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北屯小学2021-2022学年度教学研究活动

日期:2022-09-07     

字号:

2021年双减政策如约而至,在此背景下,如何高质量完成体质达标监测,如何实现课堂提质增效,是所有学校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众人拾柴火焰高,为了更好地应对新形势下的学校管理,2021年10月19日下午,在宫校长的带领下,八所集团校齐聚北屯小学进行一场碰撞式的主题研讨。

会议伊始,宫海燕校长首先发言,新形势是新挑战,同时也蕴藏着新机遇。紧接着邀请各成员学校依次分享自己教务、教研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各学校经验分享

第八小学于艳主任、曲晓琴主任、宋丽华副校长依次发言。

一、主题课例研修赋能课堂教学改革。

积极构建基于目标的“学、评、教”一体化课堂模型,探索学科化的教学方式和策略,落实课时教学目标达成。

二、多维评价手段提教学质量达成。

提出“堂清、日结、周测、月检”的多维教学评价手段。向高效的课堂要当堂检测的时间,教师要不断优化课堂环节,从课堂结构改变入手,设置35+5、30+5课堂。

三、集备共研增作业设计有效性。

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内容,作为学校学科教研、集体备课的重要内容。创新作业评价方式,实行“特长+评语”的激励、问诊式评价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减轻学生课业压力,构建家校沟通桥梁。

大季家中心小学苗灵燕主任,葛吉惠副校长依次发言

大季家中心小学既不折不扣落实“双减”政策精神,又在提高深度课堂教学上下功夫。

一、加强深度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聚焦核心素养,凸显逆向设计,设计单元学习评价。

二、加强深度教研,探索课堂教学改革。学校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将教研与科研进行深度融合,注重成果输出,为深度教研搭建平台。

三、加强深度反思,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注重个人反思与集备反思、教研反思相结合。

四、开展作业设计研究,减负增效。探索核心素养导向的单元作业设计,凸现课堂作业的评价作用。坚持课后作业的巩固性、差异性、实践性、自主性原则,探索跨学科的项目化作业设计。

五、加强教学常规督导反馈,保证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体质达标方面,首先强化老师、学生、家长的意识,以体育促智育,防止近视率上升。充分利用体育课堂、大课间、体活课、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开展科学有效的训练,以测促练。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质。

北屯小学许建荣主任、王建峰主任依次发言

北屯小学双减政策下的课堂做到了两减两不减。

一减教师课堂“碎碎念”。即学生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能互相讲会的教师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教师也不讲。聚焦目标,凝练的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

二减检测频次。通过每堂课反馈,归类学生的问题题型和课标中的关键题型,让检测少而精准,达到靶向复习、巩固的效果。

一不减学生的习惯养成。通过开学一个周的课堂常规“军训”让学生知道并能够做到课堂上“眼脑手口”的四跟随。

二不减学生的自主权。每堂课通过课前预学单,课中展学单,课后延学单“三单”实现生本对话、生生对话,以把探究权、话语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新形势下的新建校,教师快速成长迫在眉睫。为此北屯小学做了三项尝试:

一、找准靶心。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为帮助老师找准目标,咬准重难点。我们根据教材对新课标进行了分解。

二、做好反馈。“堂堂清”的课堂反馈,根据反馈评价目标达成度,为以后教学找目标;“日日清”的后进生反馈,通过复批练习了解和辅导后进生,不让孩子掉队。

三、讲评研一体。通过集体备课同研一堂课,为新教师指路;通过同课异构的听评课,为新教师带路;在学习与对比中,迅速步入正轨。

第五小学姜明玉主任、宋燕主任、 王萍副校长依次发言

第五小学在教学教研管理工作方面做了四项工作:

一、精细化过程管理,力求教学常规切实有效

从教师的工作计划,到过程监督,再到问题反馈与整改,责任到人,落实到点。

二、骨干辐射,包干到底的教师培养

以骨干教师带领年轻教师形成师徒结对,建立师徒结对评价制度,明确要求,促进成长。坚持推门听课,所有中层包干到级部。

三、坚持“问题导向”的教育研究

引导教师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理念,创建“题目到课堂中选、研究到课堂中做、答案到课堂中找、成果到课堂中用”的校本教研文化。

四、大力倡导反思性教学。

开展“教学叙事”“教学案例”“教学日志”“教学反思”等形式的研究活动,将课堂教学中的“小现象、小问题、小策略”,形成相应的“小案例、小故事、小论文”。

实验小学苏飞飞主任、刘霞主任、杨凯副校长依次发言

“双减”是机遇也是挑战。如果把学校比作食堂,那学校如何才能让学生吃饱,吃好、吃得营养健康?

一、正餐品类丰富,让营养全面均衡。

进行全学科课程体系建构;建构“生命对话”深度课堂范式。

二、精准化定制菜单,让美味更易吸收

精准定位学习目标,精准指向学习目标,精准化达成学习目标。

三、课前、课后开小灶,让学生吃的更精细

用课前预学单、课中展学单、课后延学单撬动思维进阶、能力进阶和情感的深化。思维工具的使用,让学生经由思维对话,经历完整的学习发生的过程,形成学科关键能力和优秀品格。

四、厨师技能培训,让食堂高效运转

用强有力的教学教研平台,提升教师教学素养。食堂菜品的质量把关靠厨师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质量靠教师把关。

第十一小学陈宁主任,王晓妮副校长依次发言

南校区自2020年9月建校以来,在宫校长和晓妮校长的引领下,重视课堂教学管理,第十一小学一直沿用校本部的“三五”质量管理体系,在双减背景下,通过“三五”质量管理,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

一、在教研组和备课组带领下,引导教师用心研读教,吃透学科知识点,力争在课堂内对核心知识与技能进行强化训练;

二是做足学前准备,教师要有大单元整体教学意识,将“三单”教学贯穿教学活动始终,课前预学、课中展学、课后延学,“三单”教学,做实做细。

三是要聚焦作业管理,以加强作业管理促课堂教学效率提升。

四是通过青蓝工程,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结对子的形式,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

最后在增强学生体制方面: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目的,首先对全校学生进行了一个全盘摸底,依据统计数据,建立“一生一案”,从高质量体育、体活课堂、有效大课间活动、课间微运动、课外锻炼、居家锻炼五个方面全面推进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

第四小学、澎湖小学李晓辉主任、郭祥云副校长依次发言

一、课堂提质增效管理,从抓实教学6个环节开始

1.备课专业化改进。进行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改进。

2.创建“以学习为中心的生本课堂”。突出“、三环节”,即预学、共学、延学。尝试“四推动”,即优质问题驱动、真实(或虚拟)情境调动、思维工具撬动、学习平台互动。追求常态课的高效。

3.建立常态课堂应有的样态。一是课堂的整体样态;二是教师的教学样态;三是学生的学习样态。

4.作业:把作业研讨作为学科教研的一方面。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科学、创造性地布置作业。

5.辅导:利用碎片化时间抓实对学生的辅导,巧妙地与家长沟通,使家长成为辅导学生的得力助手。

6.重视评价反馈。日常课堂中抓实当堂学习评估于反馈,每次检测后重视检测后的自我剖析,及时发现教与学的问题,及时改进。

二、体质达标管理策略

1.针对不同的比赛项目制定不同的练习方法。

2.体育教师研究掌握体质测试评分标准,清楚地掌握班级学生练习情况。

3.不同学生给出不同的方案,特殊学生要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4.体育课堂结构进行调整。

5.充分利用好大课间的时间,针对体质监测的项目进行专项练习。

6.家校合作,齐抓共管。

集团校各校长总结发言

各学校分享结束后,宫海燕校长、王冬梅校长、赵承红校长、陈爱芳校长、王波校长依次进行了总结,惊艳于各学校业务骨干的初露锋芒,同时也对集团校今后的发展充满信心。

师训处王崇宝主任讲话

王主任围绕珍惜和深度发表了讲话。本次集团校主题研讨,机会难得,对参与者、旁听者还是组织者来说都是非常珍贵的,应当珍惜;每个学校都分享了自己的做法,但是缺少更深层次的碰撞和研讨。

宫海燕校长总结本次主题教研活动

宫校长对本次主题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重点强调了学生核心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课堂结构化版块化意义,以及阅读力量的强大。

主题研讨活动的开启,为教育集团办学的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坚信:有上级领导集团化办学的科学决策,有集团强有力的优势支撑,在今后的教育路上,我们会越走越扎实,明天会更加美好!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