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按照上级审计机关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市审计局对2021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汇总形成了《2021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一、审计工作的基本情况
按照审计工作流程,经现场审计、征求意见、科室复核、法规审理、会议研究、整理汇总等程序,烟台市审计局完成了2021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工作中,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审计监督首先是经济监督”定位,聚焦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主责主业开展审计监督。审计结果表明,全市上下认真落实“1+233”工作体系,克服困难、加压奋进,经济社会保持了稳中有进良好态势,市级财政管理和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但审计也发现,在预算管理、资金绩效和政策落实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纠正和改进。
二、审计的主要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和关于审计工作重要论述,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党委、政府既有工作部署,聚焦聚力“六个一”发展思路、“六个更加注重”策略方法、“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贯彻落实“1+233”工作体系和“12335”中心城区建设格局,加大对落实“六稳”“六保”促进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政策落实落地、经济社会运行中各类风险隐患、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的审计力度,深入反映体制机制制度性问题,促进高质量发展。严肃查处财经领域重大信息造假行为,促进严格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规范财政管理,严肃财经纪律,维护预算法权威,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加强财政资源统筹。重点揭示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安排和统筹衔接,非税收入真实性完整性合规性,部门非财政拨款管理等方面的普遍性、典型性问题,推动将依托行政权力、国有资源(资产)获取的收入等按规定全面纳入预算管理,盘活各类存量资源,提高财政资金、国有资产、公共资源配置效率。
——促进财政支出政策提质增效。重点揭示财政支出政策在落实“六稳”“六保”、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普遍性、典型性问题,促进补齐改革发展中的体制机制制度短板。
——揭示重大风险隐患维护国家安全。统筹发展与安全,重点揭示财政收入质量、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发展、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普遍性、典型性问题,加大对重大财务舞弊、重大财政造假、重大会计信息失真等突出风险的审计力度,推动筑牢国家经济安全屏障。
——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重点揭示财政管理基础工作方面的普遍性、典型性问题,聚焦预决算衔接以及对决算真实性、完整性的影响,促进规范预算编制管理,强化预算执行和绩效管理,增强预算约束力和财政透明度,提高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
三、审计报告的主要内容
审计报告分为三部分,共7页,约2900字。第一部分为市级财政管理审计情况;第二部分为市级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第三部分为审计建议。
(一)市级财政管理审计情况
2021年决算草案显示,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共计266.5亿元,支出共计231.8亿元,结转下年支出34.7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共计277亿元,支出共计249.2亿元,结转下年支出27.8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共计15亿元,支出共计7.2亿元,结转下年支出7.8亿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94.3亿元,支出160.2亿元,当年收支结余34.1亿元,年末滚存结余134.5亿元。审计发现问题金额25.5亿元,主要是: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不够完整、财政资源统筹仍需加力推进、市管企业投资基金管理不规范、重点支出政策绩效有待提高。
(二)市级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重点审计了5个市级部门及所属20家单位,同时运用数据分析、现场核查等方式,对54个市级部门及所属91家单位预算执行中存在的疑点问题进行重点延伸落实。审计发现问题金额10.7亿元,主要是:预决算编报不规范问题仍然突出、部分单位违反预算执行有关规定、“五项经费”管理不严格、部门内控管理仍需加强。
(三)审计建议
一是深化财政预算管理改革,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二是聚焦重点领域重点任务,保障重大政策措施落实落地;三是提高风险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四是加强国有资源资产管理,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