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课堂实践活动

日期:2022-09-06     

字号:

为深入落实中小学教师信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校课堂改革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学期晾课活动方案。

一、  活动宗旨

为搭建“人人参与、人人学习、人人提升”的专业成长平台,大力推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活动架构

活动分为初赛、复赛两个阶段。初赛依次按照中坚组、经验组、青年组三个组进行,按照报课、排课、晾课、分数统计四步进行,各学科按照分数对全体教师进行排序,确定进入复赛的各学科教师名单,复赛以学科为单位进行。

三、组织领导

为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维护比赛的公平公正,学校成立晾课活动领导小组:杨曙光、曲曙光、佀传良、周春梅、仲朝晖、娄金刚、贾明鹏。统筹推进活动开展,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比赛时间地点、具体参赛人员、评分细则等。

四、内容安排

1.比赛时间:第3—16周。

2.晾课顺序:中坚组(4—8周)、经验组(9—12周)、青年组(13—16周)。

3.晾课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音乐、体育、美术、心育学科教师。

4.比赛地点:初赛全部在晾课班级或相应实验室进行,复赛全部在录播教室进行。

5.组织形式:初赛通过评委(每节课三位评委)听课评价,网上提交听课分数,三个组全部比赛结束后,分数由高到低按照各组人数的25%选出初赛优秀教师进入复赛,复赛以学科组为单位利用集体教研时间进行。

6.评委及评分办法:学校组织晾课评委团,执行学校制定的参赛教师晾课制度,参与具体晾课听课,认真客观评价,及时提交评价量表。学期末提交至少800字的观课总结反思。比赛评价需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同时结合备课笔记、作业批改、听课笔记等常规评价内容,科学、公正、客观地进行评价。

同时作为全员参与能力提升工程2.0的一员,每位评委也要提交课堂实录一份,相应教学设计一份,作为能力提升工程2.0成果。

7.研修考核:每位晾课教师需围绕教研组共选微能力点进行课程打磨并参与全员晾课活动,教研组围绕全员晾课,打造至少1节示范课,形成教研组研修特色。参与晾课分为执教晾课和担任晾课评委,该项目为能力提升工程2.0研修考核必选项目,未完成本任务,本阶段考核定为不合格。

教师

实践活动项目

教师

晾课一节,相应教学设计一份(突出微能力点教学),听晾课6节,听课反思一份(至少800字),软工具案例一份

评委

课堂实录一份,相应教学设计一份(突出微能力点教学),听晾课6节,听课反思一份(至少800字),软工具案例一份

2024年底前退休的教师

如果不参与校内经验组晾课,可以提交课堂实录一份,相应教学设计一份(突出微能力点教学),听晾课6节,听课反思一份(至少800字),软工具案例一份

未排课的教师(有专业技术职称)

听晾课8节,听课反思一份(至少800字)

8.结果公布:根据学科教师总数和学校实际,确定具体的获奖比例,并按照3:4:3的比例,确定校赛一、二、三等奖人选。若评委想参与校级以上优质课评选,需提交申请直接参与二轮晾课评选。

除了晾课活动的评价,评审领导小组将根据综合成果评价出能力提升工程2.0优秀和合格人选。

9.晾课评价标准:

教师授课时,应首先向学生呈现本节课的“三层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三层目标”设计要科学合理,清楚明了,然后紧扣“三层目标”开展相关的学习活动,保证目标可以务实高效实施,最后“回头看”,核验“三层目标”的达成情况。

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每位晾课教师针对能力提升工程2.0中本学科研究的微能力点,选取一至两个,采用适合学生的方法进行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重、难点要突出,各个环节要紧凑、高效,充分体现本学科素养,渗透学习方法传授,用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点。授课过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当进行讲练结合,要求在课堂中合理使用平板,运用好多媒体等教学硬工具,也要体现本学科组开发的各种软工具,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真正地打造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式的课堂,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