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王懿荣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切实落实学校“五育并举”原则,全面提升班级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经研究决定,在全校全面实施班教导会制度。具体措施如下:
一、 概念涵义
班教导会是以班主任为核心,任课教师为主体,其他成员共同参与,以班级为单位召开的教育工作会议。班教导会要求全体任课教师及其他班教导会成员针对班级教育教学管理的热点、重点和难点等问题共同研究现状、探讨策略、制订措施,做到整合资源、互通信息、班会共备,充分发挥教育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保证班级管理统筹协调、持续科学发展。
二、组织领导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学校成立班教导会工作领导小组,安排分管领导和职能处室具体协调组织工作开展。
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毕振强、于炳敏
副组长:李栋良、宗健康、林兆生、车铭妍
组员:都文广、范青林、吴玉红、郭文、慕晓腾、赵显鹏、童明强、宋翠、曲颖越、李振鹏、孙玉霞、齐共卿、孙丽娜、常开龙。
2. 统筹计划,加强管理。学期初各学校要结合教育教学工作总体安排,对本学期班教导会工作作出具体部署,特别是要抓好开学第一周、第一月、期中、期末、月考等重要时间段,确定适宜会议议题。学校领导分级包干,深入班教导会参与活动,加强对班教导会工作的督查指导。
领导分管分配:
毕振强:1——14班
于炳敏:1——14班
李栋良:2、7、8、14班
宗健康:2、4、6、12班
林兆生:1、9、10、11班
车铭妍:2、3、5、13班
3. 明确标准,严格考核。学校将制定相应的工作考核标准,逐步完善科学的班教导会运行机制。
(1)班教导会前打包上传各种数据分析文件及PPT。
(2)班教导会中上传会议现场照片。
(3)班教导会后上传总结、与学生谈话照片。
三、工作原则
一致性原则:班教导会所有成员要以加强班级管理,促进学生“五育并举”为统一目标,以端正班风、学风,减少学生戾气、弘扬班级正气、激发优生锐气、鼓舞学生士气、师生团结一气,推动班级整体教育管理的提升。将教育教学、班级管理、学生心理和思想工作紧密结合,分工协作、目标一致地做好教育管理工作。
灵活性原则: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围绕教育目标,拓宽思路,根据不同形势下班级的具体情况,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班教导会活动。
针对性原则:会议围绕班级现状、学生心理和思想状况、学生特长、学业辅导、学科教学、课余时间规划等进行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分析、研讨,提出科学策略。
四、形式流程
班教导会可分为班级教师碰头会、班级教导例会、教师团体对学生小团体的针对性例会、师生集体班会等主要形式。
班级教师碰头会在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之间进行,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随时、随地、随机进行交流沟通,做到即时育人。
班级教导例会一般分阶段召开,与会人员除了班主任、任课教师,根据需要可以吸收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参加,通过交流情况、分析原因、研究对策、跟踪变化,切实提高育人实效。
教师团体对学生小团体的针对性例会以班级某一个具有相似特征的学生为小团体,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引导,指向性强,小范围解决共性问题。
师生集体班会以班级为单位,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在平等参与的氛围下,共同确定阶段目标、探讨班级建设任务,切实凝聚师生在班级建设中的正能量。
班教导会流程包括“提出主题——描述现象(或交流信息)——分析原因——寻找策略——贯彻实施——跟踪反馈”等环节。
1.提出主题。班主任在观察和调研的基础上,围绕本班学生存在的普遍性的问题、学生个体表现出的突出问题、促进班级管理和学生发展的一致性的问题定主题。
2.描述现象。由任课教师根据班主任提出的主题,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观察,描述班级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使问题呈现更加全面客观,便于进一步分析问题形成原因。同时这也是班主任课教师之间进行学生管理信息交流的过程。
3.分析原因。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有关知识来分析学生行为的动机和问题产生的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依据。
4.寻找策略。在寻得动机和根源的基础上,发挥各类教育资源的优势,制定不同形式的教育策略,帮助学生克服缺点提升自我。
5.贯彻实施。班教导会的关键在于落实,全体成员要达成共识、形成合力、互相督促,认真扎实做好具体工作的落实。
6.跟踪反馈。对落实班教导会达成的共识情况进行跟踪管理,通过育人效果检验各种教育策略的有效性,并为今后的班教导会确定议题方向和积累育人经验。
五、实施要求
(一)班主任召开班教导会前,需知会分管领导及本班任课教师时间、地点、主要内容。班主任为班教导会的主持人和主讲人,提供会议需要的数据、材料。分管领导和任课老师按时到会,不得迟到、早退。任课老师提前做好本学科本班学情分析、学科教学规划和育人目标,做好发言准备。
(二)会议首先由班主任对本班情况做详细具体的分析与介绍。从取得的成绩与经验、存在的问题及教训两部分来进行研究。
1.成绩分析:
(1)每10名一个段落学科与总分均分与兄弟班级对比数据,看横向差距或优势。
(2)优生培养、本科上线、一本上线数据,学科双上线数据,看本班总分及学科分数对全校上线贡献率。
(3)原定的优生、边际生成绩变化,看班级动态变化。
(4)学生偏科情况,看班级未来发展潜质。
(5)与前一次规模性测试结果对比,看班级发展方向。
2.班级情况介绍:
(1)班训、班风、班级文化建设,班干部课代表的队伍建设。
(2)学生基础、学习习惯、思想状况、学风养成。
(3)前期制定的计划落实情况:优生培养情况、学困生及问题学生的转化情况、中间生的稳定与提高情况。
(4)目前存在的偏科弱科现象、学科间的均衡、学法指导、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教育方法的研讨。
(三)会上着力于实效,定位要准确,老师们的交流应该真诚,相互合作,才能共赢。各方讨论,要达成共识、统一认识,对后期班级发展做出规划,责任分工明确。
1.形成班级各个层次上线保苗、育苗具体名单,确定学生导师分配方案,明确导师工作方向。对部分学生可适时会诊,为学生和班级下一步的学习和发展指明方向。同时,通过班教导会中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交流,教师查找自身在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明确工作重点,为接下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好铺垫。
2.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心理状况,探讨教学方法和改进措施,总结已有成绩和经验教训。确定优生、边际生培养计划雏形,特异体质、问题学生教育方法统一步调。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加强方法的指导——加大良性竞争,推崇榜样的作用,努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的能力。
3.解决均衡发展的问题,注意学科之间的合作与协调,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防止偏科现象。确定公共时间分配方案,包括补弱、扶强的具体时间分配、学科分配。
4.明确班风建设,学风纠偏的具体实施方法,明确每一位任课老师的责任分工。
(四)会后班主任针对会议内容,写好班教导会总结,对班教导会上形成的具体方案抓好落实,未形成具体方案的,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尽快形成具象的制度或文件,公示给班级任课老师及分管领导。本着“班级问题大家帮”的原则,会上暴露的问题全体教师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需要与家长沟通的部分,班主任做好交流。需要对学生进行单独、分组做学法指导或思想工作的,各位老师按照分工及时落实。
方向对了,方法对了,合作好了,落实好了,班级建设必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气象,井然有序的景象。以上各项制度尚有不完善之处,期待各位有识之士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