长时间(合格、新秀、骨干)、什么时间达到成熟期(名师、名班主任)、卓越期(形成自己的风格,影响面不断扩大)。今年上半年和下半年我分别要读点什么,写点什么;读多少,写多少。我要研究哪个名师,我要研究出什么。我几年冲击区课,几年冲击市课、省课。我任教学科需要的专业技能哪些我在区里有位置,哪些还说得过去,哪些完全不行,我怎么去促进专业技能的提升等等,要有自我规划。二是多向身边同事学习请教。一个从来或很少主动请教的人,主动参与级部、教研组研讨的人,总是固守自己的内心世界,真的很难成长快,成长好。积极主动去听课,去听具备不同领域优势的同事的课(比如我的学科教学把握不好,质量不高,就去听同学科优秀骨干教师的课;我课堂调控学生能力弱,课堂上学生不买账,就去听课堂组织学生、管理学生有方法的老师的课;我的课堂总有几个孩子不听话或不专注学习,就去听本班其他学科经验教师的课,看看同样的孩子在别人的课堂里是怎样的,这个老师有什么好方法;某某老师的教学成绩总是高高的,她的课堂有什么秘诀?经常走进去看看等等)从中去领悟他人的思想、理念、方法、策略、艺术,以及课堂教学背后的东西,联系自身,联系自己的课堂加以改进,这样才能日有精进。(不怕自己稚嫩,就怕看不到自己的稚嫩,或无视自己的稚嫩。我们从事的这个职业,孩子的成长不能等,家庭的期待不能等,所以我们都得抓紧成长的步伐)。三是利用好技术。互联网的力量很强大,只要想学,网上资源很充足。

四、心理健康教育要提质创品牌。

建立健全全员育人模式,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正式管理与课程体系,有规划地开展系列心理活动课程,普及心理知识。有计划地邀请心理专家面向教师、家长群体讲座或团体辅导,用专业方法指导教师、家长学习相关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亲子关系,以良好的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澎湖小学“适性教育,让每一个生命都熠熠生辉”的办学理念和“敬畏每一个生命,让每一个与澎湖小学相遇的生命因澎湖小学而更加优秀”的办学初心,铆足干劲开新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